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武漢話(方言)大致可以分成三個方面:人的稱呼、生活常用語和聊天常用語。
人的稱呼方面—
父族:父親叫老頭,母親叫老娘(也叫姆媽),叔叔(黃陂叫父),姑姑叫娘娘(黃陂叫爺爺、幺幺),哥哥叫拐子。外甥叫外外。
母族:外公叫爹爹、家公爹爹(黃陂叫大嘎),外婆叫家家(黃陂叫小嘎)。
妻族:岳父叫老親爺,岳母叫老親娘,小舅子叫舅辮子,連襟叫一擔挑。
其他:您家,您老人家叫郞嘎。自己叫自嘎。老得皮(老頭兒),老地婆(老太太),人叫老幾,常與“個”連用,如“那個老幾”,“有個老幾”。男人叫男將,女人叫女將,男孩叫兒子伢,女孩叫姑娘伢。剪短頭發(fā)的女子叫搭毛。做月子的女人叫月母子,剛生下來的小孩叫毛毛,兒童叫小屁秧子、小屁伢,少年叫半糙子,對象叫隊伍,相好叫皮絆、歪邊子,小偷叫強偷、毛家伙,地攤小販叫挖地腦殼,挑夫叫扁擔(用一根扁擔替人挑貨的人),碼頭工、碼頭夫叫扛碼頭的、挑碼頭的。凡仗恃人多勢眾恃強斗狠強占地盤、欺侮人、占人便宜的,都可稱之為“打碼頭”。樵子(玩得好的死黨)。
乖乖(武漢的老年人親昵地喊小輩時的通稱);乖乖(聲調(diào)降低一些,是表示驚嘆);乖乖隆地?。ū硎倔@嘆之時,加強了節(jié)奏感和音樂感);乖乖隆地隆,韭菜炒洋蔥(說“乖乖隆地隆”時,加“韭菜炒洋蔥”,更有味)。
生活常用語方面—
條子(身材),蓄條子(節(jié)食以保持好身材)、盤子、抹子(臉蛋),耙子(手),胯子(腿、腿子、大腿),臁寶肚(小腿),脯髏骨(肋骨),就毛(卷頭發(fā)),風皮(頭皮屑),好事(月經(jīng)),挑針(麥粒腫),打赤巴(半裸上半身),打挑瓜(全裸)。
麥子(人的臉、相貌)、熟麥子(熟人)、對麥子(見面)。齋麥子(無用的人)、啄麥子(丑人)、踹麥子(受氣的人)。
碼子(對象、年紀)、打碼子(打手勢)。
吊子、銚子(煨湯的罐子),條舉、笤帚(掃帚),葉子(衣服、衣裳),圍腰(圍裙),半頭褲子(短褲衩),腳魚(鞋子),袱子、浮子(毛巾、抹布),索子(底線)。
客人(老鼠),灶媽子(蟑螂),蹦蹦、客?。ㄇ嗤埽?、魚喬(鱔魚)、順風(耳朵)。
轉(zhuǎn)頭(即舌頭,因舌頭與“折本”之“折”同音,故為行當所忌諱,而“轉(zhuǎn)頭”既表達了舌頭“轉(zhuǎn)”的功能,且與“賺頭”之“賺”同音,顯得吉利)。
肉丸(圓子),春餅(春卷),苞谷(玉米),苕(紅薯),豇豆(豆莢),皮蛋(松花蛋),咸鴨蛋(鹽蛋),老鼠屎、老鼠??(含津草)。
過早(吃早飯),消夜(夜宵),添飯(盛飯),現(xiàn)飯(剩飯),燙飯(剩飯加青菜、豬油、作料煮出來的飯,還有“熊包”的意思)、線粉(粉絲),拈菜(夾菜),打嗝(原指酒足飯飽或胃部有毛病排出氣體的身體反映,武漢人把它演變兩種意思:說話,吱聲,表態(tài);出主意),打餿嗝(原指吃壞了東西或是胃有毛病,打出的嗝不正常,武漢人用它來形容出壞主意、餿主意),發(fā)屙(拉肚子)。
巷子(里弄),偏廈(偏房),躲貓(捉迷藏),劃子(小船),打擺子、打脾寒(傷寒)、跑反(潛逃)。
