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地道的海南雞飯通常會用一個托盤盛放,一個碟子,兩個碗,三份醬料。拆骨雞肉切塊整齊碼放碟中,佐黃瓜、圣女果切絲。一碗油光粼粼的雞飯,一碗鮮香四溢的雞湯。另外三個小碟子分別放著頗具南洋風(fēng)味的醬料:姜茸、黑醬油和辣椒醬。
然而地道的海南雞飯,并不在海南,而在新加坡。
在世界地圖上,新加坡很小,小到在世界地圖上只剩下一個點。在美食地圖上,新加坡卻很大,中國、馬來、印度三大不同飲食文化在這里大融合,不同國家的移民文化成就了新加坡特有的飲食文化。新加坡人從來都不會去探究他們飲食文化的起源,因為這是一件極為痛苦的一件事情。
海南雞飯源自海南“文昌雞”,文昌雞是海南島上極負(fù)盛名的傳統(tǒng)菜式,列為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雞,顧名思義,因海南省文昌縣(現(xiàn)已撤縣設(shè)市)得名,這些雞飼養(yǎng)期較長,肉質(zhì)比較有嚼勁,味道鮮甜。
文昌雞的傳統(tǒng)做法以“白斬雞”為主,吃的是原汁原味,這樣才能品嘗出雞肉的鮮味。至于 “文昌雞飯”,是農(nóng)村家庭在逢年過節(jié)殺雞還神時,用將雞燙熟的雞湯煮成,再趁熱把煮熟的米飯捏成魚丸般大小的飯團(tuán)。這些傳統(tǒng)飯團(tuán)對海南人來說,有另一層特殊的意義,表達(dá)了一家人團(tuán)結(jié)互助,和諧相處的愿望。當(dāng)?shù)厝艘皇治罩垐F(tuán),一手拿著雞肉,吃起來味道特別好。
雞飯團(tuán)象征團(tuán)結(jié)互助,和諧相處
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后,今天的新加坡海南雞飯已經(jīng)跟文昌雞完全不一樣,海南雞已經(jīng)不是文昌雞了。海南雞飯在新加坡百花齊放,發(fā)揮得最淋漓盡致,將海南雞飯發(fā)揚(yáng)光大。
新加坡最早販賣海南雞飯的是王義元。在海南人下南洋的時代,王義元從海南瓊海南來謀生,年輕時曾在家鄉(xiāng)學(xué)得“毓葵雞飯店”的養(yǎng)雞及燙雞技術(shù)。在上世紀(jì)20年代初到新加坡時,跟其他路邊攤一樣,手提兩個竹籮,在小坡海南街挑擔(dān)沿街叫賣白斬雞及雞飯團(tuán)為生。雞飯團(tuán)用香蕉葉包著,每包一分錢。
1930年代的街邊小販
據(jù)老人家說,在那個挑著擔(dān)子,沿街賣海南雞飯的年代,這些路邊攤為了招徠生意,還發(fā)明了“賭大小”的游戲。小販隨身帶著三粒骰子和空碗,跟顧客擲骰子賭大小,顧客贏了就有免費(fèi)的雞肉或飯團(tuán),輸了就付全費(fèi)。
王義元逐漸存到些錢,在海南二街的桃園咖啡店租下一個攤位來賣雞飯。1949年新中國成立,老先生思鄉(xiāng)情切,對中國新政權(quán)寄予厚望,索性把招牌取名為“王共產(chǎn)雞肉”,名噪一時。大家只管叫他“王共產(chǎn)”,他所賣的雞便稱為“共產(chǎn)雞”了。
