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小宋)
昨天(12月9日)早飯后正要出門辦事,我的故事群里有人提問:
我感覺這事不小,不僅是事情本身不小,還有這位母親處理這件事情的方式也不小。我決定延遲出門時間,回答完這個提問。
我首先的建議是:
急性應急反應(醫(yī)生給孩子的診斷結論)也是母親的狀況。母親困在問題里面,重點去討說法去了,沒有放在自己孩子身上。所以,回來,回到孩子身邊。其他問題另外再去處理,以成人的方式去處理。
父母親的反應我特別理解。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是父母親首先要穩(wěn)定下來,平靜下來。這件事情對孩子造成了一個影響,我們都看到了。如果父母親把這件事情看得像天那么大,我的孩子遭到多么大的凌辱,這對孩子來說“雪上加霜”了。
能不能去看到孩子長遠的一生呢?對于孩子長遠的一生來說,他就是經(jīng)歷了一個挫折而已。這樣去看,父母親就會一些,就會穩(wěn)定下來。人一輩子肯定會遇到挫折,早晚而已。如果父母每天揪著不放,認為這件事“一定”會給我的孩子造成影響。孩子就會認為是啊。比如,一個小孩子摔了一跤,如果你的反應特別大,啊,孩子你摔到了。孩子就會立即哭啊,覺得自己摔得很厲害。如果你在一旁觀察,看看孩子摔得多嚴重,是否能夠自己起來。如果摔得的確很重,不能自己起來,你就幫助ta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土,安慰ta,嗯,是的,摔了一跤。如果你是平靜的,孩子就會覺得好很多。
父母親當時的憤怒,慌張,我很理解。不過,從此刻開始,要穩(wěn)定下來。因為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校方的態(tài)度,不是對方的道歉,不是懲罰對方。而是父母親穩(wěn)定的狀態(tài)。父母親如何看這件事情比這件事情本身給孩子帶來的影響要大。
眼下孩子受到刺激,孩子的自信心,自我價值感受到重創(chuàng)。自信心,自我價值感不是沒了,這個東西永遠都在那里,永遠都沒有人能夠剝奪得了。眼下只是受到了一點影響,好像一塊布擋在了眼前,讓他看不到自己的自信心和自我價值。所以,父母親要幫助孩子拿掉那塊布,讓他重新看見自己內在的光芒。怎樣讓孩子看到內在的光芒呢?講故事是很好的方法。比如:
講孩子小時候的故事,遇到什么樣的挫折,如何化解了。父母親特別欣賞這個部分??隙ê⒆?。
講父母從前的重創(chuàng),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大的挫折啊。曾經(jīng)發(fā)生了什么大的挫折,當時覺得如何如何嚴重,后來如何化解了。
也可以講書上的故事,比如類似《生而為王》的故事,或者和他年齡相仿的孩子經(jīng)歷一件什么樣的打擊,后來在誰的幫助下,如何解決了。等等。
轉不轉學我不知道,取決于家庭的的決定。暫時不上學也可以,帶孩子散散心。所有解決辦法有個前提,就是父母親要穩(wěn)定、平靜下來。
另外,父母親有沒有辦法把這件事看作我的孩子人生經(jīng)歷的一部分,幫助他去化解掉。這樣的經(jīng)歷化解掉,對他一生就是寶貴的財富。這件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想辦法把這件事情變成一件好事,甚至變成一個禮物。
當然,其他該和校方,和對方家長溝通的工作都去做。不要帶孩子去討說法。成人去解決。成人不可抑制的情緒不要再在孩子面前去呈現(xiàn),因為你呈現(xiàn)的越厲害,孩子覺得自己受到的傷害越大。
還有,我不太理解怎么那么快帶孩子去看精神科的醫(yī)生,我不了解具體的情況。我不知道是不是要診斷書去學校討說法。不過,我覺得發(fā)生這樣的事情,父母親的陪伴比醫(yī)生的診斷書重要。告訴孩子,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我們一起面對,放心吧,有爸爸媽媽在呢,這樣去安撫孩子。因為孩子已經(jīng)很大了,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帶他去看精神科的醫(yī)生,會強化他受傷害的感覺。他也看到了醫(yī)院里那么多精神有疾病的人。什么時候需要看醫(yī)生,需要斟酌。
另外,父母親的反應完全是因為孩子發(fā)生了這件事情嗎?是否有引發(fā)自己曾經(jīng)經(jīng)歷的感受。如果有,需要和孩子的這件事情分開去處理。同樣的事情發(fā)生在不同人身上,反應會不太一樣。所以,需要去評估反應后面的一些背景。
說到這里的時候,我又回頭看了一遍這個媽媽發(fā)在一個公眾號上的文章,閱讀量已經(jīng)很大,在打賞處還有一個提示:比霸凌更可怕的,是大人的無所謂。我有一種不好的預感,自己把這件事情放大,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所以,我又補充了幾句。
我的建議是不要把這件事情搞得眾人皆知。我是一個母親,眼下最重要的是我要保護我的孩子。不是說伸張正義不重要。眼下如果把焦點放到如何讓更多的人知道這件事情,怎么樣讓大家都關心這件事情。孩子已經(jīng)很大了,這件事情弄得越大,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傷害越大。即便同時要伸張正義,也要分開來處理。如果把這件事情弄大,孩子在這個學校呆下去真的很困難。老師的態(tài)度我不是特別了解,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老師讓孩子們一起玩,一起相處,我個人覺得也是不錯的辦法。
現(xiàn)在媒體良莠不齊,不要給自己找更多的麻煩。不斷重復這件事情,舊畫面的色彩越來越濃厚,越來越難刷新。我們現(xiàn)在最重要的是要刷新孩子的畫面,把不好的事情變成好的,這是我努力的方向。
把事情搞大,讓同學們都知道這就是誰誰誰,這個傷害也很厲害的。要特別小心這個部分。
我最后還舉了電影《美麗人生》的例子,父親如何化解戰(zhàn)爭對孩子帶來的傷害。
︱作者:王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