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詩詞格律簡捷入門》10
第二章詩律 
      第二章詩律
    第一節(jié) 詩的種類
    關於詩是種類,問題是相當重復的?!短圃娙偈住返木幷甙言姺譃楣旁?、律詩、絕句三類,又在這三類中都附有樂府一類;
古詩、律詩、絕句又各分為五言、七言。這是一種分法。沈德潛所編的《唐詩別裁》的分類稍有不同:他不把樂府獨立起來,但是他
增加了五言長律一類。宋郭知達所編的杜甫詩集就衹簡單地分為古詩和近體詩兩類?,F(xiàn)在我們試就上述三種分類法再參照別的分類法
加以討論。
    從格律上看,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近體詩又稱今體詩。從字數(shù)上看,有四言詩,五言詩,七言
詩[1]。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一般詩集衹分為五言、七言兩類。
    (一)古體和近體
    古體詩是依照古代的詩體來寫的。在唐人看來,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謂依照古代的詩體,也就沒有
一定的標準。但是,詩人們所寫的古體詩,有一點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體詩的格律的束縛。我們可以說。凡不受近體格律的束縛的
,都是古體詩。
    樂府產生於漢代,本來是配音樂的,所以稱為“樂府”或“樂府詩”。這種樂府詩稱為“曲”、“辭”、“歌”、“行”等。到
了唐代以後,文人摹擬這種詩體而寫成的古體詩,也叫“樂府”,但是已經不再配音樂了。由於隋唐時代逐漸形成了新音樂,後來又產
生了配新音樂的歌詞,叫做“詞”。詞大概產生於盛唐。在樂府衰微之後,詞產生之前的一個過渡時期,配新樂曲的歌辭即採用近體詩。
像王維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調》,都是近體詩的形式。
    近體詩以律詩為代表。律詩的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由於格律很嚴,所以稱為律詩。律詩有以下四個特點: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聲韻;
    c、每句的平仄都有規(guī)定;
    d、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guī)定。
        
    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長律自然也是近體詩。長律一般是五言的[2],往往在題目上標明韻數(shù),如杜甫《風疾舟中伏
枕書懷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書詩一百韻寄微之》,就是一千字。這種長律除了尾聯(lián)(或除了首尾兩聯(lián))以外,一律
用對仗,所以又叫排律[3]。
    絕句比律詩的字數(shù)少一半。五言絕句衹有二十字,七言絕句衹有二十八字。絕句實際上可以分為古絕、律絕兩類。
    古絕可以用仄韻。即使是押平聲韻的,也不受近體詩平仄規(guī)則的束縛。這可以歸入古體詩一類。
    律絕不但押平聲韻,而且依照近體詩的平仄規(guī)則。在形式上它們就等於半首律詩。這可以歸入近體詩。[4]
    總括起來說:一般所謂古風屬於古體詩,而律詩(包括長律)則屬於近體詩。樂府和絕句,有些屬於古體,有些屬於近體。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
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古風分為五古、七古,這衹是大致的分法。其實除了五言、七言之外,還有所謂雜言。雜言指的是長短句雜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
五字句、七字句,其中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雜言詩一般不別立一類,而衹歸入七古。甚至篇中完全沒有七字
句,衹要是長短句,也就歸入七古。這是習慣上的分類法,是沒有甚麼理論根據(jù)的。
    第二節(jié) 律詩的韻
    我們先講近體詩,後講古體詩,這是因為徹底了瞭解了近體詩之後,纔能更好地瞭解古體詩。第一,古體詩既然是以不受近體詩格律
的束縛為其特徵的,我們就必須先知道近體詩的格律是甚麼,然後能知道甚麼是古體詩。第二,自從有了律詩以後,古體詩也不能不受律詩
的影響,所以要先瞭解律詩,然後能知道古體詩所受律詩的影響是甚麼。
    在這一節(jié)裏,我們先談律詩的韻。
    古人寫律詩,是嚴格地依照韻書來押韻的。韻書的歷史,這裏用不著詳細敘述。清代一般人常常查閱的《詩韻集成》、《詩韻合璧》等
韻書,不但可以說明清代律詩的押韻,而且可以說明唐宋律的用韻。一般人所謂“詩韻”,也就是指這個來說的[5]。
    詩韻共有106個韻:平聲30韻,上聲29韻,去聲30韻,入聲17韻。律詩一般衹用平聲韻[6],所以我們在這一節(jié)裏衹談平聲韻;至於仄聲
韻,留待下文講古體詩時再行討論。
    在韻書裏,平聲分為上平聲、下平聲。平聲字多,所以分為兩卷,等於說平聲上卷,平聲下卷,沒有別的意思。
        
