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夜坐/龔自珍《23》《191》《239》《353》
沉沉心事北南東,一睨人材海內(nèi)空。
壯歲始參周史席,髫年惜墮晉賢風(fēng)。
功高拜將成仙外,才盡回腸蕩氣中。
萬一禪關(guān)砉然破,美人如玉劍如虹。
【主題】第四次會試落第,憤慨指責(zé)對人才壓制。
【注釋】睨:輕視地看。壯歲句:三十歲任一史官。髫(tiáo)年:幼年。晉賢風(fēng):晉代文士狂妄自傲的風(fēng)氣。功高句:自負才能超過韓信、張良。拜將:指韓信拜將。成仙:留侯張良晚年幻想成仙。萬一句:說不定這些需要遵守的清規(guī)戒律會被美人和寶劍攻破。禪關(guān):指清規(guī)戒律。砉(hu?。┤唬涸钙す莿冸x聲,引申禪關(guān)開裂。美人如玉:指美人才貌雙全,引申為愛情。源自《詩經(jīng)》有女如玉。
2. 詠史/龔自珍《30》《52》《112》《134》《174》
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田橫五百人安在,難道歸來盡列侯?
【主題】抨擊不理國事勾心斗角的無恥士人。
【注釋】金粉:婦女化妝用品,引申繁華綺麗。牢盆:煮鹽器,指主管鹽務(wù)官僚。牢盆狎客指幫閑慕客,團扇才人指貴族子弟。避席指離開坐席起來,指慌張失態(tài)。稻粱謀:只慮維持生計。杜甫“君看隨陽雁,各有稻粱謀。”
3. 潛山道中/祁寯藻《23》《30》《141》《385》
青山缺處樹彌縫,水外人家綠幾重。
白鳥一群棲不定,恰疑春雪下長松。
【作者簡介】祁寯(jùn)藻(1793-1866),山西壽陽人,官至禮部尚書。
【主題】寫潛山的景色。
4. 樵夫詞/朱景素《385》《430》
白云堆里撿青槐,慣入深林鳥不猜。
無意帶將花數(shù)朵,竟挑蝴蝶下山來。
【作者簡介】朱景素,江蘇南京人,清代女詩人。
【主題】表達對樵夫悠閑生活的向往。
5. 曉窗/魏源《383》《431》《445》
少聞雞聲眠,老聽雞聲起。千古萬代人,消磨數(shù)聲里。
【作者簡介】魏源(1794-1857),湖南邵陽人,官至高郵知州。
【主題】概括不同人的處世態(tài)度。
6. 黃山絕頂題文殊院/魏源
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飛水飛山亦飛。
華山忽向江南峙,十丈花開一萬圍。
【主題】表達對黃山險峻的贊美。
7. 慈仁寺荷花池/何紹基《23》《143》《146》《430》《435》
坐看倒影浸天河,風(fēng)過欄干水不波。
想見夜深人散后,滿湖螢火比星多。
【作者簡介】何紹基(1799-1873),湖南道縣人,書法家、詩人,官至四川學(xué)政。
【主題】夏夜古寺賞荷納涼所見所感。
8. 浣溪沙/吳藻《351》《385》
一卷離騷一卷經(jīng),十年心事十處燈。芭蕉葉上幾秋聲。
欲哭不成還強笑,諱愁無奈學(xué)忘情。誤人猶是說聰明。
【作者簡介】吳藻(1799-1862),浙江杭州女詞人。
【主題】寫生活絕望后的自我麻醉。
9. 車中見西山口號/張際亮《23》《30》《141》《353》
試馬春城晚更涼,百年空剩鬢絲長。
西山不改青蒼色,卻為人間送夕陽!
