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注重歷史的國家,歷朝歷代都會設置史官,史官通過記錄史實,記錄國家大政和帝王言行,給后人予明鑒的作用,給君王懲戒作用,來制約當朝的政治,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在古代有一些史官撰寫的史書被稱為正史,還有一些同樣由史官撰寫的史書卻因為各種原因而被稱為野史,甚至是'偽書',今天我們所講的《竹書紀年》就是一本這樣的史書。
《竹書紀年》是一部由春秋時期晉國史官和戰(zhàn)國時期魏國史官所作的一部古書,于西晉武帝時期,汲郡(今河南汲縣)人不準盜發(fā)戰(zhàn)國時期魏襄王(或曰魏安釐王)的墓葬發(fā)現(xiàn)。此書通篇以編年體成文,故整理者將其定名為《紀年》。又因其文刻于竹簡之上,又名《竹書紀年》亦稱《古文紀年》《汲冢紀年》等。
由于西晉時期被發(fā)現(xiàn),所以是唯一留存的未經(jīng)秦火的編年體通史,但流傳自宋代散佚,明代又突然現(xiàn)世,明代的版本又叫'今本'《竹書紀年》,但由于現(xiàn)世較晚,研究者多以其為偽書。而還有一個版本叫'古本'《竹書紀年》,是輯佚歷代《竹書紀年》的文段而成,比較真實可信。
《竹書紀年》與《史記》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主要是:
1.體例不同:紀傳體通史和編年體通史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分12本紀,10表,8書,30世家,70列傳,共130篇,五十二萬余字,記載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太初四年長達3000年左右的歷史,對此后的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采用這種體裁撰寫。
《竹書紀年》是一部編年體通史,全書共13篇,按年編次,敘述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zhàn)國的歷史,春秋時期周平王東遷后,用晉國紀年,戰(zhàn)國時期三家分晉后,用魏國紀年,至魏襄王20年為止,上下記載了89位帝王、1847年的歷史。
2. 內(nèi)容不同
《竹書紀年》與《史記》在內(nèi)容上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列舉三方面:
(1) '堯舜禹的順利禪讓'與'堯幽囚,舜野死'
儒家經(jīng)典著作《尚書》里記載:'昔在帝堯,聰明文思,光宅天下。將遜于位,讓于虞舜'?!妒酚洝凡坏^承了《尚書》的說法,還且詳細記載了堯'禪讓'于舜的具體原因和經(jīng)過,堯舜禪讓被傳為千古傳頌。
但是《竹書紀年》卻顛覆了這種記載:
'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于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于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堯并非主動傳位,而是被權臣舜幽禁致死;同時還記載了舜也并非主動傳位,而是被權臣禹放逐遠方而死。
但編者認為《竹書紀年》的說法不能證明歷史事實就是如此。畢竟,夏朝是否存在都存在著疑問,更何況更早的堯舜時代。堯舜無論是禪讓還是被篡位,畢竟都是未被證實的遠古傳說。
(2) 賢臣伊尹與伊尹篡位,太甲殺伊尹
據(jù)《史記》記載,伊尹是商朝賢臣,'伊尹放大甲于桐'之后,'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三年之后,又迎歸'而授之政'。但是《竹書紀年》卻記載'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又云'放太甲七年,太甲潛出自柄,殺伊尹'把伊尹塑造成叛臣。
但甲骨文為我們提供了可以判斷是非的證據(jù)。根據(jù)甲骨文的記載,伊尹一直被商王室所祭祀,伊尹的子孫擁有自己的封地—黃國,終商之世,未曾斷絕。所以,太甲殺伊尹這個事情,純屬子虛烏有。
(三)平王東遷與兩王并立
根據(jù)《史記》的記載,西周滅亡之后,周平王東遷洛邑,建立東周。但是《竹書紀年》和其記載迥異。與平王并存的,還有一個'攜王'。兩個周王相爭。最終,周平王消滅了攜王,確立了其王位。近些年來的出土文獻,如《清華簡》,其對兩周之際歷史的記載和《竹書紀年》大致相似,為'兩王并立'的真實性進一步提供了依據(jù),但是還有待考證。
所以,綜上來看,三部分內(nèi)容,一真一假,一個是傳說。所以《竹書紀年》只是代表了那時候的晉、魏兩國的官方史觀,具體內(nèi)容必須辯證性考辨。
3.儒家思想代表巨作和受到儒家排斥
《史記》被史學家一直稱為正史,司馬遷本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史記》大量記載和表彰了那些忠孝結義之士的美德和事跡,宣揚了儒家的'仁義'學說,是儒家思想的代表巨作。
《竹書紀年》顛覆了以儒家歷史觀為根基的《史記》系統(tǒng),書中關于'堯舜的禪讓說'、'益干啟位,啟殺之'、'太甲殺伊尹'、'文王殺季歷'等記載,不僅《史記》內(nèi)容不同,而且價值取向相異。所以遭到受到儒家排斥,甚至受到后世儒家的極力禁毀。
4、如何評價《竹書紀年》史學地位
《竹書紀年》雖然有不少地方和傳統(tǒng)記載不同,但是比較接近歷史真相,有的記載還與甲骨文、金文記載吻合,秦始皇'焚書坑儒'后,戰(zhàn)國時期的史書基本沒有保存下來,但《竹書紀年》被發(fā)掘后,人們得到了關于戰(zhàn)國時期的新史料,知道了很多新內(nèi)容,可以修正《史記》的許多內(nèi)容的錯誤, 可以作為歷史的補充;而且《史記》只記載了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算起。而之前的歷史,《史記》中并未有系統(tǒng)性的時間記載?!吨駮o年》使用了上古的紀年方法'天干地支'法,因此有時間線條,這樣就可以給專家利用歷法推算及結合考古測年來進行斷代。
而且通過《竹書紀年》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史學在儒獨白話語體系中有意模糊甚至歪曲的歷史真相,為后人修史、探索歷史的真實帶來啟迪,因此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一往文學作者:戴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