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館藏中國高古瓷種類較多,不少在中國瓷器發(fā)展歷史上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為學(xué)習(xí)、鑒賞和研究研究提供了難得的資料。
西晉·青釉貼花佛像奩
西晉·青釉獅形辟邪
青釉雞首壺
東晉·青釉褐斑雞首壺
沈子槎先生捐贈
東晉·青釉褐彩蛙形罐
東晉·德清窯黑釉盤口壺
西晉·青釉堆塑樓闕人物罐
青釉堆塑樓闕人物罐局部
三國(吳)·青釉堆塑人物罐
青釉堆塑人物罐局部
三國(吳)·婺州窯青釉堆塑人物罐
浙江省武義縣出土
婺州窯青釉堆塑人物罐局部
婺州窯青釉堆塑人物罐局部
婺州窯青釉堆塑人物罐局部
東漢·褐釉堆塑動物五聯(lián)罐
西晉·青釉堆塑樓閣飛鳥人物罐
青釉堆塑樓閣飛鳥人物罐局部
南朝·青釉刻花纏枝紋水注
南朝·青釉刻花蓮瓣紋唾壺
南朝·青釉刻花蓮瓣紋尊
隋·湘陰窯青釉四系壺
北齊·青釉刻花蓮瓣紋四系罐
青釉四系壺
藍(lán)釉罐
絞胎是唐代一種新穎陶器制作工藝。制作方法系用白、褐兩色(或多色)陶土相間糅合、按需要切成片后貼于器物表面,有的產(chǎn)品整器胎體相絞而成,然后施釉燒造而成。紋飾多樣化,最常見的是木理紋,頗有特色。
絞胎陶枕
絞胎陶枕
絞胎三足鐺
絞胎陶碗
五代-北宋·絞胎陶杜家花枕
陳器成先生捐贈
絞胎陶杜家花枕
浙江慈溪、鄞縣、紹興等地是唐代越窯瓷器的主要產(chǎn)地,以慈溪上林湖“貢窯”為中心。不僅大量燒制青中閃黃的艾色越瓷,還成功地精制出青中閃綠的“艾色”瓷器。五代至北宋初期,越窯的燒造規(guī)模趨于鼎盛狀態(tài),但隨著龍泉等地青瓷窯場的興起而逐漸衰退。
越窯青釉執(zhí)壺
越窯青釉四足水盂
越窯青釉四系壺
越窯青釉唾壺
越窯青釉碗
五代·越窯青釉刻花蓮瓣紋蓋罐
上海青浦福泉山出土
越窯青釉刻花缽
越窯青釉刻花糧罌瓶
越窯青釉刻花糧罌瓶局部
北宋·越窯青釉“太平戊寅”款劃花雙鶴紋盒
青釉六系蓋罐
五代·岳州窯青釉劃花瓶
五代·岳州窯青釉執(zhí)壺
宋·西村窯青釉鳳首壺
徐展堂先生捐贈
西村窯青釉鳳首壺局部
我國早期白瓷的制作約始于3世紀(jì),湖南長沙等地東漢墓出土的白瓷始終反映著這一事實。北朝、隋、唐、五代,北方地區(qū)白瓷的制作質(zhì)量循序漸進(jìn),產(chǎn)區(qū)也陸續(xù)擴(kuò)大。最突出的是邢窯,以河北內(nèi)邱及臨城為中心產(chǎn)地。所燒白釉器被唐人譽(yù)為“類銀”、“類雪”的名品。
白釉印花雙系扁壺
白釉燈臺
白釉唾壺
長沙窯窯址在今湖南長沙市郊銅官鎮(zhèn)瓦渣坪一帶,故又稱銅官窯。產(chǎn)品以造型多變和裝飾技法豐富著稱于世。所釉下彩產(chǎn)品,以鐵銅裝飾于器體,燒制成大量褐、綠斑點圖案和狀物圖像的產(chǎn)品。還成功的燒出了紅色,為以后釉里紅瓷的燒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唐代北方瓷窯燒造的花釉瓷,以黑、黃或黃褐釉為地,飾繪或揮灑天藍(lán)或月白釉斑點,燒成產(chǎn)品裝飾風(fēng)格自然,色彩對比強(qiáng)烈。以河南魯山、郟縣兩地產(chǎn)品最負(fù)盛名,禹縣、內(nèi)鄉(xiāng)及山西交城、陜西銅川等地也有燒造。
鈞窯是宋、金時代著名瓷窯。窯場遍布河南地區(qū)。尤以禹縣鈞臺、八卦洞為中心產(chǎn)區(qū)的官鈞瓷燒造代表了鈞窯的最高水平,傳世有許多北宋宮廷專用品,制作精美,有的底部還刻有一至十的數(shù)碼。鈞窯瓷釉以銅、鐵為呈色劑,所燒產(chǎn)品均為乳濁釉,有天藍(lán)、月白、玫瑰紫、海棠紅等色澤。
元·鈞窯天藍(lán)釉方瓶
鈞窯天藍(lán)釉方瓶局部
鈞窯天藍(lán)釉方瓶局部
鈞窯天藍(lán)釉方瓶局部