【作者簡介】張際亮(1799-1843),福建建寧舉人。
【主題】40歲寫于北京西山。反映詩人嗟嘆年華老去,卻報國無門的愁思。
10. 長水竹枝詞/黃燮清《302》《430》《174》
杏花村前流水斜,杏花村后是儂家。
夕陽走馬村前后,料是郎來看杏花。
【作者簡介】黃燮清(1805-1864),浙江海鹽舉人,官至宜都縣令。
【主題】以少女口吻,寫出愛情的美好。
【注釋】長水:海鹽地名。杏花:雙關(guān)語,既指杏花又指少女。
11. 廣陵吊史閣部/黃燮清《23》《302》《353》《430》
沿江烽火怒濤驚,半壁青天一柱撐。
群小已隳南渡局,孤臣尚抗北來兵。
宮中玉樹征歌舞,陣上靴刀決死生。
留得歲寒真氣在,梅花如雪照蕪城。
【主題】悼念贊頌史可法。
【注釋】廣陵、蕪城:均為揚州。靴刀: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時,常納短刀于靴子中,以示決死之志。
12. 邯鄲/鄭珍《23》《174》《353》《430》
盡說邯鄲歌舞場,客車停處草遮墻。
少年老去才人嫁,獨對春城看夕陽。
【作者簡介】鄭珍(1806-1864),四川遵義舉人,官至荔波縣訓(xùn)導(dǎo)。
【主題】北上應(yīng)試,紀(jì)行兼懷古之作。
【注釋】少年句:暗用呂不韋買邯鄲美人謀得秦國權(quán)柄的史實。
13. 東垣城懷/容丕華《341》
偶過東垣感慨增,離離禾黍滿溝塍。
水流哽咽君知否,欲向行人說廢興。
【作者簡介】容丕華(1806-?),河北正定人。
【主題】路過古城嘆費興之事。
14. 詠正定/容丕華
起伏沙岡一郡環(huán),唐藩成德漢常山。
西抱恒岳千峰峭,南載滹沱百道灣。
中國咽喉通九省,神京鎖鑰控三關(guān)。
地當(dāng)河朔稱雄鎮(zhèn),虎踞龍蟠燕趙間。
【主題】對正定古城重要地位的詠嘆。
15. 曬舊衣/周壽昌《23》
卅載綈袍檢尚存,領(lǐng)襟雖破卻余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親舊線痕。
【作者簡介】周壽昌(1814-1884),湖南長沙人,官至禮部侍郎。
【主題】濃濃睹物思親之情。
16. 早發(fā)五連驛憶弟/曾國藩《23》《30》
朝朝整駕趁星光,細想吾生有底忙。
疲馬可憐孤月照,晨雞一破萬山蒼。
曰歸曰歸歲云暮,有弟有弟天一方。
大壑高崖風(fēng)力勁,何當(dāng)吹我送君旁。
【作者簡介】曾國藩(1811-1872),湖南湘鄉(xiāng)人,官至兩江總督。
【主題】表達對弟弟的思念。
17. 飼蠶詞/金和《6》《23》《107》《174》《302》
阿娘辛苦養(yǎng)蠶天,嬌女陪娘瞋不眠。
含笑許縫新襪褲,待娘五月賣絲錢。
【作者簡介】金和(1818-1885),江蘇南京人,貢生。其代表作《蘭陵女兒行》別開生面的舊體詩。
【主題】表達蠶農(nóng)畫餅充饑的苦楚。
18. 西施詠/金和《23》《52》《431》
溪水溪花一樣春,東施偏讓入宮人。
自家未必?zé)o顏色,錯絕當(dāng)年是效顰。
【主題】批評擬古之風(fēng),提倡創(chuàng)新。
【注釋】讓:不如,遜色。錯絕:絕大的失誤?!?45》年作時。
19. 舟中見燐有作/金和《430》
江湖滿地剩干戈,處處青燐照綠蘿。
不信夜臺如許火,十年新鬼比人多。
【主題】暗寫人們非正常死亡的恐怖生活。
20. 旅夜用孟郊體/江湜《431》
百愁如百矢,無弦以心控。一發(fā)還射心,愁矢妙百中。
噫嘻孤畸人,將燈與影共。有輪轉(zhuǎn)離腸,無膠續(xù)斷夢。
饑鼠動承塵,詎能答短諷。
【作者簡介】江湜(shí)(1818-1866),江蘇蘇州人,官至候補縣丞。
【主題】
【注釋】噫嘻:表示贊嘆。畸人:指有獨特志行、不同流俗的人。承塵:藻井,天花板。
21. 絕句/江湜《23》《52》
連宵雨霰苦紛紛,今上籃輿盼夕曛。
萬竹無聲方受雪,亂山如夢不離云。
【主題】寫作者從浙江江山到福建浦城百里山路的所見、所感。
【注釋】籃輿:竹轎。題目過長簡寫了,寫渡越諸嶺時所見雪景。
22. 湖樓早起/江湜《23》《431》
面湖樓好納朝光,夜夢分明起輒忘。
但記曉鐘來兩寺,一鐘聲短一聲長。
【主題】西湖之濱早起所見。
23. 舟中二絕其一/江湜《23》《141》
浮生已是一孤舟,更被孤舟載出游。
卻羨舟人挾妻子,家于舟上去無愁。
【主題】以舟為喻體,以舟人為陪襯,凸顯孤獨之苦。
24. 舟中二絕其二/江湜《23》《141》
我向西行風(fēng)向東,心隨風(fēng)去到家中。
愿風(fēng)莫撼庭前樹,恐被家人知阻風(fēng)。
【主題】凸顯思鄉(xiāng)之情。
25. 南臺酒家題壁/江湜《23》《30》《174》《353》
忽忽青春客里休,半生贏得一生愁。
與人會飲從沉醉,是處無家且浪游。
海氣夜迷燈火市,江風(fēng)涼入管弦秋。
不知一枕羈人夢,更上誰家舊酒樓?
【主題】客居福州的羈旅之愁。
26. 臨終詩/李鴻章《41》《28》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
三百年來傷國步,八千里外吊民殘。
秋風(fēng)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作者簡介】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官至直隸總督。
【主題】臨終之言,表達憂國憂民的情懷。
【注釋】國步:國家步人后塵。
27. 恭誦左公西行甘棠/楊昌浚《41》《28》
大將籌邊人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fēng)度玉關(guān)。
【作者簡介】楊昌浚(1825-1897),湖南婁底人,晚清將領(lǐng)。《369》人作尚?!?30》作大將西征尚未還。
28. 甲辰五月二十日絕筆/翁同龢《23》《52》《118》《134》《353》
六十年中事,凄涼到蓋棺。不將兩行淚,輕為汝曹彈。
【作者簡介】翁同龢(1830-1904),江蘇常熟人,官至軍機大臣。
【主題】臨終前對自己一生的概括,抒發(fā)了深沉的感慨和無盡的浩嘆。
29. 江行/翁同龢《23》《30》《353》
風(fēng)帆一片傍山行,滾滾長江瀉不平。
傳語蛟龍莫作怪,老夫慣聽怒濤聲。
【主題】表達不屈不撓勇往直前的精神。
30. 祝母壽詩/慈禧
世間爹媽情最真,淚血溶入兒女身。
殫竭心力終為子,可憐天下父母心!
