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資治通鑒 周記 四
秦國相國穰侯魏冉進攻魏國。韓國派暴鳶率軍救魏,魏冉大破韓軍,殺死四萬人。暴鳶逃往開封。魏國只好獻出八座城求和。魏冉卻繼續(xù)攻打魏國,趕走魏將芒卯,進軍北宅。魏國又割讓溫邑再行求和。
【解析】戰(zhàn)國時期,秦國通過商鞅變法致使國家各方面實力迅速強大,隨著實力的強大,秦國的野心也在蔓延,我們用權(quán)謀思維分析一下這個故事:
1、落后就會挨打
“落后就會挨打”這是毛主席的話,所以一個國家或是一個團體,要想保持絕對的安全,就要不停的進步,不要有那種“我不招惹人家,人家就不會來招惹我的想法”
2、忍辱賠償只會換來對方的得寸進尺
等挨打的時候用割讓自己利益的方式,只會讓對方肆無忌憚,得寸進尺,清光緒年二十間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大清政府迫于日本的軍事壓力,簽訂了繼《南京條約》后,又一個喪權(quán)辱國的《馬關(guān)條約》,又一次,把中華民族帶入了災難的深淵。馬關(guān)條約的簽訂更是換來了日本的大規(guī)模的侵華計劃。
3、弱國無外交
秦攻魏,韓救魏,致使韓國軍隊受重創(chuàng),韓將只有逃跑得份,這樣韓國又給了秦國攻韓的理由和報復心理。韓國和魏國交往卻導致這么大的損失,這就是說為什么弱國無外交。
從上述看,自己一旦落后就會給比自己實力強大的組織可乘之機,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必須把自己強大到無人敢欺。
原創(chuàng)文章 轉(zhuǎn)載標明出處
權(quán)謀幫 讓你職場、商場、情場、官場、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