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如下:馮紫英笑道:“從那一遭把仇都尉的兒子打傷了,我就記了再不慪氣,如何又揮拳?這個臉上,是前日打圍,在鐵網(wǎng)山教兔鶻捎一翅膀?!睂氂竦溃骸皫讜r的話?"紫英道:“三月二十八日去的,前兒也就回來了。”寶玉道:“怪道前兒初三四兒,我在沈世兄家赴席不見你呢.我要問,不知怎么就忘了.單你去了,還是老世伯也去了?"紫英道:“可不是家父去,我沒法兒,去罷了.難道我閑瘋了,咱們幾個人吃酒聽唱的不樂,尋那個苦惱去?這一次,大不幸之中又大幸?!?/p>
在前面解密東平郡王、神武將軍、馮紫英等人真實身份的時候,那些人物原型都是確定的,也就是說那些都是定論。但是在上面一段話里悠忽飄過一個名字,沈世兄。這個沈世兄卻是撲朔迷離的,因為就只有一個名字,或者說連名字都算不上,只有一個代號,而且紅樓夢后幾十回缺失,要弄清這個沈世兄的真實身份很難,但是也不是無跡可尋。翻開明史,翻開滿清后來為了籠絡(luò)人心而為明朝忠臣做的傳記,一個名字赫然出現(xiàn)了,那就是沈猶龍。
沈猶龍,字云升(一作字神伯,號云升),松江華亭人。沈猶龍家境貧寒,年輕時考中明萬歷四十四年(1616)進士,被朝廷任命為浙江鄞縣知縣。天啟初年,朝廷把勤于政事的沈猶龍調(diào)入京城任命御史,不久便離開京城出任河南副使。崇禎二年,朝廷再次召沈猶龍入京,恢復(fù)他原來擔(dān)任的官職。之后他升任太仆寺少卿,帶右僉都御史銜,后來出任福建巡撫。沈猶龍到任后整飭海防,肅清海匪,使人民能夠安居樂業(yè)。在他離任返鄉(xiāng)時,當(dāng)?shù)乩习傩仗氐刎Q起“大中丞沈公紀功碑”,紀念他的功績。沈猶龍服喪期滿,朝廷起用他為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兼任廣東巡撫。崇禎十七年冬,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召沈猶龍前去負責(zé)兵部事務(wù)。沈猶龍因父親尚未下葬,請求朝廷允許他還鄉(xiāng)安葬父親。朝廷允準。第二年南京失守。沈猶龍安葬父母親后,拿出家財,與同鄉(xiāng)李待同等人一起招募數(shù)千名壯士組成義軍,與駐守在泖湖的明朝官軍百為倚援,堅守松江城。八月,清軍在春申浦打敗明朝將領(lǐng)率領(lǐng)的水軍,進軍包圍松江城,一場血戰(zhàn)迫在眼前。沈猶龍面對強敵,他決心率領(lǐng)義軍堅守松江城,戰(zhàn)斗到底。清軍開始進攻松江城,箭如雨下,喊殺聲震大動地。沈猶龍率領(lǐng)義軍奮勇抗擊,終因寡不敵眾,松江城被清軍攻陷,沈猶龍在突圍時,身中流矢,當(dāng)場陣亡。
附歷史資料:
沈猶龍,字云升,松江華亭人。萬歷四十四年進士。除鄞縣知縣。天啟初, 征授御史,出為河南副使。崇禎元年,召復(fù)故官,進太仆少卿,拜右僉都御史, 巡撫福建。江西妖賊張普薇等作亂,猶龍遣游擊黃斌卿協(xié)剿,大破之。增秩賜金,以憂歸。服闋,起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兼廣東巡撫。
十七年冬,福王召理部事,不就,乞葬親歸。明年,南京失守,列城望風(fēng)下。
閏六月,吳淞總兵官吳志葵自海入江,結(jié)水寨于泖湖。會總兵官黃蜚擁千艘自無 錫至,與合。猶龍乃偕里人李待問、章簡等,募壯士數(shù)千人守城,與二將相掎角,而參將侯承祖守金山。八月,大清兵至,二將敗于春申浦,城遂被圍。未幾破, 猶龍出走,中矢死。待問守東門,簡守南門,城破,俱被殺。華亭教諭眭明永題 詩明倫堂,投繯死。諸生戴泓赴池死。嘉定舉人傅凝之參志葵軍事,兵敗,赴水死。大清兵遂攻金山,承祖與子世祿猶固守。城既破,巷戰(zhàn)逾時,世祿中四十矢, 被獲,死之。承祖亦被獲,說之降,不從,遂被殺。志葵、蜚既敗,執(zhí)至江陰城 下,令說城中人降。志葵說之,蜚不語,城迄不下,后皆被殺。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云升。萬歷四十年進士。授鄞縣知縣,歷官河南副御史、福建巡撫,起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wù)兼廣東巡撫。后清兵南下,南京失守,列城望風(fēng)下。乃募壯士數(shù)千人守華亭,城陷中矢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