【作者簡介】慈禧(1835-1908),清西太后。
【主題】為母親富察氏所作的一首祝壽詩。
31. 中秋夜無月/樊增祥《174》《218》
亙古清光徹九州,只因煙霧鎖瓊樓。
莫愁遮斷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
【作者簡介】樊增祥(1846-1931),湖北恩施人,官至兩江總督。
【主題】實寫深夜,暗指國事。1905年在中國東北燃起日俄戰(zhàn)爭之際,慈禧太后卻熱衷于準(zhǔn)備七十大壽。
【注釋】亙古:從遠古到現(xiàn)在。瓊樓:指月亮。《430》今作因。
32. 八月六日過灞橋/樊增祥《23》《30》《174》《191》
殘柳黃于陌上塵,秋來長是翠痕顰。
一彎月更黃于柳,愁煞橋南系馬人。
【主題】運用比喻手法,把柳比喻為女子長顰的翠眉,點出送行人無限凄惋之意,從而表現(xiàn)詩人離別之際的傷感之“愁”。
33. 阻雨謠/孔憲彝《304》
不雨憫農(nóng)夫,既雨愁客子。不惜行路難,為汝老農(nóng)喜。
【作者簡介】孔憲彝,山東曲阜。
【主題】表達憫農(nóng)的思想。
34. 贈梁任父同年/黃遵憲《146》《333》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離分裂力誰任。
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wèi)無窮填海心。
【作者簡介】黃遵憲(1848-1905),字公度,廣東梅州人,官至湖南按察使。近代中國走向世界第一人、詩界革命的一面旗幟。
【主題】表達國家形勢危急,愿意救國奉獻的愛國主義思想。
【注釋】侉(kuǎ):分割。杜鵑再拜源自杜甫“我見常再拜,重是古帝魂”。拜杜鵑表示愛國之心。
35. 山歌/黃遵憲《355》
催人出門雞亂啼,送人離別水東西。
挽水西流想無法,從今不養(yǎng)五更雞。
【主題】抒發(fā)了歌者對將遠走他鄉(xiāng)的情人的難舍之情。
【注釋】《174》今作此。
36. 日本雜事詩/黃遵憲《23》《64》
拔地摩天獨立高,蓮峰涌出海東濤。
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積未消。
【主題】寫日本富士山的雄偉。
37. 三十初度/黃遵憲《6》
學(xué)劍學(xué)書無一可,摩挲兩鬢漸成絲。
爺娘歡喜親朋賀,三十年前墮地時。
【主題】表達而立之年的生日情懷。
38. 大悲寺秋海棠/陳寶琛《23》《353》
當(dāng)年亦自惜秋光,今日來看信斷腸。
澗谷一生稀見日,作花偏又值將霜。
【作者簡介】陳寶琛(1848-1935),福建福州人。直諫被慈禧罷官,后為宣統(tǒng)老師。
【主題】以花自喻,對罷官二十多年重被光緒重用卻遇日薄西山的擔(dān)憂。
【注釋】日:指宣統(tǒng)。作花:返京入職。
39. 題寒江釣雪圖/釋敬安《23》《134》《304》《435》
垂釣板橋東,雪壓蓑衣冷。江寒水不流,魚嚼梅花影。
【作者簡介】釋敬安(1851-1912),湖南湘潭人。為阿育王而焚兩個手指頭,又稱八指頭陀。
【主題】笑對天寒地凍,令人肅然起敬的高僧形象。
40. 與淡云和尚夜話/釋敬安《430》
十年俱老大,一見一傷神。白發(fā)幾人在?青山如夢頻。
兩行燈下淚,三載病中身。何日岳云里,與君還結(jié)鄰。
【主題】寫于作者返回南岳后第二年的1887年,知交之情溢于言表。
41. 重過江畬/釋敬安《430》
鶯啼花落故園春,一樣風(fēng)光獨愴神。
多少故交零落燼,歸來翻似異鄉(xiāng)人。
【主題】對物是人非的感慨。
42. 流水/釋敬安《23》《445》
流水不流花影去,花殘花自落東流。
落花流水初無意,惹動人間爾許愁。
【主題】目睹流水而感悟,草木無情人自多情。
43. 梅花嶺謁史閣部墓/釋敬安《353》
荒草萋萋掩墓門,杜鵑啼斷月黃昏。
欲知亡國當(dāng)年恨,萬樹梅花是淚痕。
【主題】借梅花表達史可法的忠貞氣節(jié)。
44. 十六字令/丁淑媛《355》
聽。窗外如何月有聲。寒無寐,風(fēng)雪正三更。
【作者簡介】丁淑媛,江蘇無錫人,知縣之女,丁紹儀妹。
【主題】借寒夜風(fēng)雪,表達女詞人之寂寞。
45. 從孫觀察公奉差淮安紀(jì)行/張謇《23》
湖田處處鴨闌遮,一片菱花間藕花。
養(yǎng)得鴨肥菱藕足,一年生計抵桑麻。
【作者簡介】張謇(jiǎn)(1851-1926),江蘇南通人。
【主題】一幅湖田風(fēng)景畫。
46. 十一月十四夜發(fā)南昌月江舟行/陳三立《23》《30》《134》《435》
霧氣如微蟲,波勢如臥牛。明月如繭素,裹我江上舟。
【作者簡介】陳三立(1853-1937),陳寶箴子,江西修水人。中國最后一位傳統(tǒng)詩人。聞七七事變,絕食而卒。
【主題】行舟所見,三個比喻,戛然而止。
草草征夫往月歸,今來墓下一沾衣。
百年土穴何須共,三載秋墳且汝違。
樹木有生還自長,草根無淚不能肥。
泱泱河水東城暮,佇與何人守落暉?
