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創(chuàng)作者丨翟明月
在新春佳節(jié)來臨之際,我國人民的主要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七大姑八大姨日益增長的八卦需求和青年群眾單身晚婚晚育不要二胎之間的矛盾。
20多歲的青年人,紛紛得了一種過年不想走親訪友的病。
(算你這顆流星有種……)
催婚到底有多大殺傷力?
我,一個社會主義大好青年,
放假回家當晚,被催找對象,
回家第二天,被我母上抓去參加我同齡人的婚禮,
回家第三天,去練科三被教練催找對象,
回家第四天,我不僅要參加鄰居小姐姐的婚禮,還要交稿子!
看,就這么大的殺傷力。
為拯救廣大青年群眾于水火,
我們?yōu)榇蠹覝蕚淞恕洞汗?jié)反催婚指南》。
(是不是很貼心?)
請18歲以上的成人,在屏蔽父母、親戚的情況下仔細研讀,反復琢磨。
第一招:“耳背式”防御
--“我要催婚!”
--“Emmm....翠芬是哪位?”
防御機制是精神分析學派的心理學名詞,意思是當人們面臨困難情境時,內心減輕焦慮的一種適應性傾向。
心理學發(fā)展到今天,防御機制也在與時俱進。
在春節(jié)黃金檔大型家庭連續(xù)劇《催婚》上映期間,“耳背式”防御的曝光度越來越高。
在與爸媽親戚們斗智斗勇的過程中,耳背裝傻是基本招數。
其原理是消磨長輩耐心,轉換話題,把催婚話題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
面對親朋好友們的種種靈魂拷問,
要秉承“聰明地裝傻,認真地敷衍”的宗旨,
貫徹落實“選擇性注意,間歇性失聰,持續(xù)性裝聾作啞”十七字核心精神,
營造出和諧溫馨其樂融融的春節(jié)氛圍。
人啊,還是要選擇性耳背才能活得幸福。
這個防御機制,便捷攜帶,隨時可用,我給7.8分!
第二招:注意力轉移法
“阿姨,快坐,你家孩子二胎了嗎?”
這招想要用好,需要敏捷的反應能力,以及主動的執(zhí)行力。
人的注意資源是有限的,若能先聲奪人,促進對方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家上,催婚的幾率就少很多。
“阿姨,快坐下,你孩子結婚了嗎?”
“叔叔,喝口水,你孩子在哪工作呢?”
“阿姨,您孩子在哪買的房?多少錢一平米?。俊?/span>
時刻注意將廣場舞、退休金、結婚、工作、房貸、二胎這些敏感話題拋給對方,才能在反催婚斗爭中占據主動地位。
讓阿姨叔叔炫耀一下,或是吐槽幾句,增強互動,好過被催。
甚至,有一些苦惱的阿姨,會在談論婆媳關系的過程中,給你吐吐苦水,說出現代婚姻的不易,自然更不好意思催婚了。
這招,給8.4分!
第三招:合理共情法
“我知道你們很急,我都懂!”(含淚)
從前,我有個朋友,在爸媽催婚的時候企圖和他們講道理。
現在,他得了腸炎,因為整個腸子都青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和父母討論催婚問題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極強的求生欲:
忌講道理、忌企圖說服、忌作死、宜共情。
劃重點:共情≠講道理。
共情是指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情緒。
“老媽,我知道你很著急,可是長得丑確實找對象很艱難啊。”
“我跟你們一樣著急,可是我沒車沒房著急也沒用啊……”
“我理解你們的心情……”
“我明白你們的感受……”
適當的共情,除了減少父母的催婚次數,還能讓促進家庭關心和諧,例如我爸媽會閉上雙眼,安慰我其實長得不丑之類的.......
總之,這招我給8.69分!
第四招:滿足八卦需要
“是的阿姨,我工資低,沒對象,真沒用!”
馬斯洛將人的需要按從低到高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
而七姑八姨春節(jié)期間的需要層次除了WiFi、暖氣等物質需要之外,還有催婚、催生等精神需要,催婚催生.......可統稱為八卦的需要。
親戚們(尤其是不太熟的)催婚的目的,大多并不是真的關心你,而是滿足自己那顆熊熊燃燒的八卦好奇心。
這個時候只要滿足他們的八卦需求就可以了。
“多大啦,現在做什么工作???”
--“阿姨好,我今年18歲,在食品廠里給餅干扎洞洞的?!?/span>
--“阿姨好,我今年20歲,在水果店里給火龍果貼芝麻的?!?/span>
--“阿姨好,我今年23歲,在取款機里根據提示音收錢和數錢的。”
“有對象了嗎?”
--“沒有呢,我想要丁克,找不到符合要求的。您孩子喜歡丁克嗎?”
--“沒有呢,沒錢談不了對象,您可以借我點錢嗎?結婚了還您啊?!?/span>
--“沒有呢,我學心理學,別人怕我一眼就知道他在想什么。阿姨,您猜我知不知道您現在在想什么?”
年輕人啊,主動出擊伺候好阿姨們,才能讓春節(jié)更好過哦~
基于這招的適用人群之廣,我給8.7分!
第五招:認知糾正(又名反催婚教育)
“催婚≠婚姻幸?!?nbsp;
應對父母催婚之所以是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是因為父母們一直堅信“我催婚是為你好”的信念,以及“早點結婚比較好”的認知。
在心理咨詢中,有一個技術叫“面質技術”,大概意思是,指出對方認知上不合理的地方,適用于關系比較近的雙方進行。
當我們面對父母強烈的催婚時,也可以試一試。
很多時候父母催婚只知道當時是為孩子好,但是催婚≠孩子會有一個幸福的婚姻。
高強度的催婚,反而會適得其反:匆匆相親,匆匆培養(yǎng)感情,感情匆匆破碎。
要知道,我們的真正目的是有一個圓滿、幸福的人生,為此耐心等等也無妨。
當然(畫風一轉),適當地展示一下生活中的催婚反面教材,說不定也能大大地動搖他們的信念。
“從前鐵柱他爸爸催他結婚,現在他出軌了?!?/span>
“從前狗蛋他媽媽催他結婚,兩年后他離婚了?!?/span>
“從前翠花她媽媽催她結婚,現在她和老公分居,帶著孩子一個人過?!?nbsp;
所以面臨催婚的靈魂拷問時,我們可以真誠地說一句:
這招給9分,多一分怕自己驕傲!
寫在最后
坦白說,我們這些憑本事單身的人,
為啥沒對象自己心里有數的.......
不想結婚跟找不到人結婚是兩回事……
要能找到不早就找到了嗎……
- The End -
- 壹心理創(chuàng)作者簡介 -翟明月 / 心理學研究生在讀
一個被心理學耽誤的段子手
作者公眾號:翟半仙兒與倩茹君
(ID:zq2017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