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你的演講深入人心
作為一名演講者,總想讓自己的演講受到聽眾的歡迎,總想讓自己慷慨激昂、縱橫捭闔的滔滔言談打動聽眾,感染聽眾。那么,怎樣使你的演講具備這種深入人心的效果呢?
一、把你的想法安排得條理分明
如果你想讓一次演講清楚明了地印在聽眾腦子里,有個最簡單的辦法,那就是在演講時明白地指出你要講的第一點是什么,第二點是什么……直至末尾。
現(xiàn)代教育家陶行知有一次演講的題目就是《每天四問》,整篇演講即圍繞以下四個問題展開:“第一問:我的身體有沒有進步?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在演講中,演講者先總擺問題,再分四大層次論證,最后以一小段總結(jié),這樣就使得觀點集中而明晰,內(nèi)容安排有條不紊,結(jié)構(gòu)開合有度,所提的四個問題不僅給聽眾留下鮮明印象,且引人深思,至今讀來猶有現(xiàn)實意義。
二、從你自己的背景中尋找話題
如果一件事在多年之后依然在你記憶中栩栩如生,這就幾乎確保它會引起聽眾的興趣。另外,聽眾對演講者在成長過程中如何對待困境,如何戰(zhàn)勝困境亦有濃厚的興趣。所以,在演講中,最好能從自己的背景中尋找話題。
女作家張潔在一次演講中,十分動情地向聽眾講述了早年生活的貧困:
“我的母親是一個很要強的人,我們最窮困的時候,有過把三頓飯變成兩頓或一頓的記錄,但她從來沒有向人借過一分錢。她靠自己的勤勞,供養(yǎng)我上了大學,我沒有申請過一分錢獎學金。每天下班以后,我要給手套工廠加工機器不能完成的部分,每副三分錢。……有一次,我?guī)畠旱缴痰昀镔I東西,她那時可能是6歲,我看到她站在一盒盒巧克力面前,眼睛里滿是渴望。但是她不對我說,媽媽,給我買一塊巧克力吧。她不說,因為她從小就知道,我們家每一分錢,都是計劃好的,什么樣額外的支出,都會使我們月底沒有米下鍋。那一次女兒的眼神,給我的刺激非常之大。”
當張潔聲情并茂地把早年生活的貧困栩栩如生地烙印在聽眾心上,她與乖蹇的命運的不屈不撓的抗爭,她在逆境中對文學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就格外能打動在場的聽眾。因為演講的目的就是使聽眾看見你所見過的,聽見你所聽過的,感覺你所感覺過的。
三、讓你與聽眾融為一體
一般而言,聽眾討厭那些慣于賣弄、喜歡炫耀,總是以自己為中心的演講者,所以,要想博取聽眾的好感,再有名望的人也不能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只有這樣,才能與聽眾融為一體。
比如作家老舍在一次演講中是這樣說的:“聽了同志們發(fā)言,得到很大好處,可惜前兩次沒來,損失不小。……今天來的都是專家,我很怕說話,只好亂談吧。”
如此“抑己揚人”的開場白,如此謙遜坦誠的口吻,一下子拉近了演講者與聽眾之間的距離,消除了聽眾對一位名人可能產(chǎn)生的敬畏心理。另外,老舍說自己是“亂談”,也就表明自己不是居高臨下作演講,而是平等地和大家交流意見罷了,如此平易近人,自然會獲取聽眾的好感。
四、把你的心靈投入你的演講中
誠實、熱情和真摯會使你的演講動人心弦、感人肺腑。獲得這一效果的前提是“把你的心靈投入你的演講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做到這一點。
1. 實話實說。演講者若能開誠布公、實話實說,演講的效果就會格外好。一位當代作家在談及自己執(zhí)筆從文的最初動機時,說:“母親年紀越來越大,日日勞作在風吹日曬下,為貼補我們的生活叫賣冰棍,讓我非常痛心。而我這個頂門立戶的人,卻沒有能力給她們一個比較安定、更不要說有質(zhì)量的生活,還讓她們跟我一起在貧困線上掙扎。“我開始想出路。我沒有錢做生意,也不會走上層路線。我面前只有一支筆和一張紙,還有我自己的智力。而我又不是學文學的,起步又晚,相當艱難。”如此推心置腹,坦誠真率,演講者與聽眾即刻心心相通了。
2 .個性風采。一個有思想有頭腦的演講者,決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他們的話總是因富有個性而充滿魅力。
一個當紅女影星在一次演講中這樣說:
“在商品社會中,什么都可以用來交換,包括聲譽和所謂的‘成功’。在這種情況下,我也可以走一條比較容易的路,比如,以‘女’字做賣點。雖然很多人都說,在男性社會中,婦女所受到的待遇是不公正的,但這是一柄雙刃劍。一些婦女覺得不公正的同時,另一些婦女也可以用‘女’字做賣點,輕而易舉地得到她們想要的東西。那么,這對一個具有同等競爭條件的男性對手,公正還是不公正呢?