【作者簡介】范當(dāng)世(1854-1904),江蘇南通人,屢試不第。
【主題】對亡妻的深情厚誼。
【注釋】草草:憂慮。征夫:自己。往月:上月。大橋:姓吳,妻名。三載句:三年未掃墓有違于你。
錦官城里暫停鞍,紅粉樓頭獨倚闌。
一十二回明月夜,可憐都向客中看。
【作者簡介】楊銳(1857-1898),四川綿竹人,官至軍機章京上行走。戊戌六君子之一。
【主題】抒發(fā)月夜思鄉(xiāng)情。
【注釋】紅粉樓頭:指妻子的閨閣?!?74》客作夢。
碧海沉沉島嶼環(huán),萬家燈火夾青山。
有人遙指旌旗處,千古傷心過馬關(guān)。
【作者簡介】康有為(1858-1927),海南人,官至工部主事。
【主題】詩意慷慨悲涼的愛國主義作品。
山遠水長思若何?竹枝聲里斷魂多。
千重巫峽連巴峽,一片渝歌接楚歌。
【作者簡介】易順鼎(1858-1920),湖南漢壽人,袁世凱稱帝后,任印鑄局長。
【主題】一首綿綿的情歌。
51. 絕句/易順鼎《23》《30》《134》《174》《353》《430》
湖天光景入空濛,海立云垂暝望中。
記取僧樓聽雪夜,萬山如墨一燈紅。
【主題】一幅江南雪夜圖。
52. 夢中/劉光第《23》《174》《302》《353》
夢中失叫驚妻子,橫海樓船戰(zhàn)廣州。
五色花旗猶照眼,一燈紅穗正垂頭。
宗臣有說持邊釁,寒女何心泣國仇。
自笑書生最迂闊,壯心飛到海南陬。
【作者簡介】劉光弟(1859-1898),四川富順人,官至軍機章京行走。戊戌六君子之一。
【主題】中法戰(zhàn)爭失敗后,借寫夢境表現(xiàn)渴望參加反侵略的壯心,譴責(zé)投降派?!咀⑨尅孔诔迹菏浪谘龅拇蟪?,指譏諷李鴻章等人。有說,本沒有道理硬說有理。持邊釁:處理邊境戰(zhàn)事。釁:爭端。寒女:憂國的魯國女子。陬(zōu):角落。
53. 獨夜/梁鼎芬《23》《353》
笛聲幽怨在天涯,但憶春時不憶家。
一月照人凄欲絕,寺墻開滿海棠花。
【作者簡介】梁鼎芬(1859-1919),廣東番禺進士。
【主題】因彈劾李鴻章被貶謝客讀書,寧靜中的孤獨。
54. 漢武帝/曹元忠《23》《353》
從來難再思傾城,千古佳人此定評。
兒女有情終氣短,英雄好色是天生。
玉階羅袂秋無跡,金屋長門賦有名。
垂死猶成鉤弋獄,早知外戚制西京。
【作者簡介】曹元忠(1865-1923),江蘇吳縣人,官至資政院議員。
【主題】寫漢武帝之事,擔(dān)心慈禧像王莽一樣,禍國殃民。
55. 哭臺灣/丘逢甲《23》《41》《146》《191》《377》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作者簡介】丘逢甲(1864-1912),臺灣人,參加孫中山臨時政府。
【主題】表達憂國懷鄉(xiāng)悲憤心情。
【注釋】四百萬:指當(dāng)時的臺灣人。
56. 山村即目/丘逢甲《6》《7》《13》《104》《208》《353》
一角西峰夕照中,斷云東嶺雨蒙蒙。
林楓欲老柿將熟,秋在萬山深處紅。
【主題】寫山村秋雨晚景。
57. 有感/蔣智由《23》《174》《302》《353》
落落何人報大仇,沉沉往事淚長流。
凄涼讀盡支那史,幾個男兒非馬牛!