王義元的雞飯之所以香滑可口,據(jù)說秘訣在于將洗凈曬干后的白米用豬油和蒜頭炒過,然后才用燙過雞的雞湯來煮飯,食客胃口大開,口碑自然來。
先從選雞開始。凡做海南雞飯,用養(yǎng)殖肥雞居多,肥雞出欄快,肉質(zhì)厚,多汁。不足是味道會寡淡,固少部分店家選稍老一些的肥雞,更有味道,但肉質(zhì)稍硬。原本更好的選擇是甘榜雞,也即土雞,甘榜是馬來語中鄉(xiāng)下的意思。不過禽流感之后,新加坡就沒有真正的走地雞了。
土雞在養(yǎng)殖時精選品種,讓雞保證足夠運(yùn)動,肉質(zhì)較瘦,味道較濃。而在中國南方,很多時候在鄉(xiāng)下吃到的土雞會很肥很香,但因養(yǎng)殖時間長,飼料隨意,肉質(zhì)會偏韌。
早先的海南移民售賣的雞是煮完之后自然冷卻,這樣雞皮較軟。仍有一些老的海南餐室保持軟皮的做法。更多的雞飯店已經(jīng)吸收了廣東煮法,加一步浸冰水的步驟。讓雞皮中的膠原蛋白加熱時分解軟化,一遇冰水就形成一層晶瑩皮凍,同時雞皮收縮緊繃,口感更有彈性。
新加坡遍地都是海南雞飯店,競爭頗為激烈,不論哪種煮法,基本上有口碑的店家都能保證雞肉煮得不柴不韌,吃上去滑嫩爽口,這還只是基本水準(zhǔn)。
海南雞飯中的米飯并不是普普通通的白米飯,新加坡人會用香米和雞油一起搭配放進(jìn)鍋里同燜,在燜煮之前會在米飯的上放些南洋特色的香料如南姜、班蘭葉和香茅。只有這樣一鍋剛燜好的米飯一開鍋就可以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
煮熟的米飯和雞油充分的融合在一起,光澤潤滑粒粒分明,就是這樣一碗混著米香、雞油香和香料香的米飯為海南雞飯增色了不少。一盤雞肉,食客們大可吃下兩碗米飯。怪不得有人贊嘆道:海南雞飯的重點不在雞而在于飯。
搭配清新爽口的雞肉,必不可少的是三種醬汁——姜蓉、辣椒、黑醬油。
地道姜蓉要用雞油熬制,搭配本身清淡的肌肉,用醬汁補(bǔ)足濃郁雞味;辣椒醬必用酸柑橘調(diào)和,比之海南用的青檸味道多一絲甘甜;黑醬油也就是傳統(tǒng)廣東式的老抽,這道醬料倒值得商榷。本地雞飯多數(shù)選用的黑醬油都不夠香濃,甚至有些焦糖微苦的味道。食不厭精的老饕甚至?xí)詡鋸V和興醬油上門。
海南雞飯是一道中國海南省美食,在新加坡及其他東南亞國家成為國菜。主要食材是雞肉和大米,主要烹飪工藝是燙煮。海南雞飯起源于中國海南島的文昌市。海南人會以文昌當(dāng)?shù)氐陌浊须u做法,同時配以雞油和浸雞水烹煮的米飯,所以在海南島俗稱為文昌雞飯。20世紀(jì)初期,隨著移民潮,這個菜式傳至東南亞,在馬來西亞、新加坡及泰國等地發(fā)揚(yáng)光大。
雞飯的原料是雞和大米,其制法,一是猛火熱鍋中下雞油、蒜茸爆香,隨后倒進(jìn)洗凈濾干的大米翻炒,再加雞湯調(diào)勻,加蓋煮熟;一是將蒜茸或蔥條爆香的雞油倒進(jìn)普通方法煮熟的熱飯中,加少許精鹽和味精攪拌均勻即可。雞飯古老吃法是煮熟后的雞飯用手把飯捏成“飯團(tuán)”;“白切雞”再配上“飯團(tuán)”,才算是傳統(tǒng)的“海南雞飯”。
-精選泰米-
海南雞飯的靈魂有兩個,一個是雞,一個是飯!
