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唐朝,相信不少人腦海中最先想到的都是繁榮、富庶、開放、強大等形容詞,作為我國古代最重要的王朝之一,唐朝在前期也確實配得上這些贊譽。
然而,因為唐玄宗執(zhí)政后期不問政事、肆意放權,安史之亂爆發(fā),唐朝由盛轉衰,此后逐漸走上了下坡路。唐朝的衰落和唐玄宗關系十分密切,所以這位曾帶領唐朝走向極盛的君主飽受批評。
其實,如果只是唐玄宗這一位皇帝統(tǒng)治不當,那么依靠大唐雄厚的家底,用不了多久唐朝還是能夠重回盛世的。但可惜的是,玄宗之后唐朝的皇帝大多能力平庸、缺乏進取心,唐朝也就沒有迎來再度繁榮的機會。
其實最為可惜的,是繼玄宗之后,唐朝出現(xiàn)了一位大昏君,經(jīng)過他的治理,唐朝徹底失去了重回巔峰的機會。他之后的帝王也因為他而再無翻身之力,他便是唐德宗李適。
天寶元年(742),李適生于長安大內的東宮,不過,他卻并不是太子的兒子,而是孫子。十四歲那年,安史之亂爆發(fā),李適跟隨其他皇室成員逃出長安,飽受漂泊之苦。
不久后李適的爺爺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唐肅宗,肅宗在位六年便病逝,皇位被傳給了李適的父親李豫。李豫繼位后,安史之亂也進行到了末期,寶應元年(762),二十歲的李適被封為天下兵馬元帥,在郭子儀等名將輔助下平定了安史之亂。
大歷十四年(779),李豫也因病離世,作為長子又有平叛之功的李適成功繼位,史稱唐德宗。如果光看他的廟號'德',似乎這個皇帝是一位很有品德的皇帝。
然而,德宗的實際作為卻無法與之相匹配。繼位之初,德宗吸取歷史教訓,堅決不許宦官從政,對于文武百官,他都十分信任和重用,一時間朝野上下都對這位新君非常期待。
因為戰(zhàn)亂剛結束不久,很多武將手中還有兵權,于是德宗陸續(xù)采取了一系列將其收回的措施,如將郭子儀尊為太尉、中書令,但剝奪其元帥職務,將其舊將分散到各地擔任節(jié)度使等等。輕松解決對很多帝王來說都非常棘手的兵權問題,人們對德宗的期待越來越大,紛紛認為他能夠帶領唐朝完成中興大業(yè)。
另外,德宗在位之初十分提倡節(jié)儉,他詔告天下減少或停止進貢,還將宮中的伶人、宮女遣散不少。
對于珍禽野獸,德宗也非常疼惜,不但下令各地不得捕捉進貢,還將原本宮中的放歸山林??傊^位之初,唐德宗的種種行為的確給了全天下人唐朝即將再度繁盛的信心。然而,事情往往不會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一帆風順。
建中四年(783),德宗為了削弱地方上節(jié)度使的力量而開展改革,卻遭到了強烈反對,其直接結果便是涇原鎮(zhèn)的士兵發(fā)動叛變,攻陷了首都長安,德宗倉皇出逃,還被叛軍包圍了長達一個月。在這場叛亂中,德宗信任的禁軍統(tǒng)領效率十分低下,反而是自己平日里疏遠的宦官盡力救駕,這對德宗的心理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回到長安,德宗任命宦官竇文場、霍仙鳴為禁軍統(tǒng)領,對于其他宦官也是愈發(fā)重用,如派他們到各藩鎮(zhèn)擔任監(jiān)軍。這些舉措導致了后來唐朝皇帝的皇權深受宦官掣肘,甚至有兩位直接死于宦官之手。
另一方面,在經(jīng)歷逃亡之后,德宗也認識到了錢財?shù)闹匾?,于是他一改?jié)儉作風,要求各地積極上貢,甚至有時還派宦官直接前去強行征收。
皇帝向地方官員索取,地方官員自然是向當?shù)匕傩諒娬髁?,久而久之,德宗的貪欲不見抑制,百姓卻生活凄苦。在本就嚴峻的局勢下,德宗又在火上澆了桶油,這桶油便是奸臣盧杞。
盧杞擅長的事情只有三件,一是溜須拍馬,二是結黨營私,三是橫征暴斂,在靠第一件討取德宗歡心,靠第二件鞏固自身地位后,他便開始做起了第三件事。
德宗任用奸臣盧杞為相,盧杞又派貪婪奸詐的裴延齡掌管財政,此二人為了博德宗歡心在民間興風作浪,搜刮了巨額財產,當時丞相陸贄直言進諫是'侵削兆民,為天子取怨于下',但眼里只有錢的德宗卻反過來將陸贄貶斥。
貞元二十一年(805),德宗病逝會寧殿,享年六十四歲。他在位之初,推行了不少值得稱贊的政策,也讓人們看到了唐朝復興的希望,但他削藩不利,留下了日后藩鎮(zhèn)割據(jù)的隱患;重用宦官,留下了宦官專權的慣例;橫征暴斂,更使得民怨沸騰、民不聊生,他的統(tǒng)治,無疑是導致唐朝無法翻身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