【作者簡介】蔣智由(1865-1929),浙江諸暨人。與黃遵憲、夏曾佑“近世詩界三杰”。
【主題】喚起反抗精神。
【注釋】落落:稀疏零落。
58. 獄中題壁/譚嗣同《23》《50》《52》《28》《134》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作者簡介】譚嗣同(1865-1898),湖南瀏陽人,維新派主將。其《仁學(xué)》為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xué)著作。
【主題】一首樂觀主義精神的絕筆。
【注釋】張儉、杜根:皆東漢諍臣,人人紛紛庇護他們。橫刀:就義。據(jù)《383》認為:就義前兩個月譚嗣同寫:“三戶亡秦緣敵人愾,勛成犁掃兩昆侖”,昆侖當(dāng)指自己和唐才常。
59. 潼關(guān)/譚嗣同《23》《52》《28》《41》《134》《174》《430》
終古高云簇此城,秋風(fēng)吹散馬蹄聲。
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guān)不解平。
【主題】充滿浪漫主義精神的山水絕句。
【注釋】終古:自古以來。簇:叢聚。河流:指奔騰而過的黃河。束:約束。不解平:不知道什么是平坦。解:懂得。
60. 井陘關(guān)/譚嗣同《383》《430》
平生慷慨悲歌士,今日驅(qū)車燕趙間。
無限蒼茫懷古意,題詩獨上井陘關(guān)。
【主題】1889年,譚嗣同由蘭州去京師途中,經(jīng)燕趙大地之井陘關(guān),表達無限的懷古撫今之意。
61. 有感/譚嗣同《50》《174》《304》《353》《383》《430》
世間無物抵春愁,合向蒼冥一哭休。
四萬萬人齊下淚,天涯何處是神州。
【主題】馬關(guān)條約簽訂一年后的悲憤心情。
62. 夜成/譚嗣同
苦月霜林微有陰,燈寒欲雪夜鐘深。
此時危坐管寧榻,抱膝乃為梁父吟。
斗酒縱橫天下事,名山風(fēng)雨百年心。
攤書兀兀了無睡,起聽五更孤角沉。
【主題】表達夙夜難寐惆悵。
【注釋】苦月:冬月。管寧:三國時魏人,以好學(xué)著稱。名山:名山事業(yè),指著書立說。兀兀:勞苦的樣子。沉:角聲低沉,即天將亮?xí)r。
63. 挽劉道一/孫文《23》《56》《146》《167》
1907年2月3日萍瀏醴起義失敗后
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尚余遺孽艱難甚,誰與斯人慷慨同。
塞上秋風(fēng)悲戰(zhàn)馬,神州落日泣哀鴻。
幾時痛飲黃龍酒,橫攬江流一奠公。
【作者簡介】孫文(1866-1925),字逸仙,號中山。廣東香山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主題】哀悼戰(zhàn)友的詩。
【注釋】半壁句:中國東南半壁數(shù)湘鄂最稱雄險。
64. 初月/趙熙《134》
萬古虛空在眼前,道人心上一燈燃。
青天掛出如溝月,曾照洪荒第一年。
【作者簡介】趙熙(1867-1948),四川榮縣人,官至江西道監(jiān)察御史。以鐵面無私著。
【主題】對初月的贊嘆。
65. 西湖荷花詞/趙熙《143》
老僧湖山曬袈裟,自打山鐘度年華。
見說出家無一事,寺前寺后種荷花。
【主題】對僧人瀟灑自在生活的描寫。
66. 獄中贈鄒容/章炳麟《196》《174》《23》《435》
鄒容吾小弟,被發(fā)下瀛州??旒舻冻p,干牛肉作餱。
英雄一入獄,天地亦悲秋。臨命須摻手,乾坤只兩頭!
【作者簡介】章炳麟(1869-1913),號太炎,浙江杭州人,著名學(xué)者。
【主題】身系牢獄,相互勉勵。
【注釋】被發(fā):披發(fā),指未成年,未到束發(fā)之年。餱(hóu):干糧,革命顧不上吃飯。摻手:執(zhí)手。兩頭;兩人。《369》下作上。
67. 滬瀆感事詩/狄葆賢《23》
江干何處立斜暉,碧草清陰與夢違。
燕子不知巡警例,隨風(fēng)猶得自由飛。
【作者簡介】狄葆賢(1873-1921),江蘇溧陽舉人。
【主題】對人不如燕子的質(zhì)疑。
68. 早梅/寧調(diào)元《23》《149》《353》
姹紫嫣紅恥效顰,獨從末路見精神。
溪山深處蒼崖下,數(shù)點開來不借春。
【作者簡介】寧調(diào)元(1873-1913),湖南醴陵人,討袁被殺。
【主題】贊美梅花高風(fēng)超俗的精神。
69. 讀史感書/寧調(diào)元《6》
投河未遂申徒秋,伏劍應(yīng)期溫次房。
不管習(xí)風(fēng)與陰雨,頭顱尚在任吾狂。
【主題】抒發(fā)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
【注釋】投河句:殷商末年賢者申徒秋不滿現(xiàn)實欲投河而死。東漢溫序字次房,被涼州割據(jù)者隗囂所逼不叛,嘆曰:則令須污土。遂伏劍死。庾信《哀江南賦》:班超生而望返,溫序死而思歸。
70. 讀陸放翁集一/梁啟超《23》《34》《41》《50》《353》
詩界千年靡靡風(fēng),兵魂銷盡國魂空。
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
【作者簡介】梁啟超(1873-1929),廣東新會人。維新運動的先驅(qū)。
【主題】表達對陸游的高度贊揚之意。
【注釋】什九:十分之九。亙古:從古到今。
71. 讀陸放翁集二/梁啟超《23》《50》《353》《430》
辜負胸中十萬兵,百無聊賴以詩鳴。
誰憐愛國千行淚,說到胡塵意不平。
【主題】為陸游鳴不平。
72. 臺灣竹枝詞/梁啟超《34》p367
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樹頭結(jié)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時?
