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讓孩子擁有自控能力
彤彤上周開始上幼兒園了,幼兒園的生活自然和家里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就拿每天看電視只看一集的習慣來說,在家里,彤彤已經習慣了自己控制時間,一集電視結束,彤彤就會自己站起來關掉電視,我從來不管也不需要提醒。帶著這個習慣進幼兒園,第一天從幼兒園回家,彤彤告訴我:“幼兒園放電視了,一集完了我去關電視,老師不讓我動電視,老師自己把電視關了?!币贿吀嬖V彤彤在幼兒園要聽從老師的安排,一邊也表揚了彤彤自覺控制看電視時間的行為,更表揚了彤彤當媽媽不在身邊時,依然可以這樣堅持執(zhí)行的做法。這件事,也讓我回憶起了一路約束彤彤看電視時間的一些細碎的記憶,更深深體會到,約束孩子的行為靠孩子的自控力永遠比靠家長督促效果持久。
一、約束的動機
彤彤大約從1歲半開始接觸電視,和很多孩子一樣,彤彤很喜歡看各種電視節(jié)目,從最早的音樂啟蒙(可點擊),到后來一系列的英文啟蒙動畫片(可點擊),還有《機器貓》、《貓和老鼠》、《倒霉熊》……彤彤幾乎是看一個愛一個。還經常把這些形象融入生活中,不是要求講朵拉和彤彤一起蕩秋千;就是要求TOM貓和彤彤去摘蘑菇;仰或是講倒霉熊和彤彤一起吃飯……總之,動畫片對彤彤的吸引力之大讓我震驚,彤彤的癡迷程度在一開始就讓我意識到控制彤彤看電視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但,這種控制應該怎么做呢?當過孩子的我深有體會,如果大人管的多了,自己就會放縱自己,在電視的吸引下把整個心思用于如何與大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上。所以,我覺得最不可行的是讓彤彤感覺控制看電視是我的事情。
讓孩子理解看電視太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這個道理很重要,只有孩子理解了這個道理,才可以產生自愿去控制的愿望,如何把這個道理給孩子說明白呢?記得前不久,我寫過一篇博文《3歲寶寶看世界什么最重要》《中談到了我對孩子眼中世界和大人不一樣的一些感悟,3歲以內的孩子更容易理解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與孩子溝通要把簡單的事情說復雜,少用形容詞,多用簡單的描述。比如:“看多了電視,眼見會壞掉”這樣的話,對于孩子就不起作用,因為他們不理解“壞”的含義,也不能想象出“壞”的樣子。相比之下,不如告訴他:“看多了電視眼睛會壞,壞了就會看不見東西”,然后,用手把他們的眼睛蒙上,告訴他們這樣就是眼睛壞了的感覺,孩子就會更容易理解。
根據孩子這樣的特性,簡單的說教與繪本圖文并茂的演示相比較,彤彤對于繪本講道理更愿意接受。因為,哪里不但有圖文并茂的講解,更有符合孩子口味、吸引孩子的生動圖畫。于是,我給彤彤買了幾本關于保護眼睛的繪本,《加古里子的身體科學繪本--我會保護眼睛》、《可愛的身體--眼淚小精靈,謝謝你》,還有《眼睛兔子》這樣的滑稽可愛的,即便不是主要說戴眼鏡不好,但通過眼睛兔丟失眼睛的那些滑稽事情,彤彤也能夠理解戴眼鏡不是一件好事情。和彤彤一起讀這些書,通過里面略有夸張的描繪,彤彤更加理解要保護眼睛的道理。因為懼怕眼睛的傷害而約束自己,應該是自控能力產生的最好動力吧。
二、規(guī)則的制定
有了約束的動機,就需要制定一個規(guī)則。和孩子共同設定一個合理的標準,提前約定規(guī)則很重要,提前明白規(guī)則的孩子更知道應該怎么做,觸犯規(guī)則的時候也會產生內疚感。
