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是這樣的:我們正在把地球搞得一團糟,而且還想著當?shù)厍驔]救了以后就搬家到別的星球繼續(xù)生活,這完全是一廂情愿。這是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同獲得者Michel Mayor的看法,這位天體物理學家因為發(fā)現(xiàn)了太陽系外首個圍繞太陽一般的恒星公轉(zhuǎn)的行星而拿到了該獎項。
“如果我們說的是系外行星,那事情就很明顯了:我們移民不到那里,”他告訴法新社(AFP)說。他表示自己覺得有必要斷了所有“好吧,如果有一天地球不適合居住了,那我們就去另外一顆宜居星球”的念想。
他說所有已知的系外行星都太過遙遠,根本就到不了。“就連最近那顆非常樂觀的系外宜居行星距離我們地球也有幾十光年,雖然就在我們附近,沒有很遠,但旅行到那里也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他補充說道。
Mayor和Didier Queloz一起分享了今年諾貝爾獎金的一半,因為他們二人在1995年10月份時發(fā)現(xiàn)了首個系外行星。通過使用法國南部上普羅旺斯天文臺的新型設備,他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和木星類似的氣態(tài)巨行星,并將其命名為51 Pegasi b(飛馬座51b)。
自此以后,人類在銀河系中又發(fā)現(xiàn)了超過4000顆系外行星,但很顯然,沒有一顆有抵達的可行性。
加州大學的行星天體物理學教授Stephen Kane同意Mayor的看法。“悲慘的現(xiàn)實是,到了人類歷史的這一階段,所有的恒星對于我們的距離都是無限遠的,”Kane告訴Live Science說,“我們?nèi)祟惞馐堑诌_月球就已經(jīng)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在接下來的50年內(nèi),我們或許能夠把人送往火星,“但如果在幾個世紀內(nèi)人類成功抵達了木星軌道,那就很出乎我的預料了,”他說。由于我們太陽系外最近的行星到我們的距離都比我們到木星的距離遠7萬倍,“實際上所有恒星都是遙不可及的。”
但是你或許會說,很多事情在我們達成之前都看似遙不可及,例如派飛機執(zhí)行洲際飛行任務。但“在這種情況里,抵達這些恒星所需的物理學知識如果存在的話,那我們還不知道,我們所了解的質(zhì)量、加速度與能量之間的關(guān)系需要有一個根本的改變。”
他說:“所以我們就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地球上,在很長很長的時間里都可能不會有改變。”
Mayor告訴AFP說:“我們必須好好照顧我們的星球,她非常美麗,而且還是絕對宜居的。”
美國山麓學院天文系的名譽院長Andrew Fraknoi也認為人類在不遠的未來是無法抵達到這些恒星的。但“我永遠不會說人類永遠無法抵達這些恒星和可居住的行星,”他說,“誰會知道人類再進化個100萬年之后我們的科技會進步到何種地步。”
本文譯自 LiveScience,由譯者 Diehard 基于創(chuàng)作共用協(xié)議(BY-NC)發(f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