【主題】表達對情郎的思念。
73. 紀(jì)事詩/梁啟超《146》《430》《6》《435》
猛憶中原事可哀,蒼黃天地入蒿萊。
何心更作喁喁語,起趁雞聲舞一回。
【主題】對國事關(guān)心和振興中華的決心。
【注釋】蒼黃:源自《墨子》,本義指絲經(jīng)染色則易變,引申為天翻地覆。蒿:野草,引申為腐敗。喁喁(yú)語:低聲兒女私情。
74. 出塞/徐錫麟《110》《430》《435》
軍歌應(yīng)唱大刀環(huán),誓滅胡奴出玉關(guān)。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作者簡介】徐錫麟(1873-1907),浙江紹興人。刺殺恩銘就義。
【主題】一首慷慨悲壯的邊塞詩。
75. 中元節(jié)自黃浦出吳淞泛海/陳去病《23》《30》《321》《353》《430》
舵樓高唱大江東,萬里蒼茫一覽空。
海上波濤回蕩極,眼前洲渚有無中。
云磨雨洗天如碧,日炙風(fēng)翻水泛紅。
唯有胥濤若銀練,素車白馬戰(zhàn)秋風(fēng)。
【作者簡介】陳去?。?874-1933),江蘇蘇州人,南社創(chuàng)始人。
【主題】號召志士反清興漢。
【注釋】大江東:蘇軾《念奴嬌》首句“大江東去”。胥濤:洶涌的波濤。伍子胥被殺后“乘白馬素車,立于潮頭之上”,助越軍滅吳。
76. 詠針/文映江
千錘百煉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
眼睛長在屁股上,只認衣裳不認人。
【作者簡介】文映江(1874—1950),四川射洪人。麻子。文蓋通場,字丑八縣。
【主題】詠物詩。對勢利小人嘴臉的描繪。
77. 對酒/秋瑾《23》《41》《110》《146》
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作者簡介】秋瑾(1875-1907),浙江紹興人,鑒湖女俠。
【主題】抒發(fā)革命的豪情壯志。
78. 黃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見日俄戰(zhàn)爭地圖/秋瑾
萬里乘風(fēng)去復(fù)來,只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消憂國淚,救時應(yīng)仗出群才。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主題】發(fā)誓死不屈的愛國主義情懷。
【注釋】萬里乘風(fēng):指海上航行,暗用宗愨“愿乘長風(fēng),破萬里浪”典故。攜春雷:指像春雷般的救國之道。《23》《70》《50》《52》《174》《191》
79.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秋瑾《23》《50》《30》《191》
漫云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fēng)獨向東。
詩思一帆??臻煟瑝艋耆龒u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里度春風(fēng)。
【主題】表達獻身革命的決心和信心。
80. 滿江紅/秋瑾《121》《146》《177》《218》《321》
小住京華,早又是中秋佳節(jié)。
為籬下黃花開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殘終破楚,八年風(fēng)味徒思浙。
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
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
俗子胸襟誰識我?英雄末路當(dāng)磨折。
莽紅塵何處覓知音?青衫濕!
【主題】表達若想有所作為,必須經(jīng)受挫折的豪情和知音難覓的情懷。
【注釋】秋容如拭:秋色明凈,就像剛剛擦洗過。四面歌殘終破楚:列強逼近,中國前途危殆。八年局:八年來空想著故鄉(xiāng)浙江的風(fēng)味??鄬z:苦苦地讓我。蛾眉:美女。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還,仍然。未:不。屑:顧惜,介意。烈:剛正,不輕易屈服。熱:激動。莽:廣大?!?34》作常因人熱。
81. 鷓鴣天/秋瑾《110》《177》
祖國沉淪感不禁,閑來海外覓知音。
金甌已缺總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嘆飄零。關(guān)山萬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
82. 挑薺女/錢振鍠《23》
蓬頭小女茅房住,東方明時挑菜去。
春寒少雨土脈堅,星星薺菜小如錢。
腹空惟有隔宵粥,日高挑得盈筐綠。
市人持稱不容情,兩則有余斤不足。
得錢與母持換米,明日提筐還早起。
【作者簡介】錢振鍠(1875-1944),湖南常熟,官至刑部尚書。
【主題】此詩為《名山集》在常熟廣為流傳。對勞動人民的描寫。
83. 月下寫懷/陳衡恪《23》《124》《353》
叢竹綠到地,月明影斑斑。不照死者心,空照生人顏。
【作者簡介】陳衡恪(1876-1923),陳三立之子,吳昌碩弟子。
【主題】悼念亡妻。
84. 紅豆詞/王國維《23》《217》
南國秋深可奈何,手持紅豆幾摩挲。
累累本是無情物,誰把閑愁付與他。
【作者簡介】王國維(1877-1927),浙江海寧人。首創(chuàng)紅學(xué)研究者。
【主題】追詰紅豆比喻相思的由來,對其仰慕。
【注釋】古音他讀(tuō)
85. 八月十五夜月/王國維《30》《23》《174》《218》《392》
一點靈藥便長生,眼見山河幾變更。
留得當(dāng)年好顏色,嫦娥底事太無情?
