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鎏銀羊燈 漢 70cm×50cm 題跋 賈文忠
有一個問題或許會困擾對金石學充滿向往的“吃瓜群眾”——在攝影術尚不發(fā)達的清末民國時期,大家是怎么通過文物圖像研究金石學的?那時候文物大多沒有留影,而噸位巨大的青銅器又難以招之即來……答案或許是,他們的研究,得益于“全形拓”這門“黑科技”。以青銅器為主要施拓對象的全形拓出現(xiàn)之后,外人通過展觀拓本便得以一窺究竟,見拓如見器,這是以往所未有的。全形拓的流行也與好賞器、好雅玩、好書畫的文人傳統(tǒng)有著密切的淵源。
宋代以來,金石是文人書齋中長盛不衰的話題之一。三代秦漢器物的真?zhèn)握鐒e,酌定銘文內(nèi)容、審斷器物年代,皆需要進行稽經(jīng)證史般的考證。故而金石研究自興起之初便與學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是古文字學、訓詁學、古器物學與歷史學等學術功力的綜合較量。金石學的研究對象往往是古遠而又精致的器物,所以在艱深學術之外,又體現(xiàn)出神秘而又迷人的一面,文人士大夫對金石趨之若鶩,深在情理之中。以往青銅器常常被深藏,秘不示人,而拓制多僅是銘文或部分紋飾,原器非親近者很難得觀。但是全形拓出現(xiàn)后,這個難題就被解決了。
頌壺 西周 134cm×65cm 題跋 劉新惠
全形拓距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又名立體拓、器物拓、圖形拓,是傳拓技藝中最難的一個分支,也是傳拓藝術發(fā)展的巔峰。它以墨拓為主要手段,綜合運用素描、剪紙、刻紙、裱拓等技術,利用西方透視原理,憑借墨色的濃淡變化,形象具體地將金石器物的立體形象完整地傳拓在紙上,使之呈現(xiàn)出古器物的逼真狀態(tài)。全形拓一術,發(fā)軔于嘉道,流衍于清季,及民初而臻于極盛,后雖式微,現(xiàn)今勢起。這種技法經(jīng)由陳介祺、周希丁、馬子云等名家推廣傳播,傳到了全國各地,為金石專家和風雅之士推重,風靡一時。
“黑科技”的產(chǎn)生必然有個傳說:相傳清嘉慶年間,蘇州焦山寺有一尊青銅鼎,寺僧六舟和尚秉燭賞鼎,發(fā)現(xiàn)墻上映出鼎的影像。他靈機一動,把原器的尺寸量好畫出輪廓,再以厚紙做漏子,用極薄六吉棉連紙撲墨拓,這樣青銅器愛好者們不用登門也能見識鼎的形象。這種拓前需先用白芨水刷在器物上,再用濕棉花上紙,待紙干后,以綢包棉花拓印額形式,就是全形拓。它要求拓技者具備熟練的素描、繪畫、裱拓、傳拓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轉移到平面拓紙上的一種特殊技藝。一時間,全形拓工藝成為潮流,無數(shù)文人墨客、金石學家都沉浸在全形拓的樂趣中,金石學家阮元還邀六舟和尚將家藏青銅器全部制成全形拓,而全形拓也為他們欣賞研究青銅器提供了非常難得的材料。
雙龍耳方座簋 穎拓 春秋 104cm×70cm 題跋 羅哲文 侯一民
光緒時期,金石收藏家陳介祺采用“分紙拓”法,將器身、器耳、器腹、器足等部位的紋飾、器銘分拓,然后撕掉多余白紙,按事先畫好圖稿之需,把拓完的各部分拓片拼粘在一起,由于所繪圖稿準確,用墨濃淡適宜,使得全形拓技法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全形拓技法最初不太講究透視、陰陽,至民國時期,周希丁將西方素描引入全形拓中,給人以立體感,墨色更是考究,濃淡相間,所拓器物圖像的立體感大為增強,當時人們追求的廟堂味和金石氣在全形拓中都能感受到。金石學發(fā)展到民國時到達頂峰,當時最有學問的人都在研究青銅器;同時,由于照相技術在當時還未普及,人們想窺見一件別人收藏的青銅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青銅器全形拓就滿足了廣大愛好者的需求,研究、喜愛金石學的古人,通常采用拓片或者繪畫的形式研究古物,而拓片的真實性和逼真度又勝繪畫。
獸面紋鼎 穎拓 商 90cm×52cm 題跋 楊新
至民國時期,全形拓技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隨著以攝影為基礎的石印、珂羅版等復制技術的廣泛應用,全形拓這種費時費工的純手工技藝,急劇走向衰落,逐漸成了稀罕而珍貴的藝術品種,近50年來消失于人們的視線之外。
收藏全形拓也是一種保護
全形拓以立體形式于書卷之上構建出器物的幻影,制作出器物本身,在書卷上展現(xiàn),滿足了士人對器物的追求與對書畫的愛好,最終以一種“卷器咸陳”的方式于紙上全面呈現(xiàn)了古器物的狀態(tài)。古器真實,掠影虛幻,卷上的器物虛實相生,士人心中所想象的古代宛若眼前。全形拓素來以其優(yōu)美精到的捶拓技藝、古雅深厚的文化底蘊、珍稀珍貴的歷史價值為世人鐘愛,具有極高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
蟠螭紋雙耳舟 戰(zhàn)國 80cm×55cm 題跋 李學偉
全形拓不同于書法繪畫,它是集金石學、考古學、美學三位于一體的藝術門類,它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兼有科學價值、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它以全新的立體的觀賞視覺,迅速被文化界和收藏界所接受。拓器物立體全形是各類傳拓技法中最難的一種,全形拓歷來為文人學者所重視,全形拓作為收藏中的一個重要門類有著悠久的歷史。拓片分墨拓、朱(朱砂)拓所展現(xiàn)的黑紅世界別具金石韻味,能夠吸引觀眾強烈的審美意趣和收藏欲望。全形拓還能夠體現(xiàn)原物所沒有或不夠明顯的繪畫特色。全形拓制作過程中必有的捶拓工藝,使拓片成為珍貴的藝術品。由于全形拓捶拓年代及捶拓者不同,一些全形拓本身就具有極高文物價值。一些早年流傳下來的全形拓,再加上名人收藏題跋,其價值不亞于原物價值。所以全形拓的收藏,也就是對珍貴文物的保護和利用。
來源:網(wǎng)絡。本文版權歸原創(chuàng)作者所有。若侵聯(lián)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