同饕中人米飯↑
同饕中人的米是十分講究的,“我們幾乎吃了200多種米,然后不斷的做出更有選擇”,最近新?lián)Q的米是來自泰國的泰瑪麗,軟硬適中,粒粒分明,入口有清甜,和許多快餐店的米飯,有著質(zhì)的區(qū)別。
-白斬雞&燒雞-
同饕中人燒雞↑
同饕中人白斬雞↑
雞肉,是海南雞飯的主角,除了在食材選用上小心翼翼,在制作工藝上,同饕中人更是體貼呢——“為了讓大家食用方便,我們的雞肉都是做了去骨處理的”,吃了一塊白斬雞,果然根本沒有骨頭需要吐,也是省心。
-蘸料-
同饕中人雞肉蘸料↑
跟著套餐上來的,還有新加坡辣醬和新加坡醬油兩種蘸料,辣醬咸口,微辣,說實在的,真的很適合那種想吃點兒辣味、又不敢吃太辣的北方人了;
醬油和我們通常食用的醬油不同,濃稠度會高很多,沒有想象中那么咸,整體口感十分舒適。
-小菜-
套餐里都會有小菜,沙拉和豆芽兒,蔬菜沙拉清口、解膩,豆芽兒配飯吃很好。
-肉骨茶-
同饕中人肉骨茶↑
肉骨茶是新加坡當(dāng)?shù)氐囊环N普通小吃,峻齊老板說他很喜歡,所以在同饕中人里推出了這款菜品,沒想到一上來銷量就很棒。
通常的吃法,是用肉骨茶的湯拌飯吃,點妹兒照著試了一下,果然,要不是面子上過不去,感覺自己能吃個3碗飯吧!
- 肉骨茶,不止喝湯那些事兒 -
肉骨茶除了有五大主角陣容,也絕對少不了兩大配角的壓軸,那就是油條與米飯。
為什么此時會有油條的身影?你以為油條就只能配豆?jié){嗎?原來在東南亞有肉骨茶在的地方就必定有油條,它們可是妥妥的CP呢~會吃肉骨茶的都絕不會放過任何一根油條,老一輩的新加坡人都是這么吃的呢~
油條放進(jìn)肉骨茶吸滿湯汁再吃,湯汁入口會嘗到濃濃的藥材味道,好像喝到了媽媽煲的湯一樣,喝下去胃暖暖的。
肉骨茶搭配著白飯,將湯汁倒進(jìn)米飯中,每一口米飯當(dāng)中都包裹著肉骨茶的濃濃藥材香味。
先喝一口肉湯,之后把油條浸入,再吃一口吸滿濃香湯汁的油條,之后夾一塊湯料,蘸著秘制辣椒醬油調(diào)料送進(jìn)口中,加上一口米飯,其中滋味妙不可言。
飯后甜點可以來份水豆腐,說是“豆腐”其實是涼粉,小小一盅兩人分享份量正好
-檸檬茶-
海南雞飯,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海南出品,肯定是有雞有飯。之前去三亞吃過一次,令人印象深刻。今天大叔給大家分享一下海南雞飯的做法,正宗不正宗不知道,但是絕對好吃哦!
海南雞飯做法:
1、用電飯鍋做飯,想將蒜粒炒香;
2、將洗凈的米飯倒入后拌勻;
3、飯鍋里倒入清水后放蒸蓋;
4、雞用的是三黃雞的雞腿,首先用刀在雞腿內(nèi)側(cè)劃上幾刀讓雞腿容易釋放雞油;
5、將雞腿放在蒸蓋上,刀劃過的朝下,蓋上鍋蓋;
6、電飯鍋煮熟飯以后,將飯拌勻(因為有雞油滴下來)
7、雞腿切塊備用;
8、調(diào)制醬料-辣椒醬:
香菜、大蒜、蔥段、紅辣椒剁碎后加入適量檸檬汁、50毫升醬油
姜蔥醬:
蔥姜剁碎后放碗里然后加入1匙鹽拌勻,熱鍋到油,油熟了后直接淋在碗里
爆好吃的海南雞飯,你get到了么?。?div style="height:15px;">
從小就不愛吃白切雞,只是因為它淡而無味,六金完全解決了我這個問題,店內(nèi)搭配有3種醬料,分別為辣椒蓉、秘制醬油、蔥姜蓉,根據(jù)個人喜好添加,也可以混合。最佳比例辣椒蓉 蔥姜蓉 秘制醬油1:1:2 試過之后方知其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