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白釉劃花花卉紋橢圓形枕
金代。長27.7厘米,寬18.7厘米,高11厘米。橢圓形,枕面稍稍出檐,兩端微翹,側(cè)壁近垂直。劃花。直白釉,木光。黃土胎。枕面隨形劃三周邊框線,邊框線內(nèi)劃花卉紋,稍顯草率。底有橫式卓欄“張家造”窯戳。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187、白釉劃花“明昌六年”出檐長方形枕
金代。長28厘米,寬16.5厘米,高9.5厘米。枕面出檐,四側(cè)壁皆為素面白釉。枕面以四條直線為外框,以兩條蓖劃線為里框,里框內(nèi)有蓖劃地及折枝牡丹花。底部有橫式長方框“張家造”窯戳,并墨書“明昌六年六月二十日……”款。
磁縣都黨鄉(xiāng)冶子村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金代。臺座長10厘米,寬17.3厘米,總高米(枕面端部)12.8厘。臥童枕。在一橢圓形臺上,一童子側(cè)臥,手抱花束,用手和膝托頂荷葉形枕面。黃白胎,細而疏松。枕面印花,纏枝牡丹紋,印紋極淺細。童子托座模制。
1987年磁縣觀臺窯遺址發(fā)掘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口徑17厘米,足徑7厘米,高8厘米。圓唇,敞口,深腹,腹壁斜曲,高圈足,挖足過肩,碗底有砂堆支燒痕跡。白袖,木光,施釉不到底。青灰胎。白地褐花,內(nèi)底繪雙圈,內(nèi)書“王”字,是元代磁州窯典型器物。
1976年磁縣南開河村元代木船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趶?7.2厘米,足徑6.6厘米,高8.2厘米。方唇,直口,斜直壁,矮圈足內(nèi)高外低,足心有旋凸,內(nèi)底有一圈形凹陷。無支燒痕。黑釉鐵銹花,釉色漆黑光亮,施半釉,以下施醬黑色護胎釉,護胎釉施至底足。灰褐胎,堅致,有肉眼可見的氣孔。內(nèi)壁近口部用棕色醬彩有規(guī)律地畫兩排豎道紋。
1987年磁縣觀臺窯遺址發(fā)掘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趶?6.7厘米,底徑6.5厘米,高3.5厘米。平沿、曲腹。盤內(nèi)墨書草體“酒”字。字體一氣呵成,縱情放逸,頗具唐代“顛張醉素”之風。
1987年磁縣觀臺窯遺址發(fā)掘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趶?5.4厘米,底徑6.5厘米,高3.6厘米。寬沿,淺腹,短圈足。盤內(nèi)心豎寫行楷“一色好酒”四字。字體拙中見巧。
1987年磁縣觀臺窯遺址發(fā)掘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趶?7。1厘米,底徑6.6厘米,高3.5厘米。板腫唇內(nèi)斂,斜腹微曲,矮圈足。盤內(nèi)和外壁上半部施白釉,泛黃,開細碎片,木光,盤內(nèi)有砂堆支燒痕跡。外壁下半部至圈足施黑褐釉,裹足刮釉?;野滋?,堅致。白地褐花。盤內(nèi)書寫“清凈”二字。書法隨意自然。
征集。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194、白地黑花書“縞使”盤
元代。口徑18厘米,底徑9.7厘米,高2.5厘米。圓唇,寬沿、淺腹,矮圈足。盤內(nèi)滿白釉,盤外沿以下滿黑釉。盤心行書豎寫“縞使”兩字。
征集。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趶?7.8厘米,高4厘米。胎灰白,白釉,敞口,圈足,背面施黑釉,盤邊有黑線為框。器內(nèi)有三道弦紋,豎排行書:“清風細雨,黃花紅葉?!弊煮w俊秀,隸楷相融,瀟灑流暢。
1976年磁縣南開河村元代木船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趶?2.5厘米,底徑6.2厘米,高3.3厘米。圓唇,曲腹,矮圈足,施半釉。盤心三圈內(nèi)繪花卉紋。
1976年磁縣南開河村元代木船一號船出土。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197、白釉書“內(nèi)府”梅瓶
元代。口徑5.6厘米,底經(jīng)12.9厘米,最大腹徑18.5厘米,高33.5厘米。小口,口沿外翻,唇部施黑釉,短頸,豐肩,上腹較鼓,下腹內(nèi)收,隱圈足。肩部斜書“內(nèi)府”兩字。體形豐滿,曲線優(yōu)美。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石區(qū)文物保管所收藏。
元代??趶?.8厘米,底徑14厘米,高34.4厘米。小盤口,口沿外翻,短頸,豐肩,長腹,上腹較鼓,下腹內(nèi)收,近足微外侈,隱圈足。小盤口及瓶內(nèi)為黑釉,頸至底為白釉,肩部斜楷書“內(nèi)府”兩字。造型豐滿,大氣端莊。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二里溝窯址元代層出土。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文物保管所收藏。
199、黑釉劃書“內(nèi)府”梅瓶
元代。口徑6厘米,底徑11.8厘米,最大腹徑20厘米,高35厘米。通體施黑釉。小口,口沿外翻,短頸,豐肩,上腹較鼓,下腹內(nèi)收,隱圈足。肩部劃書“內(nèi)府”二字。造型端莊,體態(tài)豐滿。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私人收藏。