    上平聲15韻:
    一東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魚七虞八齊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刪
    下平聲15韻:
    一先二蕭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陽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三鹽十五咸
        
    東冬等字都衹是韻的代表字,它們衹表示韻母的種類。至於東冬這兩個韻(以及其他相近似的韻)在讀音上有甚麼分別,現(xiàn)在我們不需
要追究它。我們衹須知道:它們在最初的時候可能是有區(qū)別的。後來混而為一了,但是古代詩人們依照韻書,在寫律詩時還不能把它們混用。
起初是限於功令,在科舉應試的時候不能不遵守它;後來成為風氣,平常寫律詩的時候也遵守它了。在《紅樓夢》裏,有這樣一段故事:林
黛玉叫香菱寫一首詠月的律詩,指定用寒韻。香菱正在挖心搜膽,耳不旁聽,目不別視的時候,探春隔窗笑說道:“菱姑娘,你閒閒吧?!毕?br>菱怔怔答道:“閒字是十五刪的,錯了韻了。”這一段故事可以說明近體詩用韻的嚴格。
    韻有寬有窄:字數(shù)多的叫寬韻,字數(shù)少的叫窄韻。寬韻如支韻、真韻、先韻、陽韻、庚韻、尤韻等,窄韻如江韻、佳韻、肴韻、覃韻、
鹽韻、咸韻等。窄韻的律詩是比較少見的。有些韻,如微韻、刪韻、侵韻,字數(shù)雖不多,但是比較合用,詩人們也很喜歡它們。
    現(xiàn)在我們舉出幾首律詩為例[7]:
        
    送魏大將軍(一東)
    [唐]陳子昂
        
    匈奴猶未滅,魏絳復從戎。
    悵別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橫代北,狐塞接雲中。
    欠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喜見外弟又言別(二冬)
    李益
        
    十年離亂後,長大一相逢。
    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籌筆驛(六魚)
    [唐]李商隱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胥。
    徒令上將揮神筆,終見降王走傳車。
    管樂有才元不忝,關張無命欲何如?
    他年錦里經祠廟,梁父吟成恨有餘。
        
    終南山(七虞)
    [唐]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雲迴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峯變,陰晴衆(zhòng)壑殊。
    欲投人外宿,隔水問樵夫。
        
    錢塘湖春行(八齊)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纔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月夜憶舍弟(八庾)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送趙都督赴代州(九青)
    王維
        
    天官動將星,漢地柳條青。
    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8]。
    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詠煤炭(十二侵)
    [明]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五律第一句,多數(shù)是不押韻的;七律第一句,多數(shù)是押韻的。由於第一句押韻與否是自由的,所以第一句的韻腳也可以不太嚴格,用鄰
近的韻也行。這種首句用韻的風氣到晚唐纔相當普遍,宋代更成為有意識的時尚?,F(xiàn)在試舉兩個例子: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山園小梅
    [宋]林逋
        
    衆(zhòng)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這兩首詩用的都是十三元韻,但是杜牧《清明》第一句韻腳卻用了十二文韻的“紛”字,林逋《山園小梅》第一句韻腳卻用了一先韻的“妍”字。這種首句用鄰韻的情況,在王維、李白、杜甫等盛唐詩人的律詩裏是少見的[9]。
    以上所述律詩用韻的嚴格性,衹是為了說明古代的律詩。今天我們如果也寫律詩,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詩韻。不但首句用鄰韻,就是其他
的韻腳用鄰韻,衹要朗誦起來諧和,都是可以的。
    第三節(jié) 律詩的平仄
    平仄,這是律詩中最重要的因素。律詩的平仄規(guī)則,一直應用到後代的詞曲。我們講詩詞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
    (一)五律的平仄
    五言的平仄,衹有四個類型,而這四個類型可以構成兩聯(lián)。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這相聯(lián)的錯綜變化,可以構成五律的四種平仄格式。其實衹有兩種基本格式,其餘兩種不過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礎上稍有變化罷了。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字外加圈表示可平可仄。)
        
    春望
    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掻更短,渾欲不勝簪[10]。
        
    另一式,首句改為仄仄仄平平,其餘不變[11]。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蓬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為平平仄仄平,其餘不變[12]。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跟我學作詩簡易教程(二)
古漢語通論(二十九、三十)詩律(上下)
學詩筆記之五絕、五律、長律、試貼詩與古風
按律寫詩填詞資料
古體詩韻律簡明介紹
經典分享——30分鐘讓你了解詩詞格律入門內容,需要仔細閱讀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