【主題】責(zé)備嫦娥的自私,表達對亂世的憤懣。
86. 蝶戀花/王國維《152》《177》《335》
閱盡天涯離別苦,不道歸來,零落花如許。
花底相看無一語,綠窗春與天俱暮。
待把相思燈下訴,一縷新歡,舊恨千千縷。
最是人間留不住,朱顏辭鏡花辭樹。
【主題】表達這首詞一改前人寫重逢之喜,而抒重逢之苦,富有濃厚的悲劇色彩。
【注釋】1905年春天,長期奔走在外的詞人回到家鄉(xiāng)海寧。夫人莫氏原本就體弱多病,久別重逢,只見她面色更顯憔悴,不禁萬分感傷而作。
87. 早行/楊圻《23》
野月窺人紅葉間,一肩行李出柴關(guān)。
誰憐馬背雕鞍重,愁夢多于淮上山!
【作者簡介】楊圻(qí)(1877-1941),江蘇常熟人。吳佩孚秘書。其《檀青引》與白居易《長恨歌》、吳偉業(yè)《永和宮詞》鼎足。絕代風(fēng)華,梅村在世。【主題】寫羈旅之愁思。
【注釋】柴關(guān):柴門,指村舍。
88. 壬子元日/于右任《377》
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
低徊海上成功宴,萬里江山酒一杯。
【作者簡介】于右任(1879-1964),陜西三原人舉人。
【主題】表達革命意志不屈的的愛國情愁。
89. 辭世歌/于右任《118》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xiāng);
故鄉(xiāng)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主題】對祖國的深深思念之情。
90. 歲暮雜感/吳祿貞《23》
乘槎直達滄溟東,家在瀟湘云夢中。
錦瑟年華悲逝水,籌邊事業(yè)等雕蟲。
劍橫玉塞昆侖月,馬渡陰山瀚海風(fēng)。
三十功名塵土耳,一江冰雪笑漁翁。
【作者簡介】吳祿貞(1880-1911),湖北云夢人,辛亥革命烈士。孫中山稱之蓋世之杰。
【主題】抒發(fā)歲月蹉跎壯志未酬的情感。
【注釋】等雕蟲:清廷不重視邊防,故工作等同于微不足道。
91. 送別/李叔同《241》《286》《317》《377》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fēng)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
【作者簡介】李叔同(1880-1942),天津人。弘一法師。
【主題】寫人間的離別之情。
【注釋】李叔同大雪紛飛送別好友許幻園,許說“叔同兄,我家破產(chǎn)了,咱們后會有期?!闭f完揮淚而別,連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nèi),把門一關(guān),含淚寫下《送別》。
92. 哀沈陽/馬君武《167》《321》
趙四風(fēng)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正當(dāng)行。
溫柔鄉(xiāng)是英雄冢,哪管東師入沈陽。
【作者簡介】馬君武(1881-1940),廣西桂林人。廣西大學(xué)首任校長。北蔡南馬。
【主題】譏諷張學(xué)良耽于玩樂,導(dǎo)致沈陽陷落。
【注釋】發(fā)表于1931年11月20日的上?!稌r事新報》。詩中的三個美女:趙四小姐趙一荻、朱啟鈐的五小姐朱湄筠、電影皇后胡蝶。當(dāng)行:指本行。
93. 京都/馬君武《23》
山深三月猶微雪,林密長宵覺峭寒。
圖籍縱橫忽有得,神思起伏渺無端。
百年以后誰雄長,萬事當(dāng)前只樂觀。
欲以一身撼天下,須于平地起波瀾。
【主題】表達革命風(fēng)云當(dāng)前,知識青年積極報國的決心。
【注釋】1906年作于日本。峭:尖利。圖籍:圖畫與書籍。
94. 自嘲/魯迅《69》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
【作者簡介】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
【主題】此詩是贈給柳亞子的抒情詩。從自己深受迫害迸發(fā)出的憤懣,揭露和抨擊當(dāng)時國民黨的血腥統(tǒng)治,展現(xiàn)作者的硬骨頭性格和勇敢堅毅的戰(zhàn)斗精神。
【主題】華蓋:星座名,命運中犯華蓋星運氣就不好。漏船載酒:《晉書》典故:得酒滿數(shù)百斛……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中流:河中。孺子牛:齊景公典故。躲進句:躲進小樓,有個一統(tǒng)的小天下。
95. 剝崔顥黃鶴樓詩吊大學(xué)生/魯迅《69》
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復(fù)返,古城千載冷清清。
專車隊隊前門站,晦氣重重大學(xué)生。
日薄榆關(guān)何處抗,煙花場上沒人驚。
【主題】深刻揭示了反動當(dāng)局盜運文物,放棄古城,實行不抵抗的政策。
