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猴是自然界中最接近人類的動物,這使得人類對聰明伶俐的猴子有一種特殊的親近感。而吳承恩在《西游記》中,描寫的那只大鬧天宮、保護唐僧西天取經的孫猴子,更因其正直、善良和可愛的多重性格受到人們的喜愛。
猿猴在中國文化中出現很早,根據文獻推測,傳說中的西王母很可能就是猴神?!渡胶=洝の鞔稳洝酚涊d:“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毕袢擞形?,頭發(fā)蓬亂,有尖齒,善嘯叫,不正是猿猴的特征嗎?
另外,遠古的動物崇拜與圖騰文化還催生出十二生肖。在干支紀年法中,猴與“申”相配,排行第九,故稱“申猴”。
猴子在中國民俗文化中一方面寓意仕途榮華,另一方面也意味著延年益壽。東晉葛洪所著《抱樸子·對俗》稱:“獼猴壽八百歲變?yōu)樵?,猿壽五百歲變?yōu)楂P,玃壽千歲?!碧貏e是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猿產于川廣深山,其臂甚長,能引氣,故多壽?!边@進一步使得猿猴在古人心目中成為長壽的象征。
猴子入畫在中國繪畫史上由來已久,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從出土的漢畫磚上就可以看到有人玩猴的畫面。據唐代《歷代名畫記》記載,東晉著名畫家戴逵就繪有《胡人弄猿圖》,唐代則有邊鸞的《石榴猴鼠圖》等。
在古代,由于圖騰崇拜和神話傳說等文化基因,猴子一直被奉為吉祥物,是正義和勇敢的化身?!昂铩备驗榘l(fā)音同“侯”,成了官職爵位的代名詞,顯現了人們盼望入仕封侯、吉祥富貴的美好愿望。
在民間繪畫中,以馬、猴入圖(馬上封侯)或蜂、猴(封侯)入圖的比比皆是。流風所及,文人繪畫也概莫能外,歷代畫猴之作屢見不鮮。而猴畫一直是藏家尋覓的藏品,明清以來的名家猴畫屈指可數,其中,“猴瑞”和“靈猴摘桃”已屬珍品,有價無市。民國以來的猴畫也為數不多,大多散落于民間。看來,猴年猴畫肯定是藏界的熱門貨,尤其是名家猴畫作品更為搶手。
文章摘自:上海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