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更新營養(yǎng)貼咯~這次這篇是曝光自己目前土壤配置以及翻盆,根系的一些情況
目前家里成年株(指1年半以上的肉肉)都使用椰糠和以前省下來的一點泥炭土 1:1 火山巖
在混土的時候隨手抓一把沙子加入里面,我家裝修時剩下很多,囤了幾袋子。。。
另外,每次翻盆時以前的土壤也會混合新土一起使用,所以實際的配土比較混亂
小苗和葉插則全部采用椰糠1:1珍珠巖,畢竟比價廉價嘛~
小苗生長到一定大小后會從集體育苗盒里移出到單獨的小黑方里
鋪面的石子以粗砂為主,不過始終覺得不夠好看~最近準備去海邊看看了
海邊有漂亮的粗砂也是可以撿回來鋪面的,不過一定要記得浸泡一星期,多換幾次水清洗下
關(guān)于赤玉土和鹿藻土,使用一段時間后是會粉化的,所以不太推薦當做顆粒來使用
用過的土壤一定不要丟掉,如果翻出來的土壤里沒有蟲子,將土壤中斷掉的根系清理出來,直接混合新土使用就可以了。要知道火山巖,赤玉土一類可是很貴的啊~如果在翻盆時發(fā)現(xiàn)土壤中有蟲子,也不用丟掉,可以將土壤拿到樓下或者屋頂暴曬幾個月再用。如果有院子也可以混入一些豆渣漚肥幾個月再用,效果超好的~
目前鋪面用的粗砂~是老媽用篩子去隔壁戶篩的
肥料的問題,大家問過很多次了~多肉植物生長非常緩慢,所以施肥效果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出來
不太建議催肥,使用緩釋肥就足夠了,可以混入在土中,也可以灑在土壤表面
關(guān)于根系,就和人的胃一樣,根系好吸收好,植物就健康
根系不好,吸收不了水分,植物的狀態(tài)就差,這并不是施肥能改變的
也不是依靠換土能迅速改變的,所以養(yǎng)根是很重要滴~發(fā)現(xiàn)狀態(tài)不對就立馬從根系開始找原因吧
景天科植物的根系都比較少,不過也是要分類的,蓮花掌屬的肉肉根系就非常多
景天屬的根系也比較多,青鎖龍的根系相對就要少很多了,百合科的多肉植物根系也非常多,而且粗壯
所以平時可以根據(jù)多肉植物的根系情況來分配花器~比如青鎖龍這樣的就完全沒必要用深盆紙啦
最近翻盆也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從第一批韓國花盆來到我家后,正好趕在初春,集體換了盆
那時所有肉肉的根系都不太好,簡單清理了一下就種上了,配土如前面
發(fā)現(xiàn)所有陶盆里的肉肉根系生長都還不錯,但唯獨陶瓷盆里的一棵一個多月幾乎沒長太多根(圖片右下角紅圈)
根系生長與透氣性真的是有很大關(guān)系,為了證實這一點,又將一盆種在紅陶盆里較長一點時間的塔松挖出來看
結(jié)果半天都挖不動,最后只好將花盆砸碎,才將肉肉取出來,結(jié)果根系已經(jīng)完全塞滿了整個花盆
不過這并不能說明什么花盆好,畢竟還是要根據(jù)自己所在地點的氣候做調(diào)整
比如我這里紅陶盆基本是全部淘汰掉了,實在是太透氣,每天澆水一次得累死
而高溫陶的保水性稍強于紅陶盆,也具有透氣性,所以才換下了不少
陶瓷花盆家里也堆了非常多,現(xiàn)在主要種一些玉露、12卷一類的~ 因為這類肉肉還是比較喜歡水分的
針對不同環(huán)境不同肉肉使用不同的花器和配土來讓它們保持最好的狀態(tài)
關(guān)于花盆里的墊片,推薦大家使用塑料墊片,最最常見的就是可樂雪碧礦泉水瓶啦~
這個完全不會阻礙花盆內(nèi)部的透氣性~一次澆透后,水分依然會很快的從花盆底部流出
這是那盆養(yǎng)了有一陣的塔松,敲碎花盆后才拿出來。。。根系已經(jīng)侵占了整個花盆內(nèi)部
常說的清理根系,就是這樣枯死的~這種根系是可以適當修剪清理的,有利于新根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