渣滓(垃圾),圍桶(馬桶),蹲點(上廁所),下河(倒馬桶),荒貨(廢品),叫珠(口哨),鬧藥(毒藥)。
塔(燙)。
扁擔山(埋死人的地方),六角亭(精神病醫(yī)院),六角亭出來的(神經(jīng)?。?,血呼啦呲(血肉模糊)。
腳踏車(自行車),麻木(人力三輪車、車夫),挑土(出租車頂班司機,代替別人做事、頂班),對挖(出租車兩司機輪班,兩人輪流倒班),甩盤子(后面的車以大于45度角斜插到前面的車前頭,用車尾壓住車頭。因為要大幅度扭轉(zhuǎn)方向盤,所以叫“甩盤子”),帶一腳(公汽未到站,要提前下車,讓司機剎車停一下)。
撮蝦子(撈外快),掄子(鈔票)、麻老殼(人民幣)、一方錢(一萬元)、一角錢(一元錢)、一塊(十元錢),老黃牛(50元錢),梭錢(給錢),來菜(錢來得容易),靠杯酒(在馬路邊擺的小吃攤)。
新販子(新人、新手),老圪漬(老資格)。
岔的、敞的、八萬(隨便、想么樣就么樣)。
凼子(上了大當)、籠子(上的當要小些)、彈子(上的當更?。?。
蹺(本意是舉足,指起、豎起),蹺打(討打),蹺罵(討罵),翻蹺(板命),蹺賤(自己把自己不當人),搞蹺了(分手了),蹺死(找死)。
板眼(辦法),有板眼(原專指節(jié)拍,夸獎本事大、辦法多、能力強),么板眼(認為某些事情有蹊蹺、有奧妙,怎么回事),巧板眼(覺得主意出得好、想得周到),鬼板眼(出了壞點子、辦壞了事),歪板眼(細想這些辦法不對勁),尖板眼(特別稀少、金貴的好東西)。
哈(全、都),試哈子(試一下),有哈數(shù)(有本事),不曉得哈數(shù)(不知底細),冇得哈數(shù)(心里沒有數(shù)),哈倒吃、哈倒睡、哈巴苕(傻)。奤夿“哈巴”(傻瓜)、苕吃哈脹(猛吃很多東西,不知道飽足)。
岔巴子(武漢管多嘴多舌、多管閑事叫“岔巴子”。原是刷圍桶的“纏揸”;蚰蜒,一種多腳蟲,武漢也叫“岔巴子”),岔巴(多嘴)。
強偷麻將(時間打得非常短的武漢麻將,像做賊一樣速戰(zhàn)速決),老麻子(九筒),長胯子(東風),男同學(七條),女同學(五條),砌墻、砌長城、湊腳、湊角(打麻將),帶彩(用錢賭輸贏),母錢(借錢贏的錢),公錢(借錢輸?shù)腻X),屁和(打麻將和的小和,小屁小屁,走向勝利),大和(打麻將和的大和),莊(莊家),抬莊(莊家出第一張牌,另3人出相同的牌,要發(fā)財,大家抬),有火、火蠻旺、火燒了屁股(手氣好),差火、冇得火、差秀洋火(手氣差),放銃(打出的牌被別人和了牌),大刀(打晃晃自摸大和),小刀(打晃晃自摸小和),賴子(起牌收張后接著起出的代替除紅中外的一張牌),賴子皮(賴子的上張或下張,只能起杠牌作用),黑的、硬的(和牌沒有賴子),聽頭(只差一張牌就可和牌),吃包子、包和(給清一色第3句,只剩一張,叫“全求人”),花了(杠牌時和了),撈了、海底撈(除最后“留墩”牌外第一個和了),開口(沒吃牌),哈頂(未開口被封頂),金頂(被贏家封頂),銀頂(2家未開口被封頂),陽光頂(3家未開口被封頂),做籠子(跟他人一起作弊打牌),粉了(聽和而被別家搶先和了)。
聊天常用語方面—
