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上一期我們回顧了歷史上壞血病是如何徹底根治的,維生素C成分又是如何被發(fā)現(xiàn)的。這期,作者為我們講述維生素C與普通感冒、癌癥的有趣故事,今天故事的主角是萊納斯·鮑林。
01
大約在1935年,關于維生素C與免疫功能關系的報道開始出現(xiàn)。以往維生素C經(jīng)常被用來治療肺炎、百日咳和風濕熱。然而,1938年《美國醫(yī)學會雜志》上發(fā)表的一篇綜述文章說,并未發(fā)現(xiàn)維生素C對上述這些疾病有治療價值。
關于維生素C的「強大」作用,我們不能不提到萊納斯·鮑林。他曾經(jīng)兩次獲得「諾貝爾獎」,一次是1954年的化學獎,一次是1962年的和平獎。鮑林,既是出名的科學家,又是改變世界的政治活動家。1970年,他出版了一本書,叫做《維生素C與普通感冒》。書中提倡每天吃幾克(幾千毫克)維生素C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公眾反響空前,一時間,藥店維生素C補充劑的貨架被一掃而空。很顯然,大家都是沖著這位「諾貝爾獎」得主認可的、天然的、無害的、無需醫(yī)生配方的、能預防感冒的這種東西去的。不過,正如很多電視廣告所講的那樣,「慢著,好處還不止這些呢!」除了可以預防感冒,鮑林教授認為,維生素C對腰背部疾患和心臟病還有好處,總之好處多得數(shù)不清。
02
而當時醫(yī)學界對維生素C與普通感冒的關系反響并不熱烈。業(yè)界的評論觀點也褒貶不一。幾乎所有醫(yī)學科學家的評論都提出了同樣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像鮑林這樣有地位的科學家會去主動接近普羅大眾?盡管他的觀點沒有可信根據(jù),但還是被成百上千萬的民眾不假思索地全盤接受了。有的批評者們認為,答案就在鮑林本人的自負心態(tài),加上為了那本書能給自己帶來影響力。我個人的看法則是,鮑林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迫使醫(yī)學界對他維生素C能夠預防或治愈癌癥的猜想進行充分驗證。如果這是他的本意,那么他還真就達到目的了。從1972年1月份開始的三年時間里,多倫多大學的特倫斯·安德森及其同事們進行了一系列大規(guī)模的臨床實驗。他們征集了幾千人的志愿者參與實驗。實驗劑量最高達每天5000毫克。實驗結束,通過收集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研究者們得出了結論。這個結論,可以說是相當?shù)刈煜铝羟榱耍壕S生素C不能預防感冒,但稍微地減輕了感冒的嚴重程度。
一篇綜述文章指出,沒有發(fā)現(xiàn),維生素C對各種感染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有治療價值,這篇綜述的時間是1938年。75年過去了(2013年),著名的英國科克倫協(xié)作網(wǎng)(Cochrane Group),對當時所有的可能證據(jù),又做了一次綜述,這次結論的語氣要比之前的溫和些:雖然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維生素C可以治療感冒的任何證據(jù),但「也許對短時劇烈的體育鍛煉有點好處」。這后半句話的依據(jù)來自對馬拉松運動員、滑雪者以及在亞北極地區(qū)士兵訓練的相關研究。維生素C對普通感冒的病程及嚴重程度的療效證據(jù),還存在很多互相矛盾之處。在指出了這點之后,該研究小組進一步溫和地建議,「根據(jù)感冒患者的個體情況還是值得試一試的,看看維生素C是否對自己有好處?!箤Υ瞬⒎侨巳送?,但目前也只能這樣了。目前只能說,我們對事實真相的接近程度還跟從前一樣。
