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歷史上的“春秋五霸”,我們首先想到的是齊桓公,齊桓公小白在與公子糾的繼位之爭中因為鮑叔牙等人的擁戴而獲勝,在他繼位后,鮑叔牙又向他舉薦了曾經(jīng)擁戴公子糾并且一箭射中桓公衣帶鉤的管仲。
齊桓公不計前嫌,原諒了管仲的射鉤之罪,還讓管仲主持政務(wù),甚至對管仲以“仲父”呼之,足見齊桓公對管仲的信任,在管仲、鮑叔牙這樣的賢臣輔佐下,齊國政通人和,霸業(yè)遂成。
管鮑之交,應(yīng)當(dāng)是君子之交,他們在治國理政方面是有區(qū)別的。管仲善于“藏污納垢”,將非主流進行壓制,以主流來治國;鮑叔牙則是主張“水至清則無魚”,對于非主流主張趕盡殺絕而后快,其實這種想法是不現(xiàn)實的,他沒有想到,善惡美丑都是相對的,兩者必須同時存在,否則,就無法區(qū)分善惡美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