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770)是唐代著名詩人。唐代文學家韓愈在《調(diào)張籍》中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崩畎?、杜甫,分別代表了唐代詩歌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的高峰。杜詩流行1200多年來,許多篇章,百姓耳熟能詳,已經(jīng)深深滲透到中華民族的血液中。
《九家集注杜詩》,是目前傳世最早的宋代版本,為南宋郭知達編輯,收詩1431首。本書工作底本,采用清代《四庫全書》影抄宋本,乾隆皇帝親自賦詩二首,特別推崇和珍視。本書歷時10年,選用多種宋本,精心對校;用詩韻斷句,新意迭出;辨證失誤,考證謹嚴。書名雖為“九家”,實收南宋之前61家的研究成果,而這些研究著作大多已經(jīng)失傳,皆賴是書得以保存,益顯是書之珍貴。
愛國憂民 矢志不渝
杜甫44歲時,安史之亂爆發(fā)。持續(xù)近8年的叛亂,使唐朝逐步走向衰落。此后的15年間,杜甫在顛沛流離、貧病交加中,艱難地走完了一生。但是他的愛國憂民的情結,始終沒有改變過。
杜甫對安史之亂給以深深地譴責。他在陷落的長安,寫下《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當時天下最雄偉壯美的大都市,淪入敵手,一個“破”字,看到的是破壁殘垣,荒草叢生;昔日輝煌,蕩然無存。他在《北征》中途經(jīng)戰(zhàn)場,親筆寫下“夜深經(jīng)戰(zhàn)場,寒月照白骨”??芍@場戰(zhàn)爭是多么的慘烈!作為一位正直的知識分子,他的祈盼是:“乾坤含瘡痍,憂虞何時畢。”
杜甫的目光,注視著戰(zhàn)爭中的苦難百姓,48歲之時,寫下了著名的三“吏”(《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新安吏抓丁,“青山猶哭聲”。石壕吏“捉人”,“老嫗”愿充軍?!白訉O”陣亡,百家“空巷”。戰(zhàn)爭的殘酷,人民的受難,作者痛徹心脾。
對于取得平叛勝利,杜甫高興得發(fā)“狂”?!皠ν夂鰝魇账E北,初聞涕泣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悲喜交集,噩夢結束,可以回鄉(xiāng)了。
杜甫觀察問題,判斷準確,分析透徹。就在大叛亂前夕,杜甫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就有非常清醒的認識,他寫道:“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本薮蟮呢毟徊罹唷Ⅴr明的階級對立,表達得精準而傳神。而令詩人無比悲痛的是,44歲時前往奉先看望妻兒,“入門聞號咷,幼子饑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幼子沒有吃的,剛剛才餓死。作為官員尚且如此,普通百姓家,早已餓殍遍地。
杜甫的可敬可佩,就在于:雖然窮困潦倒,但常懷“憂民”之心。杜甫49歲,托親靠友,在成都浣花溪建了草堂,有了棲身之所。但是,狂風、暴雨,卷走茅草,“雨腳如麻”,無法棲身,徹夜難眠。而他想到的卻是“天下寒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詩人關心人民疾苦,實為千年師表。
律詩精品 千古傳誦
杜甫是律詩高手,創(chuàng)作了1000多首律詩,實現(xiàn)了格律與內(nèi)容的完美結合。其中的五律、七律、五排、七排、五絕、七絕,很多成為“絕唱”。杜詩的格律運用,如平仄、粘對、拗救、對仗、用韻、字句有定等,莫不得心應手?!肚矏瀾虺事肥挪荛L》中說:“晚節(jié)漸于詩律細?!苯?jīng)過長期探索和實踐,對律詩的規(guī)范和新體的創(chuàng)作,已經(jīng)達到很高的境界。
比如,明朝胡應麟《詩藪·內(nèi)篇》卷五把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譽為“古今七言律第一”。本詩作于杜甫暮年56歲之時?!暗谝弧斌w現(xiàn)在:從格律上說,粘對嚴謹,沒有失粘、失對現(xiàn)象。全詩四聯(lián)對仗,極為罕見。詞性、類別相同,以工對見長。首句入韻,為七律正格;從內(nèi)容上說,“悲秋”之“悲”、“多病”之“病”,寫出作者老病漂泊的痛苦?!盁o邊落木”,雖飽含悲涼;“滾滾長江”,又不失豪氣;從修辭上說,運用比興、象征、對偶、夸張等多種手法,達到情景交融、爐火純青的境界。