么斯、么事(什么事),是那個事(不錯、蠻好、跟想像的一樣),冇得(沒有),咵(侃、聊),嚼牙巴骨、嚼腮、念條、口條(嘮叨),瞎款(瞎說),放快(不吉利的話),正咱(現(xiàn)在、當下),架式、嘎式(開始),克了(去了),豆里、豆滴(里面),滴嘎嘎(一點點)、丁嘎(一丁點),一路(一起),一潮排(一大排),一把連、一起把連(一共、全部、總共),一碗(全部、全盤,全責),一道湯(把一些順便可以帶著做完的事情一次性完成,或者由同一個人做完,不再麻煩別人去做同樣的事,也有不拖沓,利索的意思),一大哈(扒本),一倚(一靠)。二了(沒會著),二了的(武漢話含有“冇會倒、篩都不篩的意思”,跟普通話“不予理會”相近),二五了(不當一回事),三不之、三不滋、三門滋、三不三(不經(jīng)常、有時、時不時、偶爾),四(是、像),四不是那個四(是不是那回事、像不象),你赫我(你嚇我),欠你(想你),夠冇(早著呢、差得遠),夠一用(夠用很長時間),默倒在(想得美),撩(逗),不耳、不耳閑(不理睬),耳旁風(不當回事),牽遠點(離我遠點),過點細(細心一點,也常用來嚇唬對方小心為好)吊氣(頑氣),搭白(搭話),干貴(金貴),天道(天氣),天澀(天陰),麻紛雨(很小的雨),落雪(下雪)。
清鋪、清譜(查問某人的來歷、家世)。
他者(他們),哦者(我們),俄里(我家)。
不像糧食(不像樣子、不成名堂),問年成、問糧價(咨詢、質(zhì)問的措辭);還年成、還糧價(答復、辯解的措辭)。
掛眼科(在旁邊看、只看),汪倒(想著、盼著),垮臉、垮倒臉(老著臉、黑著臉、板倒臉),迭務、諜務(故意、特地),蠻扎得(亂嚷嚷),掉底子(出丑),掉得大(虧多了、損失大),纏(來往、理睬),裹(糾纏)、裹經(jīng)(糾纏不清),歪就(偏要),鬼款、瞎款(胡說亂講),見判(見鬼),下地(結(jié)束),出挺(出洋相、鬧笑話),洋派(外行),毛痞、痞子(說話不算數(shù)),綿纏(閑皮搭臉),得羅(得意),嘀嘀噠(信口開河),冇得撈么(沒有事做)、撈摸(感覺)。
統(tǒng)倒(把東西裝到口袋里),擂肥(變相搶劫、洗錢),搜荷包(掏口袋),打了鑼(錢花光了),摻磕睡、鐘磕睡(打磕睡),養(yǎng)不家(不能成為自己人,不貼心),夾不清(說不清楚),屁機油(小氣鬼),抬石頭(合伙,平均出錢出力)。
梗腦殼(好朋友),霉得像腐乳(兩人間關系曖昧)。
彎管子(憋腳、欠正宗),占香癮(占便宜)、相因(小便宜),扒本(貪吃貪喝沒個頭)、頭大(形容遇到煩心事時的狀態(tài)),嗦魚剌(感到為難),撞木鐘(碰壁),放鴨子、炸了把(自由散漫),撮腐乳(到處撮事做,不務正業(yè)),撮拐(說人壞話),撮白(撒謊),灣船(泊船),灣車(泊車),灣倒(呆著),水貨(冒牌),起簍子(大豐收、運氣好、發(fā)財好運),俏繃了(緊俏),刮器(體面)、刮氣(漂亮)、清爽(干凈),韻柵子、韻泡子(開暈),裝佯(裝著不知道),裝精(鬼做),舍了(不好了),團頭(圓滿、成功,對上帳),過細(仔細、小心、摳門),摸錯了(都蠻好),讓性(彈性)。
肉頭(昏了頭)、蠻肉(蠻狠、蠻大膽)、肉頭肉腦(愣頭青,做事不沉穩(wěn),說話做事不謹慎、不曉得察言觀色)。
坯子、嘎巴子、二百五(夾生、不開竅、不清白、不合時宜),苕貨(不聰明),半吊子、半銚子、夾生半吊子(不通情理、不會為人、不好打商量的人),五爪豬(不明事理的人)。
