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自相魚肉
解釋 魚肉:當(dāng)作魚肉一般任意宰割。比喻內(nèi)部自相殘殺。
出處 《晉書·劉元海載記》:“今司馬氏父子兄弟自相魚肉,此天厭晉,授之與我。”
2. 指天射魚
解釋 向著天空去射河里的魚。比喻辦事一定落空。
出處 漢·劉向《說苑·尊賢》:“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長也,射魚指天而欲發(fā)之當(dāng)也。”
3.葬身魚腹
解釋 尸體為魚所食。指淹死于水中。
出處 戰(zhàn)國·楚·屈原《漁父》:“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
俗之塵埃乎?”
4. 甑塵釜魚
解釋 亦作魚釜塵甑。甑里積了灰塵,鍋里生了蠹魚。形容窮困斷炊已久。也比喻官吏
清廉自守
出處《后漢書·獨(dú)行傳·范冉》:“(范冉)遭黨人禁錮,遂推鹿車,載妻子,捃拾自資,
或寓息客廬,或依宿樹蔭。如此十馀年,乃結(jié)草室而居焉。所止單陋,有時(shí)糧粒盡,窮
居自若,言貌無改,閭里歌之曰:‘甑中生塵范史云,釜中生魚范萊蕪。’”范冉字史云,
桓帝時(shí)曾任萊蕪長。。
5.魚魚雅雅
解釋形容車駕前行威儀整肅的樣子。
出處 唐·韓愈《元和圣德詩》:“駕龍十二,魚魚雅雅。”
6.魚躍鳶飛
解釋 指萬物各得其所。
出處 《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7..以蚓投魚
解釋用蚯蚓做魚餌釣魚。比喻用較小的代價(jià)換得較大的收獲。
出處 《隋書·薛道衡傳》:“陳使縛縡聘齊,以道衡兼主客郎接對之??f贈詩五十韻,道衡和之,南北稱美。魏收曰:‘傅縡所謂以蚓投魚耳。’”
8.魚游釜中
解釋 釜:鍋。魚在鍋里游。比喻處境危險(xiǎn),快要滅亡。
出處 《后漢書·張綱傳》:“若魚游釜中,喘息須臾間耳。”
9.淵魚叢雀
解釋 把魚趕進(jìn)深潭,把雀趕到叢林。原比喻統(tǒng)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別國?,F(xiàn)也比
喻把可以團(tuán)結(jié)的人趕到敵方去。
出處 《孟子·離婁上》:“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雀者,鹯也;為湯武驅(qū)民者,桀與
紂也。”
10. 魚網(wǎng)鴻離
解釋 鴻:鴻雁;離:遭受。張網(wǎng)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出處 《詩經(jīng)·邶風(fēng)·新臺》:“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11 魚餒肉敗
解釋 餒:魚臭爛;?。喝飧癄€。魚爛肉腐。泛指變質(zhì)的食物。
出處 《論語·鄉(xiāng)黨》:“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
12. 魚米之鄉(xiāng)
解釋 指盛產(chǎn)魚和稻米的富饒地方。
出處 唐·王脧《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諂以繒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饒,說其魚
米之鄉(xiāng),陳其畜牧之地。”
13.緣木求魚
解釋 緣木:爬樹。爬到樹上去找魚。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不可能達(dá)到目的。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14.魚目混珠
解釋 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處 漢·魏伯陽《參同契》卷上:“魚目豈為珠?蓬蒿不成槚。”
15.魚爛土崩
解釋 比喻國家內(nèi)部發(fā)生動亂。
出處 漢·荀悅《漢紀(jì)無侯傳》:“百姓一亂,則魚爛土崩,莫之匡救。”
16. 魚龍曼衍
解釋 原指各種雜戲同時(shí)演出。后形容事物雜亂。也比喻變化很多(含貶義)。
出處 《漢書·西域傳贊》:“設(shè)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戶、海中碭極、漫衍魚
龍、魚抵之戲以觀視之。”
17 魚龍混雜
解釋 比喻壞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出處 唐·張志和《和漁夫詞》十三:“風(fēng)攪長空浪攪風(fēng),魚龍混雜一川中。”
18.魚潰鳥散
解釋 比喻軍隊(duì)潰敗。
出處 《南史·宋武帝紀(jì)》:“番禺之功,俘級萬數(shù),左里之捷,鳥散魚潰。”
19. 魚貫而入
解釋 象游魚一樣一個(gè)跟著一個(gè)地接連著走。形容一個(gè)接一個(gè)地依次序進(jìn)入。
出處 《三國志·魏志·鄧艾傳》:“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jìn)。”
20魚傳尺素
解釋 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出處 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21 信及豚魚
。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解釋 及:達(dá)到;豚:小豬。信用及于小豬和魚那樣微賤的東西。比喻信用非常好。
出處 《易·中孚》:“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22.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解釋 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dāng)他的伙伴。比喻過分計(jì)
較人的小缺點(diǎn),就不能團(tuán)結(jié)人。
出處《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23. 魚與熊掌
解釋 漁和熊掌都是好東西,都想得到,但拿不定主意.
