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姜黃:性味歸經(jīng):辛、苦,溫。歸肝、脾經(jīng)。老中醫(yī)廖佐芹教授說,本品辛散苦泄溫通,入肝、脾經(jīng)。善活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兼散風寒濕邪,并橫走肢臂。治血瘀氣滯諸痛,兼寒者尤宜;治風濕肩臂痛,以寒凝阻絡者最佳。
功效:破血行氣,通經(jīng)止痛。
主治病證
(1)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刺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
(2)跌打瘀痛,風濕痹痛,肩臂痛。
(3)瘡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
本品破血力較強,故孕婦慎服。
產地:主產于四川、福建等省。
采收加工:冬季莖葉枯萎時采挖,洗凈,煮或蒸至透心,曬干,除去須根。
性狀鑒別:呈不規(guī)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有的具短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
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huán)節(jié),并有圓形分枝痕及須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huán)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飲片:呈類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厚片。外表皮深黃色,有時可見環(huán)節(jié),切面棕黃色或金黃色,角質樣,內皮層環(huán)紋明顯,維管束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