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多古井,如今廣州保留下來的井,最古老的要數(shù)越王井了。越王井在應元路西段(過去叫清泉街),井身全部用石頭砌成,直徑2.1米。相傳是二千一百年前的南越王趙佗所鑿,所以叫越王井。
宋朝有一個叫丁伯桂的番禺縣令,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官,不僅允許老百姓汲用井水,而且還主持修繕了這口井,還用一塊鑿有九個孔眼的石頭復蓋井口,使9個水桶可以同時通過孔眼汲水,既避免了繩索互相纏繞,又避免了水桶互相碰撞,方便群眾。從此百姓也把越王井叫九眼井?! ?/p>
楊孚井也是比較有名的,楊孚井在海珠區(qū)下渡村東約一巷。相傳為漢議郎、《南裔異物志》編寫者楊孚故宅后花園水井。筆者前往探尋時,居民還在使用此井。村民告訴筆者,此井水是從紅砂巖層天然凹穴里流出來的。筆者舀了一碗井水嘗了嘗,水質清冽甘甜,確是好水。村民常用此水淋豆芽菜、養(yǎng)水仙花,長得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