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如果人到晚年,一個人生活的話,肯定會很孤獨,因為人年紀越大越害怕孤獨,要不然也不會有那么多老人非要和兒女住在一起。
但其實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適合和兒女一起生活,有的時候,有可能和兒女一起生活,反倒會更加痛苦,乃至于讓雙方都很痛苦。
對此,今年69歲的吳大爺深有感觸,吳大爺老伴去世多年,老伴剛?cè)ナ滥莾赡?,吳大爺跑去了和兒女一起生活,但后來,吳大爺又回到了自己的老窩住,別人問他為什么不和兒女一起住,他都默然不語,后來,吳大爺才坦言到,符合下面這3個特征的老人,獨居養(yǎng)老最舒服。
一、兜里有錢,身體健康的老人
吳大爺說,人到晚年,如果兜里有錢,并且身體健康的話盡量還是獨居養(yǎng)老。
別人問他為什么,吳大爺說當初他老伴去世后,其實是兒子兒媳叫他過去和她們一起生活的,當時他兒子兒媳嘴上說的非常好聽,說害怕他一個人生活太孤獨,所以想要把他接到身邊養(yǎng)老。
當時吳大爺還非常高興,覺得兒子兒媳很孝順,所以二話沒說,就搬了過去和他們一起生活。
結(jié)果過去之后,吳大爺才發(fā)現(xiàn)兒子兒媳說的都是騙人的,他們之所以叫他過去,其實是為了讓他當保姆,每天幫他們做家務(wù),并且?guī)退麄儙Ш⒆?,最重要的是,兒子兒媳還惦記起了他兜里的錢,非要他把錢全部補貼給他們。
如果說兒子兒媳知道感謝吳大爺,對他好的話也就罷了,可吳大爺?shù)膬鹤觾合辈粌H不感謝他,還成天埋怨他、指責他。
在兒子兒媳家待了兩年,吳大爺實在忍受不了兒子兒媳的所作所為了,才選擇了搬回自己的老窩生活。
說到這里,吳大爺感慨道:人如果有錢,身體還健康,其實一個人生活很好,每天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吃喝也不用愁,不用將就別人的口味。
二、脾氣比較臭,并且無法接受年輕人新思想的老人
吳大爺說,如果老人脾氣臭,并且無法接受年輕人新思想,盡量也是獨居養(yǎng)老比較好。
之所以這么說,吳大爺是這樣解釋的:我們老人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以及接受的思想本來就和年輕人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在一起生活肯定會有很多分歧甚至矛盾,這個時候,如果老人脾氣比較臭,并且無法接受年輕人的新思想的話,十有八九會和兒女發(fā)生爭吵,進而影響到雙方之間的感情。
如此的話,和兒女生活在一起只會讓雙方都痛苦,對于父母來說,我們最大的期望不就是希望兒女能夠開心快樂的生活嗎?要是讓兒女生活痛苦,豈不是我們父母的罪過,最重要的是,我們自己也痛苦。
所以說,如果我們做老人的,要是脾氣臭,并且無法接受年輕人新思想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和兒女一起生活,硬是和兒女一起生活,并不會讓我們更加幸福,反而會讓雙方都活在痛苦當中。
三、兒女眾多的老人
除了上面這兩種情況外,吳大爺說兒女眾多的老人最好也是獨居養(yǎng)老比較好些。
對此,很多人都不解,畢竟在我們大多數(shù)人看來,兒女多,為什么還要獨居養(yǎng)老呢?
可吳大爺卻說:如果兒女眾多的話,我們該選擇和哪個兒女生活呢?如果說我們選定了和某一個兒女一起生活的話,這個兒女是不是會心里不平衡呢?
他是不是會想,這么多兄弟姐妹,憑什么就讓我來養(yǎng)老呢?
一旦他這么想,他如何能好好對待我們呢?他和其他幾個兄弟姐妹是不是會爆發(fā)矛盾呢?就算他心里沒有任何意見,他的另一半心里十有八九也會有意見。
有些比較聰明的人可能會說了,既然如此,那么為了公平起見,可以讓每個兒女輪流養(yǎng)老。
這樣的方法,乍一看沒有任何問題,可仔細深究起來,問題卻很多。
首先,我們怎么能保證每個兒女都愿意給我們養(yǎng)老呢?其次,每個兒女和他們的另一半性格脾性都各不相同,誰知道我們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會不會發(fā)生矛盾呢?
除此之外,搬來搬去,也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如果幾個兒女離得近還好,如果幾個兒女離得遠,來回折騰,對于我們老人的身體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因此,如果我們老人兒女眾多的話,還是獨居養(yǎng)老比較好。
結(jié)語
吳大爺是一個很有思想的老人,他說的幾種情況都非常有見解性,也有一定的道理,對于我們很多老人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的。
我們即將退休的老人,可以借鑒借鑒吳大爺所說的,然后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出一種適合自己晚年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