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之谷人智學會議第四天的分論壇上,Torin Finser博士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華德福教師的成長和內在發(fā)展。Torin Finser博士是《學校是一段旅程》《有機管理》的作者,他上午還在生病,不適,下午仍精神奕奕地來到了分論壇的現(xiàn)場。
Torin老師首先介紹了華德福教師的教育與成長,全世界越來越多的華德福學校在誕生,教師隊伍很難跟上,這里就蘊含著危險——走捷徑或讓步。在課堂上會發(fā)生什么呢?蒙臺梭利教育的教師們在實行蒙氏的方法,但卻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也要小心,不要成為假裝的華德福。在華德福教師的教育本質方面,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四點。
Torin
1.看精神;
2.看精神轉向內在;
3.
4.觸碰溫柔的心魂存在。
一周里把這四句記在心里,找出看與觸碰的不同并去感受。學生問為什么把這么簡單的問題反復練習?有時我們作為老師要像孩子那樣,向孩子學習。老師要知道孩子一天都在做什么?他們一天都在看和觸碰。斯坦納讓學生用一周時間冥想,然后從每個人那里收集不同的經驗、體驗。這一周的經驗是老師無法教的。每周一個詩句,練習15周,這樣練習,每個人都和物質是有聯(lián)系的,這是教師教育的目標,有自我覺知,這樣就可以成為我們想成為的老師。
其次要學習藝術。任何藝術形式都可以,畫畫、音樂、戲劇、泥塑。比如繪畫,學生享受繪畫,顏色中包含智慧,畫中也蘊含了孩子的心靈智慧。老師可以通過繪畫了解孩子的狀態(tài)。
第三是用教學大綱滋養(yǎng)孩子的發(fā)展。
最后是變得更有社交性。成為很棒的華德福教師遠還不夠,如果不能和其他教師、家長很好的合作,你會很掙扎。像藝術中需要技能一樣,在社會工作中也需要技巧、技能。每個個體都發(fā)展出很強的個性,在教師團隊中有很偉大的人物,他們都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培訓時,讓這些人一起學習,朝夕相處,面對各種問題。這樣就可以互相學習,每人看自己的同事都當成新同事,用新的眼睛去看。
此外,Torin還回答了大家的提問。
*在籌辦學校過程中,如何與程度不同的家長進行合作?
答:家長分為三類,有想找個好學校的,有自己想學習的,有想深入研究的。第一類家長希望孩子快樂就好,第二類家長想了解學校,第三類家長想學習,可以成為老師。在我們現(xiàn)在的時代,應該尊重人的自由,三種都可以存在。
*如何在公辦學校里介紹華德福教育,培訓教師?
答:Antioch大學不僅有華德福教育系,還有別的課程。華德福教育是很好的營養(yǎng),對所有孩子都好。界限是,老師完全明白華德福教育才可叫華德福教師,否則只是華德福元素,華德福的教育方法可以用到任何地方,當然也需要華德福樣板學校。
*如何看待將各種形式教育放在一起?
答:這件事取決于什么人,怎么做。如果做運動,不能同時做幾種運動。另外從觀察孩子,看這種想法是否可行。
*華德福教育與蒙臺梭利教育教育的相同于與不同?
答:相同點是,他們都希望教育改變世界;他們都強調兒童觀察;都強調與真實的事物工作。不同點是:華德福教育強調創(chuàng)造性做為自我表達的方式,蒙氏強調在既定原則下完成任務;華德福教育強調兒童發(fā)展,大綱根據兒童發(fā)展設計,蒙氏不是用這種方式強調兒童發(fā)展;教師角色不同,學習中,華德福教師是積極參與的帶領者,蒙氏教師傾向于往后站,觀察孩子,有時甚至隔窗看孩子;華德福教師是以人智學作為華德福教育的根基,蒙氏教師不知道蒙氏教育背后的哲學根基是什么。當世界有很多選擇時是很好的事情,選什么樣的教育要靠家長的直覺。
人智學會議記者組
2015年5月2日
編者注:本文轉自美麗的春之谷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