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足綱(Gastropoda)是軟體動物家譜中最繁盛的類群,種類極其豐富。在淡水,陸地和海洋中都能見到它們的蹤跡。今天我們就來見識一下這個家族中的兩個極端的怪咖吧。
大部分的腹足動物都有著堅硬的外殼, 一旦遇到危險就把身體縮進殼里去。而有一種深海里的小家伙把這種技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披上了更為堅固的“鎧甲”。這種腹足類便是鱗足螺(Chrysomallon squamiferum)。 鱗足螺是一種目前只在印度洋深海熱液噴口附近發(fā)現(xiàn)的腹足類動物,因足上的數(shù)百塊硫化鐵只鱗片而得名。它們的棲息深度可達2000多米。它們有著動物界中唯一的鐵質“外骨骼”。它們的螺殼結構獨特,有3層:外層是硫化鐵,這一層足有30微米厚;中間是角質層;最里面的一層則與大部分螺類一樣,是由碳酸鈣構成的。這種結構十分堅固,足以抵御螃蟹鉗子的進攻。
圖片來自mnn.com
這種鱗足螺有一個厚厚的吻和兩根觸角。因為生活在黑暗的深海中,它們的眼睛退化了。這些螺的足很大,不能完全拉進殼里,卻可以由側面的鱗片保護。它們還有一個神技能,就是成體是雌雄同體的,像陸地上的蝸牛一樣。
這些小家伙的足側面有大量的磷片 圖片來自wikipedia
與同樣生活在熱泉噴口的須腕蟲一樣,這些螺類的體內(nèi)也共生著很多化能自養(yǎng)細菌,而這些細菌可以用硫合成有機物。這使它們的生存完全不需要陽光,而且不需要去找東西吃一一這些家伙可以說是宅得最深的軟體動物之一了。
一些火山熱泉噴口附近的動物。比如須腕蟲體內(nèi)共生者可以把硫轉換成有機制的細菌。圖片來自藍色動物學。
還有另一種奇特的螺,它們走上了與鱗足螺截然不同的道路,成為了少有的浮游生活的螺類。它們就是紫螺(Janthina janthina),俗稱普通紫蝸牛。紫螺是這個科(Janthinidae)最具代表性的物種。它們有一個非常薄而易碎的紫色外殼, 十分可愛。
它們經(jīng)常成群結隊地出現(xiàn),有時被強風吹到岸上,擱淺身亡。 圖片來自wikipedia
紫螺光滑美麗的貝殼
它們生活在大洋表層,卻不會游泳。它們用黏液制造一個充滿氣體的泡茷,讓自己漂浮在海面上,和大多數(shù)水母一樣都成為了義無反顧的漂泊者。不過這些家伙卻很喜歡捕食管水母類等浮游動物。但由于行動緩慢,它們也會成為很多捕食者的目標。在受到威脅的時候,它們也會釋放出有毒的黏液麻痹對手,從而保護自己。
正在享用水母的紫螺
(圖文轉自暮暉賕熠熠海洋歡樂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