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談文人畫和南北畫風
文人畫就是封建社會中的文人和士大夫的繪畫,以區(qū)別于民間繪畫和宮廷畫院的繪畫。唐代的王維被認為是中國文人畫的始祖。文人畫多描繪山水、花鳥、竹林,常?;乇軓碗s的社會現(xiàn)實,他們推崇“逸品”和“士氣”,講究筆墨修養(yǎng),不重形似,強調神韻,善于抒發(fā)“性靈”和個人牢騷。他們在技法的追求和意境的表達上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對后世影響很大。文人畫徽宗的末流,過分玩弄筆墨技巧,缺乏深刻嚴肅的社會主題,作品往往流于空虛蒼白。但總地看來,文人畫在推進中國繪畫的發(fā)展上起了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過去對文人畫的批評和否定偏多了些?,F(xiàn)在應該全面正確地認識文人畫,并給以公正的評價。可以講,文人畫在提高中國畫的學術品味方面,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肯定文人畫實質上就是肯定專職文人在藝術中的重要作用。
南北畫風指中國山水畫的二種風格流派。在五代宋初,北方的山水畫家荊浩、關仝、李成、范寬所畫的山水,氣勢雄偉,石體堅 凝、山峰峭拔,充分表現(xiàn)了北方山水的特色和畫風。 五代江南畫家董源、巨然所畫山水,多用披麻皴、樹叢茂 密、云霧顯晦、焦墨點苔。風格蒼郁清潤,表象出一派江南水鄉(xiāng) 的氣象。在中國美術史中,把這兩種不同的地域所造成的畫派風 格,稱之謂“南北畫風”。
從“南北畫風”的形成,可以看出, 風格的形成是需要客觀條件的,也是自然形成的,有其內在的規(guī)律性。要充分地了解一個畫派,不可不研究形成這一畫派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南北畫風,在美術史上也叫“南北宗”。“南北宗”是明 末華亭派畫家董其昌提出來的,他以佛家禪宗分南北宗為喻,提 出了筆墨,輕丘壑;尊變化,黜刻畫。南北宗論對畫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歷史實際,但他提倡的美學觀念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清初“四王”(王時敏、王鑒、王原祁、王暈)就是具體貫徹和體現(xiàn)董其昌理論,力圖集古人大成的代表畫家。董其昌的 理論對明末和清初文人畫的形成和鼎盛起了重大的影響作用。
成忠臣: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在人格及道德沒落的中國藝術界,保持了正直的文人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