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縣隸屬于河北省唐山市,古稱灤州,總面積 1028 平方千米,總?cè)丝?1萬。是河北省唯一一家集國家衛(wèi)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和全國文明縣城于一身的縣級城市,被評為“中國灤河文化之鄉(xiāng)”、“中國最具投資價值旅游城市”。
一、歷史沿革
1、遼太祖以定州義豐縣(今河北省安國市)民俘戶置灤州,因灤河得名,屬南京道平州。世宗置義豐縣,與灤州同治今縣城。金屬中都路灤州。
2、明洪武二年(1369年)義豐縣省入灤州,屬京師永平府。清因之。
3、1913年降灤州為灤縣,屬直隸省渤海道,次年改屬津海道,1928年直屬河北省。1937年屬晉察冀邊區(qū)。
4、1949年屬唐山專區(qū),1958年并入唐山市和樂亭縣。1960年復(fù)設(shè),屬唐山市。1961年復(fù)屬唐山專區(qū)(1968年改地區(qū))。1962年析南部置灤南縣。1983年劃歸唐山市。
二、地名來歷
《大明一統(tǒng)志》:灤州“因灤河而名”。灤縣因灤州得名。
三、風(fēng)景名勝
1、灤州古城。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灤縣灤州鎮(zhèn)。內(nèi)有北方古街博覽區(qū)、豐盛的傳統(tǒng)民俗旅游區(qū)、原生的灤河文化風(fēng)景區(qū)、地道的北方美食朵頤區(qū)、悠久的北方文化傳承區(qū),本土的宗教文化朝圣區(qū),風(fēng)情的北方婚慶體驗區(qū),正宗的中國古代養(yǎng)生區(qū)等。
2、橫山大覺寺。又名橫山寺、開覺寺,建于明代,位于灤縣灤州古城北2.5公里橫山前半坡,歷史悠久,聲名遠播。寺周層林疊嶂,寺間清凈莊嚴(yán)。原有天然石泉,深數(shù)丈。后人砌石為井,護以石欄。兩峰夾峙,井居其間。凌晨,井上水氣直上,形如煙霧飄渺,故稱橫井浮煙,為古“灤州八景”之一。
3、灤河鐵橋。是中國著名的鐵路工程師詹天佑在110多年前主持修建的灤河鐵路大橋。如今,這座被人稱作“老橋”或“花梁橋”的大橋早已“退休”,但它依然矗立在寬寬的灤河灘上,訴說著中國鐵路建設(shè)的輝煌歷史。
4、巖山文峰塔。位于灤縣新城南5.4 公里,緊傍灤河西岸的巖山頂上。此塔最初建于遼代世宗耶律阮(公元947—951年)時期,清代兩次重修。塔基座由綿石條砌成,上為磚結(jié)構(gòu),共13層,高20米,8角,面南背北。塔的南面有石刻楷書“文峰塔”。左面刻“沖霄漢”,右面刻“凌云梯”。
5、青龍山延古寺。始建于公元六十六年,漢明帝劉莊時代,供奉國教教祖,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古寺廟香火歷史旺盛,神庇眾生。唐貞觀二十一年左翼馬軍總管尉遲恭,字敬德。曾奉旨重修,再塑全身。今唐山企業(yè)家孫宏文先生、方東枚居士,出資重修延古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