03
雖然普通感冒也不是小事,但跟癌癥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因此,鑒于癌癥的可怕以及常常無法治愈的事實,那種認為維生素C能夠治療癌癥的想法,還是值得我評論幾句。1971年,蘇格蘭洛門賽德灣區(qū)利文谷醫(yī)院的一位醫(yī)生伊萬·卡梅倫開始用維生素C治療癌癥。他如此推理:維生素C可以強化正常組織的「細胞間基質」,從而有助于「抵擋惡性腫瘤的入侵」。采用的治療劑量范圍是每日1萬毫克到5萬毫克之間。研究結果聲稱,對所有癌癥都有一些正面作用。不出所料,卡梅倫醫(yī)生的說法引起了萊納斯·鮑林的注意。
一家維生素C的生產公司很想推廣該藥的使用范圍。有一段時間,他們靠發(fā)行一份叫作《良藥指南》的小報來介紹藥品。用該公司的話來說,這份小報「是專門為美國醫(yī)生的候診室準備的,以便他們在開處方的時候,向患者們介紹有關藥物、維生素以及食品的準確信息」。其中1975年6月的一期報紙,就是維生素C??T谶@期的報紙上,萊納斯·鮑林說:「一位蘇格蘭醫(yī)生給晚期癌癥患者每天服用1萬毫克維生素C之后,患者都有所好轉,也活得更久。在有100名患者參加的對比實驗中,這位蘇格蘭醫(yī)生還聲稱患者的長期存活率提高了50倍。」鮑林所指的這位蘇格蘭醫(yī)生,顯然就是伊萬·卡梅倫醫(yī)生。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鮑林和卡梅倫二人聯(lián)手,在權威的《美國國家科學院論文集》中聯(lián)合發(fā)表了三篇文章。他們在這些文章里說,「很顯然,用抗壞血酸鈣來治療晚期癌癥患者,對于延長患者生命方面的確有價值……若在早期癌癥的治療方案中增加抗壞血酸鈣,效果可能會更好,能增加好幾年的存活時間。」
04
在美國,政府出錢資助醫(yī)學研究項目的立項過程,往往一半是出于政治考慮,一半是出于科學判斷。在正常情況下,卡梅倫醫(yī)生在英國蘇格蘭所做的那些研究工作,一般來講,是不會受到美國醫(yī)學界的絲毫關注的,是不會引起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關注的。因為卡梅倫醫(yī)生的研究,從實驗設計到實驗執(zhí)行都十分拙劣,沒人會把它當一回事。但由于鮑林的公開支持和大力鼓吹,使得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倍感壓力,不得不進行一次全面實驗。于是,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就與位于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的梅奧診所簽訂了合同,委托他們進行相關研究。
梅奧診所的實驗結果發(fā)表在1979年9月29日的《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報告的作者是愛德華·T·克里根、查爾斯·G·莫特爾兩位醫(yī)生及其同事們,題目為《大劑量維生素C對晚期癌癥患者有益的假說是無效的》。他們實驗了大約150名患者,隨機使用安慰劑和1萬毫克維生素C。他們采用的是「雙盲實驗」,即患者和醫(yī)生都不知道誰使用了安慰劑,誰使用了維生素C。實驗結果揭曉,發(fā)現(xiàn)參試患者在不良反應、癥狀改善以及存活時間等方面沒有差別。
那又該如何解釋,卡梅倫醫(yī)生的結果與「梅奧診所」的結果會如此不同呢?一個很有意思的答案,也許就在「梅奧診所」的那27名患者身上。有27名患者一開始也參加了那個雙盲實驗,但后來改變主意退出了,既沒有接受安慰劑也沒有接受維生素C。結果這27個人的總體存活時間,要比那些參加了雙盲實驗的人短了一半。這個現(xiàn)象的原因還不清楚。但問題的關鍵在于,如果拿這27個人,與那些使用了維生素C的參試者相比,那么維生素C似乎應該使存活時間延長一倍才對,然而實際上,維生素C啥作用也沒起。