杜甫還對律詩進行了創(chuàng)新,一種新的詩體——“吳體”應運而生?!毒偶壹⒍旁姟窐俗⒌摹皡求w”有四首,即《愁》《釋悶》《寄岑嘉州》《曉發(fā)公安數(shù)月憇息此縣》。“吳體”詩是一種平仄相對自由,即允許失粘、失對存在的律詩,并不需要補救?!皡求w”詩來源于吳地“俚俗”之詩,杜甫推而廣之。北宋晚期趙次公尚能準確辨析,清代學者仇兆鰲、黃生已不能正確解讀。
對于杜詩中的新創(chuàng)“拗體”,代表作是《白帝城最高樓》。通過對格律中的平仄、失粘(3字)、失對(7字)、大拗(1次)、孤平拗救(2次)等進行分析,可以知道:全詩用平聲韻,首句入韻,屬平聲尤、侯合韻。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主要是工對。有拗有救,合乎規(guī)定。所以,這是一首標準的“拗體”七律。
勵志為文 雨潤學壇
杜甫博覽群書,才思敏捷;勤奮好學,善于創(chuàng)新,在唐代詩人、學者中極為罕見。
杜甫家學淵源深厚,不僅“奉儒守官,未墜素業(yè)”,而且對于經(jīng)史子集、諸子百家、天文歷法、文字音韻、地理名物等,也多有涉獵。他走出書齋,萬里游學?!白x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乃是杜甫讀書、寫作真實生活的寫照。
比如,杜甫對古代道家、道教文獻極為熟悉,“集注”中引用《老子》《莊子》《列子》《文子》等多次。除此之外,杜詩還記載了鹖冠子、華蓋君、元逸人、李白、魏夫人、葛洪等眾多人物的事跡,充分顯示了杜甫對道家、道教作過精深的研究。
“多師”求教,成就了杜甫。杜詩中說:“別裁偽體親風雅,轉(zhuǎn)益多師是汝師?!崩畎住⒍鸥?,詩壇雙星。李白,年長杜甫11歲,是前輩、老師、偶像、朋友。李、杜曾在洛陽、兗州二次見面。杜甫專為李白寫了8首詩,9處寫到李白。如“白也詩無敵”;“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一斗詩百篇,自稱臣是酒中仙”。在《春日憶李白》中寫道:“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毕M俅瓮畎紫嗑?,再詳細切磋詩歌創(chuàng)作??芍旁娙〉玫某删?,與“多師”關系密切,其中就汲取了李白的詩作精華。
詩歌創(chuàng)作,傳之“千古”,要為世代留下最好的精神財富,這就是杜甫嚴謹?shù)膭?chuàng)作態(tài)度?!杜碱}》寫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繼承曹丕的觀點:“蓋文章,經(jīng)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币约啊?i>三立”的要求,《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就是說,“文章”“立言”,要慎之又慎,成為治世、為文的借鑒和典范。明代王嗣奭《杜臆》說:“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詩》?!?/p>
杜詩寫作,重在創(chuàng)新。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從《詩經(jīng)》到盛唐,代有佳作。如何異軍突起,再領風騷?杜甫描述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僻”,孤僻、古怪?!暗ⅰ保葠?,喜好。這是作者自嘲進入忘我的寫作狀態(tài)?!凹丫洹保褪莿?chuàng)新。一部“集注”,名篇輩出,妙句連連。
比如,杜甫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長篇古體詩、排律。杜詩中20韻的有11篇;30韻的有7篇;40韻的有3篇;50韻的有1篇;100韻的有1篇。而讀者熟悉的《北征》,140句,70韻,全部押入聲韻?!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100句,50韻,亦為入聲韻。眾多創(chuàng)新的長篇詩作,其語言之優(yōu)美、韻律之和諧、史料之豐富、思想之純正,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難以超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