唰喇(快、果斷麻利),耍拉(迅速、麻利),溜耍(利索、干活快),撩撇(容易),圖撩撇(圖簡單),惡奢(使勁、不停、沒完),鉚起、鉚倒、喔澀(死死咬住、不依不饒,就像被鉚釘鉚住一樣。指一個勁兒地、努力地干某事),奄倒(悠著),按倒點(悠著點),殘?。埧幔?。
玍(對性情古怪,脾氣暴躁,辦事呆板,不近情理的半吊子的鄙稱?!巴酢弊诸^上長了一個“偏角”,要幾拐有幾拐)。
尬(開始)、尬滿了(放滿了)、尬五尬六(硬充內(nèi)行,做事大大咧咧),剮毒(兇狠,無情至及)。
賊(聰明伶俐、狡猾),圓泛(周到、靈活),寧馨、靈醒、稱透、刮氣、衫(整潔好看,也有聰明之意),吐泰(空氣清新),蠻傲(蠻厲害),蠻扎實(很厲害),熬厲(厲害),惡燥、惡躁(樣子兇狠),信得足(放心),蒿惱(能干、有本事),蠻杠(蠻硬)。
暈(慢性子或不開竅),暈疲(動作遲緩),暈疲道士(性子慢的人),嘀哆、嚼嘰(說話羅唆),盤悚了(盤苕了),糊雞(糊涂蛋),秧脫了(沒精神),不中神(不行),棉條(馴服、軟蛋),打瓦(混栽了),造孽(可憐),發(fā)拽(使倔脾氣,賭氣,犟勁來了),悶雞子(不愛說話的人),受踹(二聲,受別人欺負,或者遭遇到挫折),慪人(使人生氣,慪氣),莫呼洋蟲(不要騙人)。黑曲了(非常黑)。來神(勁頭上來了)。舍了(完了)。
槐、踝(蠻差),苕貨(頭腦死板),苕頭日腦(很笨),體面苕(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菜(差勁、沒用),蠻屁(小氣),屁雞油(小氣鬼),糊雞油子(傻b)、皮筲箕(小氣),點子低(運氣差),出豁魚、出歪嘴(發(fā)生意外),癱腔(怕事、軟蛋),葉五(有點傻有點苕有點臟),垃瓜(形容東西蠻臟),垃垮、啦瓜、遢撒(臟、不衛(wèi)生)、樵氣(生氣)。
抖狠(想吵架、打架),克人(打人),搓反索子(唱反調(diào))?鬼打架(鬼鬧),鬼混唐朝(鬼混),翻撬、翻洋(反常、不服氣、對著干),翻嗆(不服氣),來神(出問題),爭得吼(爭得兇),遭鄙(鄙視)、差火(差勁、不地道,蠻缺德),板命、板沙(瞎鬧、吃力不討好),好死了某人(讓某人平白得了好處),不纏你(不跟你玩),有機會就車(有機會就走),揀倒(閉嘴、住嘴),不識黑(不知道厲害),心里冇得數(shù)(心里沒有數(shù))、心里冇得疙瘩、心里冇得月亮、心里冇得泡泡(不知輕重),扎心(惡心),裹筋、結(jié)根(糾纏不清、理不順),遣(滾),鏟刀(風風火火,急匆匆的)、犯嫌(討人嫌),瞎踹(瞎欺負),縐人(不得體、不在點、蠻酸)、蠻縐人、縐死人(蠻難為情),稀亂(一塌糊涂)、搞根(搞不成),不熄禍(愛撥弄是非、總是愛搞點麻煩出來),見絆(出了意外,不理想),裝精(特別自以為是)。
幺子角(角落)、幺子旮旯(隱蔽之處),高頭(指長江上游,比如硚口一帶),底哈(指長江下游,指黃浦路、二七路那一帶)。
扯椰司(扯由頭),鬧眼子(瞎鬧、胡鬧),裝佯(假裝不知),裝姐(鬼做、啫不過、裝秀氣、裝斯文),掉妖(妖里妖氣、做古做怪),舍得做(鬼做名堂多)日大瞎(指沒有水平,素質(zhì)差,做不成事)。鬼做(裝蒜,假正經(jīng))。鬼打架(胡鬧,沒什么意思)。日白、日寶、日哄(撒謊,說假話),戳拐(搗鬼)。