出處 語本《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
魚而取熊掌者也。”
24 .魚爛河決
解釋 魚肉腐爛,黃河潰決。比喻因自身原因潰敗滅亡而不可挽救。
出處 語出《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論》附錄漢班固曰:“河決不可復(fù)壅,魚爛不可復(fù)全。”
*
25.鮑魚之肆
解釋 賣咸魚的店。比喻壞人成堆的地方。
出處:漢·劉向《說苑·雜言》:“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
矣。”
26 霄魚垂化
《呂氏春秋·具備》:“宓子賤治亶父……三年,巫馬旗短褐衣弊裘,而往觀化于亶父,見
夜?jié)O者,得則舍之。巫馬旗問焉,曰:‘漁為得也。今子得而舍之,何也?’對曰:‘宓子
不欲人之取小魚也。所舍者小魚也。’巫馬旗歸,告孔子曰:‘宓子之德至矣。使民暗行,
若有嚴(yán)刑于旁?!?/span>
27 豕亥魚魯
解釋 指書籍傳寫或刊印中的文字錯(cuò)誤。
出處 語出《呂氏春秋·察傳》載有“己亥”誤作“三豕”的故事。晉葛洪《抱樸子·遐覽》:“書
字人知之,猶尚寫之多誤。故諺曰:書三寫,魚成魯,虛成虎。此之謂也。”
28.棄其馀魚
解釋 比喻節(jié)欲知足,意同霄魚垂化。
出處 語出《淮南子·齊俗訓(xùn)》載:惠施為梁相,從車百乘,猶嫌不足。莊子澤邊見之,
棄其馀魚,以示諷誡。
29.龍陽泣魚
《戰(zhàn)國策·魏策四》:“魏王與
30.白魚赤烏
解釋 祥瑞之兆。
出處 《史記·周本紀(jì)》:“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既渡,有
火自上復(fù)于下,至于王屋,流為烏,其色赤,其聲魄云。”
31,蟲魚之學(xué)
解釋指繁瑣的考據(jù)訂正。
出處 唐·韓愈《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書其后》詩:“《爾雅》注蟲魚,定非磊落人。”
32.白魚入舟
解釋如.白魚登舟,比喻用兵必勝的征兆。
出處:《史記·周本紀(jì)》:“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諸侯皆
曰:‘紂可伐矣。’”
33.察見淵魚
解釋 謂明查至能見到深淵之魚。用以比喻探知?jiǎng)e人的隱私。
出處《列子·說符》:“文子曰‘周諺有言: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
34.池魚林木
解釋 比喻無辜而受連累,遭禍害。。
出處 《淮南子·說山訓(xùn)》:“楚王亡其猿,而林木為之殘;
35.池魚籠鳥
解釋 池里的魚,籠里的鳥。比喻受束縛而失去自由的人。
出處 晉·潘岳《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
36鼎魚幕燕
解釋 宛如鼎中游動的魚,帷幕上筑巢的燕子。比喻處于極危險(xiǎn)境地的人或事物。
出處《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 李善 注:“ 袁崧 《后漢書》:‘ 朱穆 上疏曰:養(yǎng)魚沸鼎之中,棲鳥烈火之上,用之不時(shí),必也燋爛。”
37.多魚之漏
解釋 指泄漏軍事機(jī)密。
出處 《左傳·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於多魚。”杜預(yù)注:“多魚,地名…。
38..肥魚大肉
解釋:指豐盛的魚肉菜肴。
出處:清·頤瑣《黃繡球》第一回:“黃通理果然叫他妻子辦了兩席家常便飯,免不得肥魚大肉,十分豐盛。”
39.雀馬魚龍
解釋 泛指珍禽異獸。
出處語本《漢書·西域傳贊》:“自是之后,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于黃門,鉅象、師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40..化及豚魚
解釋 比喻教化普及而深入
出處 語本《易·中孚》:“中孚,柔在內(nèi)而剛得中,說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魚吉,信及豚魚也。”
41..鳥焚魚爛
解釋 指因內(nèi)亂而覆亡。
