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益氣養(yǎng)陰、活血解毒法治療老年性糖尿病一例
高某,女,66歲,退休工人。
初診∶1999年6月10日。
主訴及病史∶2年前因口渴、多飲、多食,多尿,身體逐漸消瘦,在市級某醫(yī)院化驗血糖尿。糖值均高于正常,被確診為Ⅱ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西藥后,三多癥狀減輕,但空腹血糖一直在7mmol/L以上不降。
診查∶刻下周身乏力,心慌氣短、口干口渴,口鼻出氣灼熱,納差、大便干,皮膚瘙癢較甚,夜難入眠。患者形體消瘦、精神不振,皮膚有抓痕血痂,下肢尤甚,舌質(zhì)紅、苔薄,脈沉弱,血糖7.1mmol/L尿糖(+++)。
辨證∶氣陰兩虛、毒蘊肌膚。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活血解毒。
處方∶生黃芪15g黨參15g玄參20g黃連6g土茯苓15g丹參15g葛根15g太子參12g雞內(nèi)金15g附子6g甘草6g,4劑,水煎服,隔日1劑。
二診∶6月17日。服藥周身乏力氣短好轉(zhuǎn),大便已不干結(jié),仍納差,皮膚瘙癢,上方加神曲15g、麥芽15g、砂仁6g、徐長卿15g、鬼箭羽15g、皂刺10g、當(dāng)歸12g。
三診∶7月8日。共服12劑,身已基本不癢,精神振奮,昨日飲食不潔,腹瀉呈水樣,日4~5次,上方去玄參、丹參、神曲、麥芽、加蒼白術(shù)各13g、陳皮12g、厚樸12g、豬苓13g、澤瀉13g、肉桂4g、生山藥20g。
共服8劑,納食已增、結(jié)痂脫落,皮膚光澤,復(fù)查血糖4.1mmol/L、尿糖(—)。上方繼服4劑,以六味地黃丸,每次6g,日2次,鞏固療效。囑其控制飲食,適當(dāng)活動,戒郁怒,定期復(fù)查。
【按語】糖尿病屬中醫(yī)消渴范疇,老年性糖尿病多不典型,有的以并發(fā)癥為主要表現(xiàn),所以治療不能拘泥于上中下三消之說,必須根據(jù)具體情況,靈活辨治。崔師認為老年性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臟腑功能低下,脾腎虛衰所致,多虛、瘀、毒共存,故治療注重益氣養(yǎng)陰,活血解毒,以黃芪、黨參、太子參益氣健脾,玄參、葛根養(yǎng)陰生津,黃連、土茯苓解毒,丹參活瘀為基本方,脈弱加附子,食欲不振加神曲、麥芽、雞內(nèi)金、砂仁,皮膚瘙癢加當(dāng)歸、皂刺、徐長卿、鬼箭羽、腹瀉加胃苓湯。方中徐長卿、鬼箭羽具有很好的祛風(fēng)止癢、活絡(luò)降糖之功,對糖尿病皮膚瘙癢者屢用有效,諸藥合用,標(biāo)本兼顧,故收效甚捷。
六、清熱化痰、瀉肺平喘法治療肺心病一例
敬某,男,70歲,退休工人。
初診∶2000年3月2日。
主訴及病史∶原有肺心病史五年,五天前受寒涼后,致胸悶氣喘加重,不能平臥,咳嗽胸痛,吐痰黃稠,腹脹納差,下肢水腫,壓之凹陷(++),大便干結(jié),3、4日1次,現(xiàn)已3日未行。
診查∶形體豐腴,面色紅赤,聲音重濁,胸呈桶狀,口唇紫暗,舌質(zhì)暗紅,苔黃膩,脈弦實有力。
辨證∶痰熱阻肺,邪實氣逆。
治法∶清熱化痰,瀉肺平喘。
處方∶全瓜蔞18g清半夏12g膽南星12g黃連6g丹參20g魚腥草30g杏仁6g葶藶子(布包)30g百部15g川浙貝各12g炙桑皮15g地龍13g南北沙參各15g,水煎服,日1劑。
二診∶2000年3月23日。服藥8劑,咳嗽、胸悶氣喘均已明顯減輕,大便通暢,日1次,自感病愈八九。近幾日又咳嗽,吐白粘痰。上方諸藥減量,加陳皮12g、甘草6g。另囑核桃1~2個,早晚嚼食,常服。
2個月后隨訪∶自述上方服8劑后,除尚感動則氣短,時微咳外,余無所苦。
【按語】患者原有肺心病史,今受寒后引動夙疾,雖年屆高齡,然體質(zhì)不虛,辨證屬痰熱阻肺,邪實氣逆,故以小陷胸湯的瓜蔞、黃連、半夏清熱化痰,寬胸散結(jié),加魚腥草、川浙貝、杏仁、百部,有較強的清熱化痰,止咳平喘作用。葶藶子、地龍、炙桑皮通調(diào)水道,瀉肺平喘,丹參活血化瘀,南北沙參養(yǎng)陰益氣兼能清肺化痰,癥減后藥小其制,加陳皮、甘草健脾理氣,核桃仁常服益腎平喘,取得較好的近期療效。方中葶藶子、地龍、炙桑皮、丹參4藥,凡肺心病胸悶氣喘,下肢腫脹者,大膽重用,多收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