萊納斯·鮑林對「梅奧診所」的結果與卡梅倫醫(yī)生不符的解釋是,他們所實驗的患者人群不一樣。他給克里根和莫特爾醫(yī)生寫了信,信中說,卡梅倫在蘇格蘭實驗的100名患者當中,只有兩人接受過事前藥物治療和只有20人接受過放射治療。他的意思是,「事前藥物治療會抵消維生素C的作用」。作為有良心的科學家,克里根和莫特爾兩位醫(yī)生,只能這樣給他回了一句,按照鮑林的說法,他們的患者人群確實不同。
05
鮑林對維生素C的信念絲毫沒有動搖并且故伎重演,跟上次鼓吹維生素C與普通感冒一樣,這回他再一次走近普羅大眾,鼓吹維生素C與癌癥。1979年,鮑林科學與醫(yī)學研究所出版了一本書,作者就是他本人和卡梅倫兩個,書名為《癌癥與維生素C》。該書兩年后再版,出了平裝版。兩位作者再次信誓旦旦,大劑量維生素C「基本上對所有患者都有價值」。美國及全世界的科學界和醫(yī)學界的權威人士,在懷疑維生素C可以治療癌癥這點上的態(tài)度是一致的。我這樣說,一點沒夸張。但普羅大眾卻都對醫(yī)學界抱有異乎尋常的反感態(tài)度,醫(yī)學界的權威性飽受質疑。再加上,讀了鮑林和卡梅倫那本書的讀者當中,只有極少一部分人知悉梅奧診所的研究結果細節(jié)?!缎掠⒏裉m醫(yī)學雜志》也不是隨便在超市收銀臺附近就能讓廣大公眾看到的。因此,負責癌癥治療的民選政府官員和醫(yī)生們,都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無奈之下,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只好再次求助于梅奧診所。
「梅奧診所」的醫(yī)生們,第二次進行實驗,試圖驗證鮑林和卡梅倫的維生素C說法。第二次實驗的結果報告,發(fā)表在1985年1月17日的《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上。100名晚期結腸或直腸癌患者,參與了實驗,接受1萬毫克維生素C或安慰劑的治療。這一次,還是采用雙盲實驗。根據(jù)上一次實驗的鮑林批評理由,參與本次實驗的患者們,事前都沒有接受過任何抗癌藥物的治療。第二次實驗的結果,確鑿無疑:「患者腫瘤都未見可度量減小,使用維生素C的患者癌變進程速度,與使用安慰劑的患者一樣快,使用安慰劑的患者存活時間,與使用大劑量維生素C的患者一樣長。」
06
有人可能會想,有了「梅奧診所」這兩次直擊核心問題的研究結果,對于卡梅倫和鮑林醫(yī)生提出的維生素C可以治療癌癥的假說,就可以蓋棺定論了吧?但事實并非如此。這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面對著多種癌癥仍然沒有治愈方法,很多人都會去尋求一些未經(jīng)證實的「替代方法」。在尋找的過程中,鼓吹這些「替代療法」的書籍層出不窮,不斷地在給大家打氣。這方面的書籍不僅包括已經(jīng)去世的卡梅倫和鮑林兩位醫(yī)生的原創(chuàng)著作《維生素C與癌癥》,而且還包括從其他后來者口中,不斷重復著的同樣觀點。
我們至今還能看見,有人在討論維生素C與癌癥關系這個問題,還由于第二個原因。那就是人們發(fā)現(xiàn),靜脈注射維生素C可以獲得比鮑林醫(yī)生提倡的大劑量口服高得多的血液維生素C濃度。實際上,卡梅倫醫(yī)生在1991年就發(fā)表過一篇文章,題為「使用維生素C治療癌癥的一種方案」。他在文章中建議,所有癌癥治療都應該從靜脈注射維生素C開始。遺憾的是,直到本書寫作之時,仍沒有跡象表明,靜脈注射維生素C對癌癥有什么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