金·鈞窯天藍(lán)釉八角龍把杯
金·鈞窯天藍(lán)釉紅斑碗
金-元初·鈞窯月白釉荷葉蓋罐
金·鈞窯月白釉梅瓶
鈞窯月白釉梅瓶局部
鈞窯月白釉梅瓶局部
鈞窯月白釉梅瓶局部
北宋·鈞窯玫瑰紅釉鼓式洗
鈞窯玫瑰紅釉鼓式洗
鈞窯玫瑰紅釉鼓式洗
鈞窯玫瑰紅釉鼓式洗
鈞窯玫瑰紅釉鼓式洗
北宋·鈞窯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鈞窯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鈞窯月白釉海棠式盆托
以河北曲陽澗磁村、燕山村為中心窯區(qū)的定窯,在唐代即開始燒造白瓷,五代北宋及金代為其成熟發(fā)展時期,至元代趨向衰落。五代產(chǎn)品精細(xì)輕薄,部分已開始進(jìn)入宮廷。北宋至金流行的刻花、印花裝飾,代表了這一時期瓷器刻花,印花工藝的新水平。由于采用覆燒工藝,進(jìn)貢皇家的上等產(chǎn)品多包鑲金、銀、銅口。
五代·定窯白釉“官”字劃花蓮瓣紋蓋罐
黃兆熙先生捐贈
北宋·定窯醬色釉盞托
北宋·定窯白釉執(zhí)壺
定窯白釉執(zhí)壺局部
龍泉窯在今浙江省龍泉縣,始燒于唐。北宋時期產(chǎn)品依然深受越窯影響,釉多呈青黃色,以刻、劃花為裝飾。南宋時期創(chuàng)燒的粉青梅子青品種代表了古代青瓷燒制的最高水平,許多產(chǎn)品采用多次施釉方法,釉色蔥翠,鮮麗奪目。元代龍泉窯產(chǎn)品制作趨于粗放厚實,但貼花、銅紅和鐵紅加彩的出現(xiàn),為這一時期裝飾工藝增添了新的色彩。
北宋·龍泉窯青釉刻花蓮瓣紋碗
宋·龍泉窯青釉刻花蓮瓣紋五管蓋罐
龍泉窯青釉刻花蓮瓣紋五管蓋罐局部
元·龍泉窯青釉褐斑瓶
元·龍泉窯青釉露胎貼花云鳳紋盤
元·龍泉窯八卦方瓶
元·龍泉窯青釉紅斑洗
顧麗江先生捐贈
元·龍泉窯青釉葫蘆瓶
元·龍泉窯青釉堆塑龍缽
元·龍泉窯青釉貼花雙魚紋洗
北宋·白釉蓮花口弦紋六管瓶
白釉蓮花口弦紋六管瓶局部
白釉蓮花口弦紋六管瓶局部
南宋·郊壇下官窯雙耳爐
1952年上海市青浦縣重固鎮(zhèn)任氏墓出土
南宋·郊壇下官窯鬲式爐
浙江省杭州市烏龜山郊壇下官窯遺址出土
南宋·郊壇下官窯瓶
1952年上海市青浦縣重固鎮(zhèn)任氏墓出土
南宋·哥窯貫耳瓶
元·哥窯葵口盤
哥窯葵口盤局部
哥窯葵口盤
哥窯葵口盤
宋·耀州窯青釉刻花花口尊
公元960年-1279年
北宋-金·耀州窯青釉刻花蓮荷紋盒
陳器成先生捐贈
北宋·耀州窯青釉力士托荷葉高足盤
公元960年-1127年
金·耀州窯月白釉蓋罐
公元1115年-1234年
耀州窯姜黃釉刻花蓮花紋碗
元公元1271年-1368年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
宋公元960年-1279年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局部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局部
耀州窯青釉刻花牡丹紋梅瓶局部
地處江西吉安永和鎮(zhèn)的吉州窯,為宋代南方重要瓷窯。所燒產(chǎn)品有青白瓷、黑釉瓷、彩繪瓷等,尤以后二者最為著名。黑釉瓷采用貼花、刻花、彩繪、灑釉等方法,創(chuàng)作出許多別致而又自然的紋飾,特別是木葉紋和剪紙貼花工藝,具有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彩繪瓷基本仿效磁州窯,但器身不施化妝土,外觀效果與之不盡相同。
吉州窯剪紙貼花三鳳紋碗
宋公元960年-1279年
吉州窯白地褐花葉紋三足爐
南宋-元公元1127年-1368年
吉州窯黑釉白彩碗
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
吉州窯白地褐花葉紋蓋罐
南宋-元公元1127年-1368年
