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漁父悠閑自得,既聰明又有境界。
漁父的悠然自得來自于他適意的環(huán)境,“漁樵于江渚之上”青山綠水、詩情畫意,山間之清風(fēng)、碧空中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盡藏的大自然給于漁父那份閑適和自足。
西塞山邊的景色:空中有白鷺高飛,而山下的小溪邊,盛開著叢叢鮮艷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條條鮮活肥美的鱖魚,還有那溫和的斜風(fēng)細(xì)雨,這是一幅多么生動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機(jī)勃勃,而且充滿了喜氣。這風(fēng)、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說“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fēng)”,難怪他要流連忘返了。我們在這幅景色面前也是不忍歸去。
唐后主李煜寫到《漁父》:“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綸,世上如儂有幾人?一棹春風(fēng)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M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歡迎我,卷起了千萬重的飛雪。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隊,讓我感受到了春天。我駕著一葉扁舟,劃著一支長槳,迎著春風(fēng),出沒在萬頃波濤之中,身上掛著一壺酒,想喝酒隨時都可以喝上幾口,何等瀟灑自在!時而舉起一根絲線,放下一只輕鉤;時而舉起酒壺,看著沙洲上的春花,心滿意足地品著美酒。
漁翁長年生活在青山綠水之間,看起來自由自在,所以在古人的眼中,是瀟灑、浪漫的行為藝術(shù)家。
漁父的聰明富有智慧,中外皆然。
滄浪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zhuó)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屈原認(rèn)為“安能以皓皓之白,
有時候隨波逐流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識時務(wù)的聰明之舉。
聰明的漁夫,我們在初中英語課本中學(xué)過《天方夜譚》里“漁夫的故事”,打漁的漁夫撈起了一只魔瓶,揭開蓋子一縷青煙變成魔鬼
這時候漁夫想道:“他是個魔鬼,我是個堂堂的人。我的智慧一定能壓制他的妖氣。”于是對魔鬼說:“你決心要?dú)⑽覇???nbsp;
“不錯?!?nbsp;
“憑著神的名字起誓,我要問你一件事,你必須說實話?!?nbsp;
“可以,”魔鬼說,“問吧,要簡短些?!?nbsp;
“你不是住在這個膽瓶里嗎?可是照道理說,這個膽瓶既容不下你一只手,更容不下你一條腿,怎么容得下你這樣龐大的整個身體呀?”
“你不相信我住在這個膽瓶里嗎?”
“我沒有親眼看見,絕對不能相信?!?nbsp;
這時候,魔鬼搖身一變,變成一團(tuán)青煙,逐漸縮成一縷,慢慢地鉆進(jìn)膽瓶。漁夫見青煙全進(jìn)了膽瓶,就立刻拾起蓋印的錫封,把瓶口封上,然后學(xué)著魔鬼的口吻大聲說:“告訴我吧,魔鬼,你希望怎樣死?現(xiàn)在我決心把你投到海里去?!?nbsp;
而漁父的境界,在柳宗元的《江雪》中:“千山鳥飛絕,
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才有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