“我曾經(jīng)為愛情冒天下之大不韙,但絕不會用‘女’字做賣點。如果把演藝比做‘金字塔’,那么我的‘金字塔’,是我自己一個腳印、一個腳印壘起來的,從未借助過其它手段。我一生做過很多錯事,但這一點,是我一生中最為自豪,也是堪可告慰自己的事。”
這段話既顯露了女演員直面人生的勇氣,又展示了她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人格魅力。女演員擲地有聲的話令人肅然起敬,她的潔身自好也為聽眾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演講的理論與技藝系列之十——觀點表述的方法
只有創(chuàng)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觀點表述的創(chuàng)新是演講生命力的源泉。掌握創(chuàng)新思維的方法,提出新穎而富有吸引力的觀點,是演講者水平和實力的真正體現(xiàn)。觀點是演講的靈魂,“喜新厭舊”是聽眾的普遍心理,因而追求觀點表述的創(chuàng)新是演講者的重要任務(wù)。創(chuàng)新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我們熟練地掌握一些創(chuàng)新思維的方法,就能在演講實踐中提出新穎而富有吸引力的觀點,從而使我們的演講更為聽眾所喜聞樂見。以下五種方法可供參考:
1.老話新說
同一個正確的觀點,可以有不同的表述方法,其中有些說法是聽眾非常熟悉的,如果演講者一味地外甥打燈籠——照舊,照本宣科,老話連篇,就會使聽眾興味索然。在市場經(jīng)濟中常有這樣的現(xiàn)象,同一種商品,換上新的包裝之后,就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增加商品的附加值,并能激起顧客更強的購買欲望。同樣,在演講中,把老觀點巧妙地“包裝”一下,也是觀點出新的常用方法。如聯(lián)想集團總裁柳傳志曾在演講中說:聯(lián)想集團培養(yǎng)人的第一個方法叫做“縫鞋墊”與“做西服”。什么意思呢?就是培養(yǎng)一個戰(zhàn)略型人才和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裁縫有相同的道理,我們不能一開始就給他一塊上等毛料去做西服,而是應(yīng)該讓他從縫鞋墊做起,鞋墊做好了再做短褲,然后再做一般的褲子、襯衣,最后,才是做西服。
培養(yǎng)人才不能拔苗助長,不能操之過急,要一步一個臺階爬上去,這個并不新鮮的觀點人人都懂。演講者在這里把培養(yǎng)人才和培養(yǎng)裁縫類比,把培養(yǎng)人才的過程描繪為從縫鞋墊到做西服,用一個通俗而新穎的比喻給老觀點披上了一件新外衣,內(nèi)容是舊的,但形式是新的,可謂殊途同歸,新意盎然。
2.借老說新
生活中有許多流傳甚廣的話,如民謠、俗語、諺語等等,但它們?yōu)槿藗兯斫獾膬?nèi)涵是相對固定的,如果演講者能巧妙地借用這些老的形式,并加以“改裝”,賦予它新的內(nèi)涵,就能為我們在演講中進行觀點創(chuàng)新找到取之不竭的寶貴資源,而對于聽眾來說,則會使他們感到似曾相識但又側(cè)重不同,只要演講者能自圓其說且言之有理,就能在聽眾的認識上達成一種新的和諧。如筆者曾在演講中說:對待事業(yè),要有心栽花,花不開,也要栽;對待名利,要無心插柳,柳成蔭,也無心。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這句俗話的形式和內(nèi)涵廣為人知,筆者借用它,稍作改裝,以表明自己的觀點,得到了聽眾的熱情肯定。
3.破舊立新
顧名思義,演講中的破舊立新,就是在否定、破除舊的觀點之后,提出與舊觀點相反或相對的新觀點,雖然破舊立新的難度和風險較大,但只要有言人所未言的勇氣,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就能收到出語驚人、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如一位演講者在《我們不愿做睡獅》的演講中說:有人曾預(yù)言,中國是一頭睡獅,就這樣我們被人家當了一百年睡獅,我們也把自己當睡獅自我陶醉了一百年。獅子是百獸之王,但一頭酣睡的獅子能稱得上是百獸之王嗎?一只睡而不醒的獅子,一個名義上的百獸之王,并不值得我們?yōu)橹湴?。如果我們?yōu)檫@樣一個預(yù)言而陶醉,就好比陶醉于“人家說我們祖上也曾闊過”一樣,真是脆弱而又可憐。我們不要偉大的預(yù)言,我們只要強大的實力,我們不要做睡獅,只要我們覺醒著、前進著,就比做睡著的什么都強。人家的預(yù)言曾是我們驕傲的資本,但仔細分析起來,為一個過去的預(yù)言而陶醉或昏睡,于實際又有何益處呢?所以演講者鮮明地提出“我們不愿做睡獅”的觀點,猶如當頭棒喝,既促人清醒,又激人奮發(fā)。
