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本題而言,是問山海關之戰(zhàn),李自成為何戰(zhàn)敗,不是問明末李自成起義失敗原因,我想有以下幾點原因:
1.主觀作戰(zhàn)意志不強。1644年3月18日,起義軍攻入北京,明朝崇禎帝自縊于煤山,明朝滅亡,此后一個多月,李自成整日忙碌的都是準備登基當皇上,過皇帝癮。大將劉宗敏忙碌的是嚴刑拷打明朝的官員,搜羅金銀財富,中飽私囊。宰相牛金星則整日坐八抬大轎,整日拜會老鄉(xiāng),儼然太平盛世的宰相作風。全然不顧江南有大批的明王朝軍隊以及守衛(wèi)山海關的吳三桂的部隊,還有關外清軍在虎視眈眈。等到知道吳三桂投降清軍后,4月13日,匆匆率軍20萬討伐,剛一接仗,便被擊敗。4月29日,便匆匆逃離北京。
2.客觀戰(zhàn)略戰(zhàn)術缺乏。4月21日,李自成率部與吳三桂交戰(zhàn),占得上風,卻不知防備清軍多爾袞的部隊偷襲,致使吳三桂與清軍連兵作戰(zhàn),李自成與吳三桂兩邊本已斗的各自疲敝不堪,清軍有生力量一加入,李自成自然不能抵敵。
3.軍隊戰(zhàn)斗力低下。李自成起義于陜西,西北地區(qū)為他的根據(jù)地,為守住這些根據(jù)地,留下了很多軍隊守衛(wèi),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后,一路上收編了很多明朝的軍隊,沒有好好消化整頓,軍隊中人心不齊,戰(zhàn)斗力不強。而守衛(wèi)山海關的吳三桂本來就有近10萬軍隊,投降滿清后,清軍八旗子弟基本上多騎兵,戰(zhàn)斗力極強。所以,李自成的軍隊打敗仗就是意料中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