對于看電視這件事來說,我希望和彤彤約定一個合理時間限制,但,當我面對一個還沒有時間觀念的孩子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和彤彤很難在時間限制要求上產生共識,往往是我說“10分鐘”,彤彤同意了。可到時間的時候,彤彤就會和我產生爭議,她認為沒到時間,而我認為到時間了。這也讓我覺得,如果想和彤彤在時間上達成統(tǒng)一的意見,首先需要統(tǒng)一的是我和彤彤的時間觀念,我在《三個方法讓幼兒理解時間觀念》中也記錄了我的一些心得。
再回到看電視的問題上,除了我以前提到的通過小鬧鐘設定時間的方式以外,我和彤彤更喜歡用一集結束作為時間的,因為,我感覺看著一半就關閉電視,即便是我自己也會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所以,我也能體會彤彤,每次只看半級一定非常不舍得。因此,一般對于半個小時可以完成的短小動畫片,我們都會用一集結束作為約定。一級介紹的定義彤彤在1歲多就可以理解,還記得1歲多的彤彤就可以在看見字幕的時候告訴我:“完了”,所以,我們不會在結束標準上產生分歧。但對于一些時間比較長的節(jié)目,比如1個小時以上的動畫片,我就會和彤彤商量兩種解決方式讓她選擇,第一是,因為這個電視時間比較長,因此,今天看完明天就不能再看電視了,并且,這個動畫結束后不可以再要求看下一個動畫;另一個則是借用定時器工具,讓彤彤和我在時間上有一個相同的標準,事先約定鬧鐘響起就結束。并且把兩個選擇的利弊說一下,比如,第一選擇因為時間比較長,對眼睛可能會有一些傷害,而第二個選擇會比較健康,然后,鼓勵彤彤自己選擇。如果彤彤選擇了第二個,我也會非常及時的表揚她這個選擇的正確性。這樣,一般情況,彤彤都會選擇第二個,但如果,她經過考慮仍然堅持第一個,我也不會反對,因為,我一直會告訴彤彤,保護眼睛是自己的事情,媽媽只負責給她參考意見,最后的決定就由彤彤自己做主。
三、懲罰的方法
任何規(guī)則的執(zhí)行都需要一個約束條款,才可以保證規(guī)則的順利進行。因此,除了事先訂立規(guī)則以外,更需要注意與孩子提前討論好一個懲罰方法。雖然,孩子是因為懼怕不良后果產生了自我約束的需求,但,畢竟眼睛壞了的懼怕后果,不可能立竿見影的給孩子教訓。而當孩子無法約束住自己的時候,事先說好的懲罰方法則會起到讓孩子可以馬上受到教訓的作用。那么什么樣的懲罰對孩子更有作用呢?
最開始,我曾經和彤彤約定過,如果今天多看一集,那么,明天就不能看。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樣的懲罰存在問題。彤彤每次看得高興的時候,會告訴我,媽媽,我明天不看了,我再多看一集;然后,又說,我后天也不看了,我再多看一集……直到我不能忍受,直接告訴彤彤今天不能再看了,彤彤才無限依戀的關閉電視。雖然,彤彤的確可以做到后面兩天不看電視,但我也實在不能接受彤彤一天突擊看太長時間。并且,這樣的方式,每次都是我說不讓彤彤看電視,這違背了我想培養(yǎng)彤彤自控能力的愿望。
通過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與大人有多么不同,我才意識到,我的懲罰措施制定的不合理,不能讓孩子馬上感覺到事情帶來的后果,孩子因為缺乏對長久未來發(fā)生事情的理解,對于彤彤這么大的孩子是缺乏控制力的。于是,我改成了,彤彤如果多看一集,就自己從家里墻上的表揚欄里面扣掉一枚獎勵貼紙。家中的表揚欄是彤彤給圣誕老人換禮物用的,彤彤每次表現(xiàn)好,我們都會在那里貼一枚貼紙,我們告訴她,如果整個表揚欄在圣誕前夜貼滿,圣誕老爺爺就會在圣誕夜給彤彤帶來一個彤彤最喜歡的禮物。因此,平日里彤彤非常珍惜那上面的貼紙。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自控能力,我強掉,如果不執(zhí)行說好的約定,彤彤每多看一集,就要自己扣掉一枚貼紙,而不是我來扣掉。