4.由此及彼
事物是辯證的,問題總有多面性,但由于我們認識上的局限性或事物發(fā)展過程中的規(guī)律性的影響,我們在表達某一觀點時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只講其一,不講其二。當然,堅持和強調(diào)“這一方面”是應(yīng)該的,因為它也是正確的公認的觀點,但如果我們顧此而失“彼”,就會妨礙認識的深入和工作的改進,因為隨著事物的發(fā)展,堅持和強調(diào)“另一方面”的意義也非常重要。如果演講者能由此及彼,即在不否認現(xiàn)有觀點的前提下,敏銳地發(fā)現(xiàn)問題的“另一方面”并適當加以強調(diào),就能達到演講觀點深、新并舉的目的。如深圳華為公司總裁任正非在演講中曾提出一個重要的新觀點“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斗”,他說:生活上工作上的艱苦奮斗,比較容易引起人們的關(guān)注,而思想上的艱苦奮斗,看不見,摸不著,難以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正因為如此,有些人就越來越淡化了思想上的艱苦奮斗精神,其突出表現(xiàn)就是身勤腦懶,整天東跑西顛,顯得忙忙碌碌,可一旦遇到費及腦筋的事,卻不肯或不善于下一番功夫去深入思索,因而這些人跑得再勤,也跑不出多大所以然來……唐代韓愈有句名言“行成于思毀于隨”,這句話是很有哲理的,所以我們要提倡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本質(zhì)的要求就是要在思想上吃得起苦,深入進行理論思維。以往我們對艱苦奮斗的理解普遍停留在能吃苦、不怕累、出大力、流大汗的層次上,關(guān)注點主要集中在生活和工作方面,提倡這一點無疑是應(yīng)該的,但在知識經(jīng)濟背景下的高科技企業(yè)的競爭當中,光講生活上和工作上的艱苦奮斗是不夠的,還應(yīng)該突出強調(diào)思想上的艱苦奮斗,演講者提出的這一新觀點,對市場競爭中的高科技企業(yè)來說,其深意和新意是不言而喻的。
5.由淺入深
有時關(guān)于某一問題已形成結(jié)論并被人們當做“定論”廣為接受,似乎再也沒有思考下去的必要了,但實際情形遠非如此,只要我們再往前走一步,就會發(fā)現(xiàn)“風景那邊更好”。如索尼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井深大曾于1971年出版過一本極為暢銷的書《始于幼兒園為時過晚》。當時人們普遍認定的是:大學教育的基礎(chǔ)在中學,中學教育的基礎(chǔ)在小學,而井深大則把問題再深入挖掘一層,認為還要重視幼兒園的教育,最后的結(jié)論是:不!幼兒園也已經(jīng)太遲。從大腦生理學的角度來看,生下來的嬰兒具有100億以上的腦細胞,同沒有“接線”的計算機一樣,在這樣的頭腦還沒有成熟的時候,是否給予刺激,將決定“接線”即組成頭腦的形狀的好壞,所謂“接線”在四歲時要完成60%,八九歲時要完成95%,十七歲時要全部完成,所以,在幼兒時,如果缺乏良好的刺激是不行的。這雖然不是一個演講實例,但從思維的角度來說,對演講的創(chuàng)新思維無疑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
演講的理論與技藝系列之十一——演講常用四種類比方式
類比,形象生動,說理有力,選擇和運用好類比,無疑對拓展演講藝術(shù)的空間有重要意義。觀察許多演講實例,可以看到類比物的選擇與運用大致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選已得到廣泛認同的類比物作常規(guī)類比
常規(guī)類比是指所選的類比物已經(jīng)得到人們廣泛認同的一種類比。例:在一次地方“春蕾工程”獎金籌措的動員會上,一個演講者這樣說:我們大家都來看看擺在講臺上的這一盆鮮花,它顏色鮮艷、形態(tài)美麗,還發(fā)出誘人的香味,它的美麗和芳香是品種優(yōu)良、土壤肥沃、陽光雨露滋潤、花匠辛勤勞動共同造就的。雖然它們是優(yōu)良品種,但如果一旦失去土壤、陽光雨露和人們的精心呵護,它們會有怎樣的命運呢?它們將沒有機會綻放,它們將過早地枯萎,它們將無以給這個世界美麗與芬芳。現(xiàn)在在我們生活的這個地區(qū),有一些學齡女童,她們聰明、美麗、渴望讀書,她們就像這盆花一樣可愛,但是貧困使她們失學。她們就像失去肥沃土壤、陽光雨露的花兒一樣,不能正常地生長,她們聰慧的大腦不能用于學習,她們不能學到謀生的技能和建設(shè)國家的知識……讓我們敞開愛心,為她們作一點捐贈吧!我們的捐贈將使她們獲得受教育的機會,獲得正常生長的環(huán)境!
