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釋】
選自《莊子·秋水》。
井蛙:井底之蛙。喻指見識不大。
拘:局限。
虛:通“墟”,指井蛙生活的地方。
夏蟲:春生秋死的昆蟲。
篤:與“拘”互文,限制的意思。
時:時令。
曲士:鄉(xiāng)曲之士。見識淺陋,只懂得某方面道理的人。曲,偏僻之地。
束于教:被所學(xué)的知識束縛住。束,束縛。教,所受的教育。
【賞析】
莊子采用擬人化手法,通過河伯與海若的對話,討論時空的無限性與人的認(rèn)識的相對性,發(fā)揮了相對論的思想。海若對河伯說:
“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于虛也;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曲士不可以語于道者,束于教也?!?/strong>
意思是:井底之蛙沒法跟它談?wù)摯蠛?,因為它局限于井底那個狹小的空間;春生秋死的昆蟲,沒法跟它談?wù)摫?,因為它受到生存時間的限制;僅懂得某方面道理的人沒法跟他談?wù)摯蟮溃驗樗凰艿慕逃`住了。
莊子借海若之口指出,井底之蛙沒見過大海,所以沒法跟它談?wù)摯蠛?春生秋死的夏蟲,沒見過冰雪,所以沒法跟它談?wù)摫?鄉(xiāng)曲之士狹,受教育的束縛,所以沒法跟他談?wù)摯蟮馈?/p>
莊子以此為喻指出:人的認(rèn)識、見解及觀念受環(huán)境影響很大,生活環(huán)境狹小的人,眼界不開,會產(chǎn)生諸多認(rèn)識上的片面性,不能理解高深遠(yuǎn)大的事物。
成語“井底之蛙”即源出于此,用來比喻閱歷狹窄、見識短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