吉州窯黑釉木葉紋盞
宋公元960年-1279年
吉州窯白釉刻花梅枝紋蓋罐
南宋-元公元1127年-1368年
宋、金、元時期,南北方黑釉瓷燒造進(jìn)入了新的發(fā)展時期。福建建窯燒造的兔毫盞,器表黑釉中有放射狀毫光,宜于“斗茶”。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窯場的“油滴”瓷同樣得到了人們的青睞。兔毫盞和油滴形成機(jī)理是:富含鐵分的釉內(nèi)有足量結(jié)晶性物質(zhì),熔融后處于飽和狀態(tài),在緩冷過程中產(chǎn)生了析晶,從而形成了兔毫盞細(xì)紋或滴珠紋。
金·黑釉褐彩瓶
金·懷仁窯黑釉油滴碗
懷仁窯黑釉油滴碗局部
元·黑釉褐彩瓶
宋·建窯“進(jìn)琖”款茶盞
金·黑釉剔刻牡丹紋罐
趙振綬先生捐贈
黑釉剔刻牡丹紋罐局部
宋·當(dāng)陽峪窯黑釉劃花罐
磁州窯在今河北邯鄲地區(qū),為北宋、金代著名民窯。裝飾工藝多樣化,有刻、劃、剔、彩繪等技法,尤以白地釉下繪黑、褐彩和剔、劃化妝土地的紋樣制品的制作最具代表性。裝飾圖案的題材多反映人們喜聞樂見的內(nèi)容,具有清新活潑的生活氣息和濃厚的民間色彩。
北宋·磁州窯白地黑花把蓮紋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把蓮紋枕局部
磁州窯白地黑花把蓮紋枕局部
金·磁州窯白地黑花題詩孩兒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題詩孩兒枕局部
磁州窯白地黑花題詩孩兒枕局部
元·磁州窯白底黑彩繪劃云雁紋罐
磁州窯白底黑彩繪劃云雁紋罐局部
元·磁州窯白地黑花山水圖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山水圖枕
磁州窯白地黑花山水圖枕局部
磁州窯彩色釉劃花花鳥紋枕
金-元公元1115年-1368年
磁州窯白釉劃花纏枝紋碗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陳器成先生捐贈
登封窯珍珠地劃花牡丹紋枕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周銳先生捐贈
登封窯珍珠地劃花牡丹紋枕局部
登封窯珍珠地劃花牡丹紋枕局部
扒村窯白地黑花花草紋瓶
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
扒村窯白地黑花花草紋瓶局部
扒村窯白地黑花花草紋瓶局部
遼代陶瓷以白、黑、綠釉及三彩陶為主要品種,基本繼承了唐三彩和定窯、磁州窯等中原窯場的燒制技法,但部分產(chǎn)品具有強(qiáng)烈的契丹游牧民族特色。
赤峰窯白地黑彩劃花牡丹紋罐
遼公元916年-1125年
青釉刻花執(zhí)壺
遼公元916年-1125年
彩色釉印花盤
遼公元916年-1125年
綠釉陶雞冠壺
遼公元916年-1125年
西夏黨項族制作的瓷器具有北方少數(shù)民族粗狂質(zhì)樸的風(fēng)格。黑釉刻花器為其典型產(chǎn)品,已發(fā)現(xiàn)的西夏瓷以寧夏靈武窯產(chǎn)品最具有代表性。
靈武窯刻花開光牡丹紋瓶
西夏公元1032年-1227年
彩色釉刻花瓔珞紋盤口穿帶壺
遼公元916年-1125年
彩色釉刻花瓔珞紋盤口穿帶壺局部
彩色釉印花海棠式盤
遼公元916年-1125年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佛像
元公元1271年-1368年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佛像局部
景德鎮(zhèn)窯青白釉佛像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