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nóng)村的田邊,路旁,山谷或近水濕地隨處可見的植物中隱藏著數(shù)不盡的寶物--中藥,其中在我國南方各省有種很常見的中藥,叫“地膽草”。地膽草一名最早見于道家著作明皇儲(chǔ)朱權(quán)之《庚辛玉冊(cè)》中,其佚文被《本草綱目》轉(zhuǎn)載于蒲公英條下面。地膽草在我國至少有500余年的藥用歷史。那么它有什么功效呢?
本品為菊科植物地膽草或白花地膽草的干燥全草。別名地膽頭、苦地膽、草鞋底、地枇杷、鐵燈柱、土蒲公英等,生于山谷、村邊及路旁、荒地、耕地等低草叢中。其味苦、辛,性寒;歸肺、肝、腎經(jīng)。其功效為清熱瀉火、涼血解毒,清熱利濕。廖佐芹教授說,此藥用于感冒發(fā)熱,咽喉腫痛,肺熱咳嗽,頓咳,目赤腫痛,痢疾,濕熱黃疸,內(nèi)熱消渴,水腫尿少,腹水膨脹,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癰瘡腫毒,濕疹,蛇蟲咬傷。
本品全長15-40cm,根莖長2-5cm,直徑0.5-1cm;具環(huán)節(jié),密被緊貼的灰白色茸毛,著生多數(shù)須根。葉多基生,皺縮,完整葉片展平后呈匙形或倒披針形,長6-20cm,寬1-4.5cm;黃綠色或暗綠色,多有腺點(diǎn),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漸狹,邊緣稍具鈍齒;兩面均被緊貼的灰白色粗毛,幼葉尤甚;葉柄短,稍呈鞘狀,抱莖。莖圓柱形,常二歧分枝,密被緊貼的灰白色粗毛,莖生葉少而小。氣微,味苦。
地膽草老鴨湯
【材料】老鴨500克,地膽草3個(gè),蓮藕適量,蜜棗2粒,無花果4粒,北杏一小撮,紅棗4粒,姜1片,鹽適量。
【做法】老鴨洗干凈斬大塊,用熱水里焯一下,沖凈撇去血末。蜜棗、無花果、北杏、紅棗洗凈,備用。地膽頭、蓮藕都洗凈,沖洗干凈上面的泥沙,備用。將所有地膽草老鴨湯的食材和調(diào)料一起放入陶瓷湯煲,加入一片姜,蓋上鍋蓋,大火煮開一小時(shí)。煮開后,轉(zhuǎn)為小火燉再30分鐘。熄火,加入適量鹽調(diào)味,完成。
【功效】清熱、開胃、健脾。
地膽草雞湯
【材料】地膽草25克,雞肉90克,姜一片,紅棗兩顆,油鹽適量。
【做法】洗凈地膽草,雞肉洗凈拭干水,切成塊。煲內(nèi)注入清水,放入所有材料大火煮沸后,用勺將浮沫和浮油撇去,改用小火慢煮40~60分鐘,水要一次過,浸過所有材料,不能中間加水。加適量油、鹽調(diào)味即可。
【功效】具有清熱解暑、預(yù)防感冒增強(qiáng)免疫之功效。
溫馨提示
本品性寒,凡體虛、有寒癥以及孕婦慎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