董誥(1740~1818年),清代官員、書畫家。字雅倫,一字西京,號蔗林,一號柘林,浙江富陽(今杭州市富陽區(qū))人。工部尚書董邦達長子,與其父有"大、小董"之稱。
乾隆二十九年(1764)中舉,隔年會試,名列一甲第三,得中探花,乾隆皇帝將其改為二甲第一,作金殿傳臚,形降實升。嘉慶四年(1799),董誥六十歲,已從庶吉士、編修、工部侍郎、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等,擢為文華殿大學士(即宰相),欽賜"紫禁城騎馬"。直軍機先后四十年。董誥精書法,善繪畫,更通曉軍事。他五次歸還故里,生活簡樸,平易近人,從不倨傲,深為鄰里稱道。董誥卒于嘉慶二十三年(1818),終年七十九歲。
董誥死后六天,嘉慶皇帝親臨祭奠,所寫哀詩中有"只有文章傳子侄,絕無貨幣置田莊"之句,并親自撥款建立"董公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