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切一帆風順的,必有坎坷和波波折折,有的人是大起大落,有的人是小麻煩不斷;不管是小麻煩,還是大波折,一道道的坎兒,必定會邁過去,或多或少會得到貴人相助。
在農(nóng)村,對于人的善心,大多數(shù)的人都有些自己不同的看法!感覺做好事真的很累!總是會不知不覺地和農(nóng)村俗語“斗米養(yǎng)恩,擔米養(yǎng)仇”聯(lián)系起來!
農(nóng)村人認為,善心!是沒有什么大小的,只要能熱心的伸出援助之手,那就是大恩!一斗米雖小,在生死存亡關頭,臨危相救,能讓其人存活。那是大恩,會使人感恩戴得,永世難忘!
自古有云:“有話送知己,有飯送饑人”。塵世間,有的人,給予別人一擔米,可是嘴上卻對受助人惡語相加;那是做了好事又讓人討厭的做法!“斗米養(yǎng)恩”,雖然少點,也是給予別人一點相應的幫助;但是善言善語的,既能暖人心,又能助人渡過難關,這是一種做人的美德!
農(nóng)村人對“斗米養(yǎng)恩,擔米養(yǎng)仇”的理解上也是有些小小的異議!之所以不同,是因為幫助人之后,在回報上的區(qū)別。有的人幫助了別人,不記回報;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好結果!有的人,幫助了別人,一番好心,換來的卻是恩將仇報,念人大跌眼鏡!
個人覺得,如果一個人懶惰又不思進取,你經(jīng)常去幫助他,也許就是就養(yǎng)了一個仇人;如果一個人只是一時接濟不上,那么幫幫他。他會一輩子都記得你的好!通俗一點說就是:吃一頓飯,也許有的人會經(jīng)常提起你;吃一年的飯,有的人也許不一定記得你。因為習慣了,哪一天突然不給飯吃了,也就是仇恨的開始!“斗米養(yǎng)恩,擔米養(yǎng)仇”之所以成為至理名言,只是一針見血地道出了人的本性!
打個比方,一個饑腸轆轆的男人,女朋友給他煮一碗面和母親給他煮一碗面,對女朋友的感激之情,絕對多于對母親的感恩之情!這也絕非農(nóng)村俗話所抱怨的“娶了媳婦忘了娘”。而從心理關系學上來看,因為情侶之間是橫向平行的平等的關系;而母與子之間的關系是縱向的交融關系,之間存在一種“義務和付出”,會讓人覺得這些恩惠是對方應該給的或應該得的。
在生活中,在你困難之時,別人能夠出手相助,講的是一種情分;沒有想辦法幫助你,那只是一種本分!如果,總把別人對你的好,當作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那是一種極端的思想!因為,在這現(xiàn)實的社會中,畢竟誰也不欠誰的!如果,總是索取,沒有付出,是念人唾棄的!
世界上有兩種東西是看不透的,一個是太陽,一個是人心。農(nóng)村人講究“幫人不求回報,心中坦蕩蕩,救急不救窮,問心又無愧”。幫助了別人,就不要去談論別人的是與非。太陽照在好人身上同時也照在惡人的身上,老天自有明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