以上這段演講是選擇在某些方面已經(jīng)得到廣泛認可的類比物來進行類比推理的。選擇和運用這種類比物符合人們的思維習慣,且類比物和演講內(nèi)容、主題十分協(xié)調(diào),聽眾也很容易接受。這種類比方式是演講中使用頻率較高,運用較為廣泛,演講者易于學習的類比方式。但是,選擇和運用這種類型的類比物,往往難以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難以讓人深思,難以產(chǎn)生較為持久的影響力,有時甚至會使聽眾產(chǎn)生老生常談的感覺。
二、選不具有廣泛意義的類比物作特定而神似的類比
特定而神似的類比是演講者用自己長期使用并對之產(chǎn)生感情的事物作類比物的一種類比。由于這種類比物不具有廣泛意義,所以它是臨時的選擇和運用。這種類比物雖然不具有廣泛意義和形似意義,但它是演講者深切感懷的、具有特定意義和神似意義的類比。例:一個單位的領(lǐng)導(dǎo),在新年初進行了一次演講,向在本單位兢兢業(yè)業(yè)工作多年的同志表示誠摯的敬意。他選擇了自己使用多年的一支鋼筆做類比物。他說:
我多年使用的這支筆是世界著名品牌的筆。它造型優(yōu)美、性能良好、堅固耐用、品質(zhì)超群。它書寫著我人生和事業(yè)的答卷。它是我人生和事業(yè)的助手,它的價值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用數(shù)據(jù)來統(tǒng)計的。各位同仁們,多年來我和你們共事,和你們朝夕相處,和你們共患難共歡樂。我深深體會到你們和我的這支筆一樣,你們品質(zhì)超群、你們寫下了中國建筑史上充滿艱辛和輝煌的篇章,你們也是世界的著名品牌。多年來你們表現(xiàn)出的職業(yè)道德水平無與倫比,你們在各自的崗位上創(chuàng)建了團結(jié)和奮進的風氣,你們過硬的技術(shù)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建筑史上的奇跡。是你們多年來出色的工作,使我們公司譽滿全球,居同行業(yè)前茅。你們貢獻的最大價值是你們樹立的榜樣。你們以實實在在的為人風范告訴世人:什么是正確的人生態(tài)度和敬業(yè)精神,什么是精湛的技術(shù)。在你們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價值是無論怎樣頌揚都難以窮盡的……我為你們感到榮耀,我向你們表示深深的感謝和誠摯的敬意!