招呼(照顧),筑砣子、塞砣子(行賄),筑帳(事先打招呼、訂攻守同盟),燙貼(事情圓滿),扎倒(留著、省倒)。
過了腳(死了),抻胯子(死了),翹胯子(翹二朗腿、斷氣),翹辮子(人斷氣而亡),翹死(想死),開回(下課、完蛋),就了氣(完蛋了),下了樵(下了課)。
齊(吃),活(喝),呵(吃)、開喝(吃飯),喝馬了、喝高了(喝醉了),下豬娃(嘔吐),苕吃哈脹(猛吃東西)。
斗散放(說笑話、捉弄人),科心、科腰子(開涮),鬧搖(瞎鬧、好玩),鬧醒黃(瞎胡鬧),鬼打架(鬼鬧),寶氣(活寶)、帶和(調(diào)解)、囑帳(提前打招呼)。
發(fā)拽(生悶氣),拽頭拽腦(像個悶砣子,不愛說話),拽倒(喜歡鬼做、擺臭架子),拽(形容伢們長得好)。
混點(混時間、打發(fā)日子),下神(下功夫)。撈摸(內(nèi)容)。
作古當今(蠻當回事、蠻認真、正兒八經(jīng)的意思)。
跶倒、撻倒(跌倒、摔了一跤、摔到了),碼倒搞(裝模作樣、虛張聲勢),詐倒裹(欺詐蒙人),醒倒媚(無休止地糾纏),陰倒拐(蔫壞)。
睡了頭窖(覺)打二窖。
有偏:在武漢話里是客氣用語,它只在特定的時候使用,即有客人來訪,主人正在吃飯的時候,主人便會禮節(jié)性地打招呼說“有偏”,意思是說,我在吃飯,冇招待好客人,把你“偏”在一邊怠慢了。
漢碟子:過去好像是指音調(diào)特別高尖的漢陽腔。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在某種語境中,多指武漢話和說武漢話的人。
曹大把:曹祥泰副食品店的創(chuàng)始人曹南山當小販時,人們在買他的蠶豆,總給人家抓一大把,比別的小販多,久而久之,“一大把”出了名,他也多銷多賺,加上本姓曹,就有“曹大把”的綽號。
劫數(shù):“在劫之數(shù)”,形容人們的感情很深,如同命中注定,分拆不開之意。
趕馬混螺子:蒙混。
不服周:典出楚莊王不服周王朝,在武漢則泛指對某人某事心里不服氣,
而且使用頻率很高。
服周、服撮:服了氣。
搭白:說話算數(shù);理睬要。
抽跳:武漢獨有的俗語,本指當年漢口沿江船碼頭,客抵即搭跳板而上岸,
客去即抽跳板而離岸。后將“跳板”一詞引申為“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之意。
挑土:來源于麻將,因武漢人把打麻將戲稱“修長城”,打麻將時手氣不好
或臨時有點事常常讓人替代打幾把換換手氣,好像幫人家挑土一樣。后泛指暫時代替某人做某事,現(xiàn)通常指出租車主雇請的換班司機。
抬莊:莊家出第一張牌,另3人出相同的牌。指給人面子,幫著喝采捧場。
撮蝦子:指無固定職業(yè),靠東跑西顛偶爾賺點小外快謀生計。
挖地腦殼:指在馬路旁、菜場門口等人來人往熱鬧地方,用報紙、白布或塑料布等攤在地上,賣點襪子、短褲頭、發(fā)卡等小東西,做點小生意,賺點小錢。
鉚起、鉚倒:像鉚釘釘住那不松勁、不息氣地去做某件事。后指死死釘住、不依不饒、堅忍不拔地搞個沒完沒了,不達目的,絕不罷休。