【注釋】闊人:國民黨官僚。1932年劉復(fù)等教授聯(lián)名撤除一切軍事設(shè)防,宣布北平為文化城?;逇庵刂卮髮W(xué)生:古物搬遷,不準(zhǔn)大學(xué)生逃亡。
96. 無題/魯迅1931《69》
慣于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主題】1931年2月,魯迅得知柔石等人遇害的消息后所寫。見于《南腔北調(diào)集·為了忘卻的紀(jì)念》,為悼念“左聯(lián)”五烈士而作。
【注釋】挈(qiè)挈、將:提攜。婦:指許廣平。慈母:泛指當(dāng)時受迫害革命者的母親。城頭:指南京。刀叢:指國民黨的迫害政策。無寫處:無處可發(fā)表。緇(zī)衣:即黑色的衣服。
97. 題三義塔/魯迅1933《69》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里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nóng)人共建。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殘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斗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詩后跋】西村博士于上海戰(zhàn)后得喪家之鳩,持歸養(yǎng)之,初亦相安,而終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題詠,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爾。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一日魯迅并記。
【主題】一首高亢激越的國際主義贊歌。魯迅借埋鴿而建的塔冢,生發(fā)出一個巨大深廣的主題,揭露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的侵略,更把日本人民和日本帝國主義者嚴(yán)加區(qū)別,指出兩國人民情如兄弟,展示隨時間推移,中日將友好下去。
【注釋】日本畫家西村真琴在上海三義里戰(zhàn)火中得到一只無家可歸的鴿子,就帶到日本,鴿子郁郁不樂而死,日本農(nóng)民以為他思鄉(xiāng)而死,取其墳?zāi)篂椤叭x塔”。魯迅為之題詩。三義:鴿子名。奔霆:指飛機扔下的炸彈。飛熛(biāo):指槍彈。大心:寬厚的心。瀛洲:指日本。斗士:指中日兩國的反法西斯戰(zhàn)士??沽鳎嚎箵舴ㄎ魉鼓媪?。劫波:佛教語,指災(zāi)難如波。泯:消去。
98. 亥年殘秋偶作/魯迅《69》
曾驚秋肅臨天下,敢遣春溫上筆端。
塵海蒼茫沉百感,金風(fēng)蕭瑟走千官。
老歸大澤菰蒲盡,夢墜空云齒發(fā)寒。
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
【主題】1935年創(chuàng)作,贈與好友許壽裳。充滿對國破民艱的憂郁,又含有對未來的希望。
【注釋】敢遣句:怎敢違心地用筆去贊美春天的溫煦呢?沉百感:沉指深沉,言百感交集。走千官:無數(shù)官員從河北逃跑。菰(gū)蒲:菰、蒲,都是指水草。菰蒲盡:表示老了無處可歸??赵疲嚎罩性评?,高處不勝寒,所以感到齒發(fā)寒冷。竦聽:伸直身子傾聽。闃(qù)寂:靜寂。
99. 秋夜有感/魯迅《69》
綺羅幕后送飛光,柏栗叢邊作道場。
望帝終教芳草變,迷陽聊飾大田荒。
何來酪果供千佛,難得蓮花似六郎。
中夜雞鳴風(fēng)雨集,起然煙卷覺新涼。
【主題】概述國民政府統(tǒng)治者腐化墮落生活,他們對革命文化的嚴(yán)重摧殘,表現(xiàn)作者與他們斗爭的決心。
【注釋】寫于1934年9月。綺羅句:官員奢侈淫蕩,在國難民苦時混磨時光。飛光:飛逝的時光。李賀《苦晝短》:“飛光飛光,勸爾一杯酒?!卑乩鯀策叄涸瓰楣┓钌缟竦胤剑酥感虉?。望帝:指杜鵑。芳草:賢人君子。杜鵑啼時已至春末,群芳萎謝。迷陽:荊棘?!肚f子》:迷陽迷陽,無傷吾行。酪果:指供品。即無何供品可以供奉千佛。難得句:也只能難為如梅蘭芳這樣的藝人了。六郎:指面如蓮花的梅蘭芳。雞鳴:《詩經(jīng)》言世亂而思念賢才。集:集中。然通燃:點燃。新涼:新秋的涼意。
100. 贈人/魯迅《69》
明眸越女罷晨妝,荇水荷風(fēng)是舊鄉(xiāng)。
唱盡新詞歡不見,早云如火撲晴江。
【主題】寫一因旱災(zāi)而背井離鄉(xiāng)的農(nóng)村女子,靠賣唱糊口為生,四處流浪,尋找自己失散的親人,但最終也沒有找到。
【注釋】寫于1933年,兩首詩是寫贈日本友人森本清八的。罷晨裝:即不梳裝打扮。荇水荷風(fēng):泛指江南水鄉(xiāng)秋景。舊鄉(xiāng):故鄉(xiāng)。劉禹錫《踏歌詞》: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旱云句:寫江南數(shù)省旱象之慘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