元代??趶?4厘米,底徑22厘米,高51.5厘米。圓唇外卷,口較大,短直頸,圓肩,上腹鼓,下腹斜內(nèi)收,圈足稍外撇。肩頸間貼寬大葉片狀四系。上腹施白釉,兩面相對圓弧形開光,開光內(nèi)繪翹尾展翅飛翔的鳳凰;下腹及圈足施醬釉。體形碩大,繪畫大氣豪放,是一件頗具元代草原風格的典型器物。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出土。河北省邯鄲市博物館收藏。
201、白地黑花書【山坡里羊】散曲四系瓶
元代??趶?厘米,底徑8.2厘米,高36.1厘米。瓶體略呈橄欖形,圓唇,口外侈,短束頸,溜肩,下腹垂,斜內(nèi)收,圈足。肩頸間貼四葉片狀四系,其間繪花草紋。上腹部墨書元代陳草庵【山坡里羊】散曲一首:“晨雞初報,昏鴉爭噪,那一個不在紅塵里鬧?路遙遙,水迢迢,利名人都上長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好;人,不見了?!毕赂辜叭ψ闶┽u釉,上腹白釉泛黃。紅褐胎,堅硬。雖書寫潦草,與陳草庵【山坡羊】散曲原文略有不同,但保存了元散曲實物資料,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彭城鎮(zhèn)出土。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文物保管所收藏。
元代。口徑4.8厘米,底徑8.8厘米,最大腹徑14.8厘米,高16.7厘米。瓶體呈橄欖形,唇口外敞,短頸,肩附葉片狀四系,溜肩,圈足外撇。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肩部褐彩繪雙圈,上腹部褐彩行書一周“遠浦歸帆”四字,為《瀟湘八景》之一,字體厚重有力。瓶體黑白分明,瘦巧纖小,質(zhì)樸無華。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彭城鎮(zhèn)出土。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文物保管所收藏。
元代??趶?.7厘米,底徑9厘米,最大腹徑14.5厘米,高27米。瓶體呈橄欖形,黑色唇口外敞,短頸,肩附葉片狀四系,溜肩,圈足外撇。上半部施白釉,下半部施黑釉,肩部褐彩繪雙圈,上腹部黑彩繪散草紋一周。造型挺拔,繪畫粗獷隨意。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彭城鎮(zhèn)中街出土。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私人收藏。
元代??趶?6.1厘米,底徑25.2厘米,高13厘米。敞口,寬卷沿,斜直壁,淺腹,凹平底,隱圈足。內(nèi)壁施白地黑花。其中沿面飾多條弦線,腹壁上繪兩條弦線,下繪兩組對稱的圖案:一組為纏枝花卉,另一組為喇叭形,內(nèi)繪滿蝌蚪紋。底面雙弦線邊框內(nèi)繪有兩個人物:一人牽著毛驢,一人手拿鞭子騎在毛驢背上。在白釉盆上畫人物是極為稀少的。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直徑44厘米,高12厘米。寬平折沿,沿端上翻,斜直壁,平底。白地黑花。外施黑釉,底部露胎。灰白胎,堅致。盆沿黑彩繪水珠和旋紋;盆內(nèi)壁繪三開光,內(nèi)繪慈姑葉,水波紋為地,開光間填充荷葉;盆底繪對蒂荷花兩朵和一片大荷葉及似蓖紋間以慈姑葉,水波紋為地?;y突出,色彩鮮亮,繪畫生動自然。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私人收藏。
元代??趶?6.6厘米,底徑25.3厘米,高13.5厘米。敞口,寬沿微卷,斜直壁,淺腹,凹平底,隱圈足。內(nèi)壁施白地黑花。腹壁上繪兩條弦線,雙開光內(nèi)繪兩組對稱的圖案:一組為喇叭形,內(nèi)繪兩朵半幅花卉;另一組為細密的水草。底面雙弦線邊框內(nèi)繪飛翔的大雁,雁首前伸,雙腳后揚,疊層描繪,水藻隨水流動而漂動,呼之欲出。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直徑46厘米,高15厘米。寬外卷沿,斜直壁,平底。白地黑花。里施白釉,外施黑釉,底部露胎。灰白胎,堅致。盆內(nèi)壁三開光,內(nèi)繪滿豎向水草,開光間填充簡筆荷葉;盆底畫游魚逐食水草。黑彩色澤深沉,黑白對比強烈,魚兒和水草動感十足,活靈活現(xiàn)。
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qū)私人收藏。
元代??趶?7.5厘米,底徑26.7厘米,高12.5厘米。敞口,寬卷沿,斜直壁,淺腹,凹平底,隱圈足。內(nèi)壁施白地黑花。其中沿面飾多條弦線,腹壁上繪兩條弦線,下繪兩組對稱的纏枝花卉和半幅花朵,底面雙弦線邊框內(nèi)繪魚藻紋圖案。
磁縣中國磁州窯博物館收藏。
元代。直徑36厘米,高15厘米。寬外卷沿,斜直壁,平底。白地黑花,里施白釉,外施黑釉,底部露胎。灰白胎,堅致。盆沿黑彩繪水草和水珠紋,盆內(nèi)壁飾上、下兩組雙弦紋和大面積細密曲線紋,盆底畫游魚逐食水草。形象生動,富于裝飾趣味,黑花色澤淡雅。
1982年河北省廣平縣東張孟村窯藏出土。河北省邯鄲市文物保護研究所收藏。
版權(quán)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