蝕人:是指某個人的行為有失形象有失風度的意思,是一種比較溫和的批評,尤其是用歇后語“許仕林的姆媽—蛇(蝕)人”的形式說出來,使人更加容易接受。
鬼混唐朝:指烏七八糟。
雞鳴鬼叫:指亂哄哄的。
可憐巴沙:指令人同情的可憐相。
七拱八撬:指意見不統(tǒng)一。
宰羊子:指故意讓人破財。
撞猴子:做籠子搶騙別人錢物。
撇撇塊頭:形容像薄紙一樣瘦。
不曉得哈數(shù):不知道別人底細。
帶把子:指說話帶渣滓夾臟話。
頭都是大的:形容遇到麻煩事、煩心事。
打晃晃:一種5人以上換著上的麻將打法,輸了的人下。
單章子:指單糊一個麻將牌。
聽了頭:東西質(zhì)量好。
蠻扎得:喜歡亂嚷嚷。
菜:很容易做的事或很被人看不起的人。
歪就:對不講道理和耍賴人行為的緩和指責,包含著一種規(guī)勸。
漾人:很膩或很甜。
打野:注意力不集中。
到堂:這個事情做得很到位、很不錯。
逗散放:善意的開玩笑,捉弄人。
鬼做:作秀。
洗了睡:含有拍屁股走人、自不量力、下臺、莫把牛皮吹破了的意思。
里分:也叫里巷,如同胡同對于北京,石庫門之于上海,是傳統(tǒng)四合院和低層聯(lián)排式的中西結(jié)合。19世紀末武漢開埠后里分興建,至1938年日軍占領武漢時停止,共有208個,居住者一直有正宗“武漢人”的優(yōu)越感。
楚天都市報茶館周刊 韓天才《武漢土話蠻古雅》
武漢話聽起來俗,其實是極古雅的,它保留了蠻多古音古詞和古語法現(xiàn)象,是一種充滿了古雅趣味的方言。
在漢腔中隨便一拈,就可以拎出蠻多極古雅的詞匯,比如“把衣服?(tou一下)”的“?”,“擤(xlng)鼻涕”的“擤”,都是武漢人的口頭禪。
武漢方言另一個雅致的地方,是其保留了蠻多有趣的古音,比如蠻多武漢人喜歡把“一間房”中的“間”不讀jian,讀gan,還有“咸”和“閑”不讀xian,都讀han,其實都是古音。你要是記住這些古音,蠻有好處—比如,我們用普通話讀古詩詞的時候,時不時會發(fā)現(xiàn)有些不押韻的地方,但是,要是用漢腔讀,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押得蠻好。比如毛澤東的七律《長征》頭兩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han)。”
活搖活動?破腦殼?瞄倒?瞅機?詐機?木眨?欽厚?巴巴心(心大)?翻潮?搭伙?殺簽子?綠頭綠腦?搭頭?瞅眼頭?揀耳朵?閑?。ㄓ崎e省事)?搭香邊?撩你玩?鬧醒黃?醒了簧?翻塘?耪熄?,分分鐘(極短的時間)?卡(二聲)把長(寸把長,形容極短)?五遠八遠(非常遠)?差八丈遠(差很遠)?點把(一點點)?瞅霸眼(瞅機)?神氣五六洋?煙熄火熄?扳死了(急死了)?漲得(吃得、過于)?丑販子?盤苕?有味流了?扯舵(調(diào)方向、閃人)?祭祝?馬(嘛)胡子?個肘瞎子的?渾倒過?翻?爛藥(下三爛)?怪倒鬼、怪倒秀梅?
打野食,打岔,打個岔,兄弟伙,過家家,定板,螺絲骨,接條。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