這個懲罰方法設立后,由于立竿見影,對于彤彤有了更好的約束作用,因此,自從這個懲罰方法設立以后,彤彤在也沒有多看過一集。
四、正向的滋養(yǎng)
任何事情要想長期堅持,習慣的培養(yǎng)更加重要,我知道懲罰可以約束一時,但隨著孩子的心智不斷成熟,這樣的方法早晚是要失去作用的。所以,如何把這樣的行為化成幸福的習慣,也是我考慮的內容。
首先,要讓孩子喜歡做某件事情,簡單的懲罰是絕對不可能達到長遠目的,對于彤彤這么大的孩子離不開的是家長的認可和鼓勵。為了讓彤彤建立對自己明確的認識,平時,會有意無意的經常說彤彤是個“自覺”的孩子,讓彤彤對自己這個優(yōu)點深信不疑,就好象是一種心靈的培養(yǎng)吧,不能不承認,家長的期望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當我深信彤彤是一個自覺的孩子的時候,隨著,我不斷的重復,這個優(yōu)點也根深蒂固的種植在了彤彤的心里。
其次,給彤彤最及時的表揚,每次彤彤看電視,每到快結束的時候,我會讓彤彤感覺我好像沒有注意,甚至故意跑到其它房間去做點其它的事情,假裝并沒有盯著彤彤是否關電視。但,只要她可以自己主動關掉電視,即便我在房間的任何一個角落,我也會馬上跑出來表揚她,讓她感覺自己的每一份努力都時刻被關注著,從而,產生不斷前進的動力。
五、家長的輔助
孩子畢竟年紀小,再簡單的規(guī)則,再完備的懲罰,要想完全撒手讓孩子執(zhí)行也是不可行的。難免會在執(zhí)行過程中出現(xiàn)問題。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督促作為輔助,但,家長的輔助原則上還是要保護孩子的自控力的形成。一旦出現(xiàn)孩子沒有主動關閉電視,最忌的是直接指明孩子的錯誤,比如:“說好了關電視,你怎么沒有關?”這樣的方式說多了,讓孩子對自己的認識出現(xiàn)負面印象,更容易形成自暴自棄的負面情緒。最好的方式是多用詢問的方式,比如:“每天可以看幾集呢?”“如果,多看一集應該怎么樣?”讓孩子自己思考行為對錯,如果需要履行懲罰,最重要的也是用鼓勵的方式,讓孩子自己履行行為的懲罰后果,并且,表揚孩子是一個可以說到做到的好孩子。這個懲罰過程,更多的是鼓勵孩子自己完成,不過分指責和批評。要相信孩子,她會自己體會到這樣的懲罰帶來的不快,從而在下次行動中產生約束控制自己的愿望。
要注意的是家長的督促作用是輔助提醒,絕對不能越主帶庖的采取簡單的制止措施,或是過分指責的對孩子形成負面影響。家長的情緒應該更平和,不急躁。孩子是在不斷犯錯中成長的,任何規(guī)則制定以后,都要求孩子立刻不可能完美的執(zhí)行,懲罰是用來幫助孩子成長的最好機會,有了這樣的心理準備,就更容易包容孩子的錯誤。
用對孩子堅定不移的信念,在孩子心靈里種植一棵自覺控制自己行為的種子;用實時的關注和及時的贊許,滋養(yǎng)這顆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fā)芽;用孩子理解的規(guī)則為小苗支建攀爬的滕架;用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孩子的錯誤,避免拔苗助長。很多時候,我們感覺似乎什么也沒做,不經意間小苗就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