以上這段演講的類比物顯然不具有廣泛的意義,鋼筆和員工顯然也不具有明顯的形似。但這個類比物是演講者十分熟悉的,所以信手拈來,親切、自然,這個類比物又是演講者深切感懷的,演講者比較成功地挖掘了鋼筆和他的員工內(nèi)在品質(zhì)上的相似點,作出了神似的類比。這種類比的臨時性和非廣泛性,使之具有廣泛意義的類比所沒有的個性化色彩和新奇性效果,不失為一種上佳的類比方式。
三、選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類比物作奇妙的類比
所謂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類比物,是指演講者所選的類比物與他所要講的本體事物似乎毫不相干。以這種類比物所做的推理,似乎不符合一般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思維習慣,似乎與演講的情景格格不入??傊瓷先ミ@個類比物和本體事物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例:美國的威廉·穆尼在《演講其實很容易》一書中,寫到這樣一個演講實例:杰克遜地區(qū)是全州基礎(chǔ)教育水平最高的學區(qū)之一,喬·伯倫特一家因此才搬到杰克遜地區(qū)來。但是該區(qū)新上任的教育官員,想在該地區(qū)推行特色教育,辭退了一些多年從事基礎(chǔ)教育的教師。喬·伯倫特于是打電話給地方教育委員會,要求重新聘用這些教師。委員會告訴他,明天晚上要召開一次會議,他可以作為社區(qū)的代表在會上發(fā)言。于是喬·伯倫特精心準備了一篇演講稿。演講時,他以自己的鞋作類比物說:我的鞋對我有極大的作用。買它是一次明智的投資。它保護我的腳,穿著很舒服,它是專為走路而制作的……這鞋幫助我明白為什么必須重新聘用這些教師。首先,像這鞋一樣,重新聘用這些教師也是一種明智的投資。因為這些教師都是經(jīng)驗豐富的高素質(zhì)人才,高素質(zhì)的教師就意味著對我們的孩子進行高素質(zhì)的教育。第二,正像這鞋保護我的腳一樣,這些教師保護孩子們脫離無知,使他們不在求職上受歧視,不失業(yè),擺脫低下的社會地位。第三,這鞋給我舒適感。那么這些教師是如何給我們大家舒適安逸的呢?孩子們感到這些教師十分親切,每當學生們有問題時可以找到教師。
另外,這些教師與學生家長的關(guān)系也是很好的……最后一點,正像這鞋是為走路而制作的一樣,在教育的全過程中,教師每日每時都在把我們的孩子轉(zhuǎn)化為有知識、愛學習的人。而如何去學習,正是孩子們從基礎(chǔ)教育中得到的最好的腦力鍛煉。它將讓我們的孩子走好人生道路……最后,還有一句話,今晚當諸位脫自己的鞋的時候,請記住這些教師……鞋子和教師屬于不同的范疇。鞋的特點和作用與教師工作的特點和作用,看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但鞋子與教師在很大程度上是外在上的不相及,內(nèi)在上的許多道理、原理和活動規(guī)律是相及的、相似的。喬·伯倫特正是明白了這一點,才會以鞋的作用來類比推出教師的作用。運用這種似乎與本體事物風馬牛不相
及的類比物形成的奇妙類比能使聽眾有新奇的感覺,從而留下深刻的印象,能使聽眾從中得到不同尋常的啟迪。這種類比方式的運用給演講藝術(shù)和類比方法開辟了空間,就看我們善于不善于發(fā)現(xiàn)運用這無窮無盡、奇妙無比的類比物了。
四、選一個核心類比物作系列類比
演講者在演講時可以使用幾個類比物作系列化的類比。有時幾個類比物是不同的事物,分別作出各自的推理,用以說明不同的問題。有時幾個類比物雖然是不同的事物,但構(gòu)成的是一個系列推理,用以說明一個中心問題。這時演講者就要選一個核心類比物,引發(fā)出其他類比物,圍繞一個中心進行系列的類比推理。例:一個高年級同學在迎新會上作演講。她說:
我們94級同學進校時,人文學院剛剛成立,我們是第一屆本科生,我們在學校的位置只是小小的一個點,這個點在理工大學那么不起眼。95級的同學進校時,他們又是一個點,這個點和我們那個點連成了一條線,成為理工大學一道獨特的人文風景線。96級同學進校時,他們的那個點和94級的點、95級的點組成了一個穩(wěn)固的三角形,從此人文學院在理工大學有了一定的地位?,F(xiàn)在你們97級的同學進校了,你們這個點和前面的三個點可以形成一個圓了,我們就是一個完滿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俱全的大家庭了,人文學院新的一頁開始了!
演講者一邊講還一邊在黑板上畫了一幅圖:
演講者選擇了“點”作為核心類比物,引發(fā)出“線”、“三角形”、“圓”等系列類比物圍繞人文學院的發(fā)展壯大進行了系列類比和推理,自然、貼切,給人直觀的感受和豐富的聯(lián)想。
以上是幾種常見的類比形式。在演講實踐中,雖然類比物的選擇和運用有一定的規(guī)律,但作為一種認識活動,類比的空間是無比廣闊的,所以類比物的選擇與運用也是可以不斷豐富和開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