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字玄德,雖然出身微末,卻胸懷大志,自黃巾軍起義爆發(fā)時,他便抓住機(jī)會,興起義兵,經(jīng)過近二十年的拼搏奮斗,終于地跨荊襄,雄據(jù)巴蜀,拿下漢中,與曹操、孫權(quán)三分天下,成為了一方諸侯,之后更是在公元221年,正式稱帝。說起他的一生,大多數(shù)人都會感覺比較勵志,稱贊他為雄才??墒?,他到了晚年之后,卻做了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舉動,那就是殺害了能力較為卓越的長子劉封,并傳位給了較為暗弱的劉禪。他為什么這樣選擇呢?是因為年老昏庸嗎?
劉封第一次出風(fēng)頭的時候,才二十來歲,當(dāng)時他隨劉備參與了入川之戰(zhàn),與諸葛亮、張飛等人分兵前進(jìn),他沒有顯得默默無聞,反而攻無不克,給世人留下了驍勇的印象。《三國志·劉封傳》記載:“及先主入蜀,自葭萌還攻劉璋,時封年二十余,有武藝,氣力過人,將兵俱與諸葛亮、張飛等泝流西上,所在戰(zhàn)克?!敝笏峙c孟達(dá)一起拿下了上庸等地,其能力非常卓越??墒亲罱K,因諸葛亮對劉備說了一句,恐怕劉備百年之后,無人能夠駕馭得了劉封,劉封便被賜死了。反觀劉禪,一個“樂不思蜀”的典故,至今仍是人們茶余飯后的笑談。兩人的對比,看起來非常鮮明,劉備為什么卻選擇了讓劉禪繼位呢?對此,小編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劉備的私心
劉封雖然比劉禪年長,但是他并非劉備的親生兒子?!度龂尽分刑岬?,封本來姓寇,是長沙劉氏的外甥,劉備剛剛在荊州立足的時候,已經(jīng)年過不惑,卻還沒有兒子,于是領(lǐng)養(yǎng)了劉封。雖然最初的時候,他的確是想將劉封作為繼承人培養(yǎng)的,可是他后來有了劉禪。是人皆有私心,在有親生兒子的情況下,誰會甘愿將自己的家業(yè),交給養(yǎng)子繼承呢?
二、時代的束縛
在漢朝,禮制興盛,嫡庶、長幼有別,在當(dāng)時,嫡子是最尊貴的,庶子次之,在有親生兒子的情況下,養(yǎng)子更沒有資格繼承家業(yè)。在劉禪、劉永、劉理存在的情況下,就算劉備沒有私心,他也不可能讓劉封成為自己的繼承人,否則很可能引起動蕩,使蜀漢陷入混亂。
三、劉封不具備帝王之資
當(dāng)然了,在那個亂世中,如果劉封真的有足夠的能力,能夠?qū)⑹駶h發(fā)揚光大,劉備或許真有那個魄力,將基業(yè)傳給他。但是劉封能力著越,并非強(qiáng)在政治,而是武藝,說白了,劉封能為將領(lǐng),卻做不好領(lǐng)導(dǎo)人,這一點從他守上庸的時候,與孟達(dá)不和,直接導(dǎo)致關(guān)系破裂,并搶了對方的軍樂儀仗一事上,就可以看出。也就是說,劉封不擅長處理人際關(guān)系,而且比較任性,這樣一個人,劉備又怎么放心將自己的基業(yè),交付給他呢?
四、劉禪并不昏庸
說起劉禪,大多數(shù)人都會稱其為“扶不起的阿斗”,起因便是樂不思蜀一事,另外,他聽信宦官黃皓的讒言,導(dǎo)致蜀漢滅亡,也是他的黑點之一。但是除了這兩件事之外,劉禪并沒有什么值得抨擊的地方。諸葛亮在世的時候,曾稱贊他道:“朝廷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而劉禪也確實爭氣,諸葛亮主政期間,他能做到完全將權(quán)力放手,并道“政由葛氏,祭則寡人”;諸葛亮去世之后,他雖依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卻廢掉了丞相一職,使朝臣相互制衡,并逐漸收回了大權(quán),并親政。除了大局觀之后,他的應(yīng)變能力也不差,諸葛亮剛剛?cè)ナ乐?,有人上表建議鏟除諸葛亮黨羽,劉禪干脆利落的將其下獄處死,避免了時局的動蕩。
至于他的兩個黑點,他寵信黃皓的真實原因,或許并非被蒙騙,而是另一種制衡罷了,當(dāng)初姜維要求誅殺黃皓,劉禪便只輕飄飄的說了一句,黃皓僅是一個小人物,你何必與他計較呢?如果劉禪真的寵信黃皓,他大約不會是這個語氣吧?至于樂不思蜀一事,如果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又何嘗不是一種智慧呢?畢竟此事與劉備當(dāng)年“聞雷驚著”一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劉備得以離開了曹操,而劉禪未能做到罷了。
通篇分析之后,我們不難得知,劉備放棄能力較為卓越的劉封,反而傳位給了世人心目最是無能的劉禪,并非是因為年邁昏庸,也不僅是因為私心,他之所以這樣選擇,原因是多方面的。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于《三國志》《三國志集注》等書,小編保證內(nèi)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