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賢(1618-1689),字半千,明清之際最杰出的繪畫大師之一,“金陵畫派”領袖,“金陵八家”之首。“金陵八家”并不是一個有共同作風的畫派,而是各有不同的專長和面貌,各行其是,互不相牟,但亦有相似之處。首先,皆為遺民之思想志趣發(fā)于繪畫,有較強的愛國主義精神;其次,在藝術上屬于文人畫系統(tǒng);與“婁東派”和“虞山派”畫學不同的是,“金陵八家”的山水畫繼承董源、巨然和宋人;再就是重視師造化,多畫南京一帶的真山真水,有較強的創(chuàng)作個性。龔賢的用墨最具特色,他主張墨氣要厚、要潤。為表現(xiàn)江南山水的滋潤景象,他繼承和發(fā)揚了宋人的積墨法,山石樹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極為濃重,但濃重中又有細微的深淺變化和巧妙的明暗對比。大部分輪廓線與皴染渾為一體,又適當留出高光和堅實的輪廓。發(fā)展了墨豐筆健的畫法,形成渾厚蒼秀沉郁的獨特畫風。他把山水畫藝術的表現(xiàn)技巧概括為四個根本方面:筆法、墨氣、丘壑、氣韻,并以創(chuàng)造丘壑為重。用筆“禿而老”,在描寫澗壑溪橋、茅亭古樹時,不著暈染而氣勢自然,蒼勁深厚。畫山石皴擦多至十余次,而常以濃淡不同的厚重顏色,相當真實地刻劃出濕潤多雨的山林景色,具有一種厚重濃淡、沉雄郁茂的獨特風格。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