出處《易·旅》:“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咷。”《公羊傳·僖公十九年》:“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魚爛而亡也。”
42.魴魚赪尾
解釋 形容人困苦勞累,負(fù)擔(dān)過重。
出處《詩·周南·汝墳》:“魴魚赪尾,王室如毀。”毛傳:“赪,赤也;魚勞則尾赤。”朱熹集傳:“魴尾本白而今赤,則勞甚矣。”。
43 鴟張魚爛
解釋 比喻外表囂張,內(nèi)則潰爛而自行覆滅。
出處《舊唐書·僖宗紀(jì)》:“初則狐假鴟張,自謂驍雄莫敵;旋則鳥焚魚爛,無非破敗而終。”
44.狐鳴魚書
解釋 指起事者動員群眾的措施.意同魚帛狐鳴
出處《史記·陳涉世家》:“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閑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
45.魚網(wǎng)鴻離
解釋 鴻:鴻雁;離:遭受。張網(wǎng)捕魚,捉到的是鴻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出處:《詩經(jīng)·邶風(fēng)·新臺》:“魚網(wǎng)之設(shè),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46.魚龍曼衍
解釋 原指各種雜戲同時(shí)演出。后形容事物雜亂。也比喻變化很多(含貶義)。
出處:《漢書·西域傳贊》:“設(shè)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戶、海中碭極、漫衍魚龍、魚抵之戲以觀視之。”
47.如魚得水。
解釋 好象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qū)ψ约汉芎线m的環(huán)境。
出處:《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48.人為刀俎,我為魚肉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
解釋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殺的權(quán)掌握在別人手里,自己處在被宰割的地位。
出處:《史記·項(xiàng)羽本紀(jì)》:“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
49.前庭懸魚
解釋 比喻不吃請,不受賄。
出處《后漢書·羊續(xù)傳》:“續(xù)敝衣薄食,車馬蠃敗,府丞嘗獻(xiàn)其生魚,續(xù)乃出前所懸者,以杜其意。”
50.。鲇魚上竹
解釋 比喻本想前進(jìn)反而后退。
出處:宋·歐陽修《歸田錄》:“君于仕宦,亦何異鲇魚上竹竿耶?”
51臨淵羨魚
解釋 意思是站在水邊想得到魚,不如回家去結(jié)網(wǎng)。比喻只有愿望而沒有措施,對事情毫無好處。
出處:《淮南子·說林訓(xùn)》:“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結(jié)網(wǎng)。”《漢書·董仲書傳》:“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52枯魚銜索kū yú xián suǒ
解釋 穿在繩上的干魚。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經(jīng)不多。
出處:《韓詩外傳》卷一:“枯魚銜索,幾何不蠹?”
53及賓有魚
解釋 用別人的魚請客。比喻借機(jī)培植私人勢力
出處:《周易·姤》:“包有魚,義不及賓也。”孔穎達(dá)疏:“言有他人之物,于義不可及賓也。”
54.得魚忘筌
解釋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筌。比喻事情成功以后就忘了本來依靠的東西。
出處:《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55.彈鋏無魚
解釋 指身處困境。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四》“齊人有馮諼者,貧乏不能自存,使人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