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18年農(nóng)歷新年還有半個月的時間,臨近年關(guān),思鄉(xiāng)情切,在外工作的游子們都盼著可以早些回家過年,可這兩天有個“北大男生12年未回家,拉黑父母,寫萬字長文控訴父母”的新聞,在網(wǎng)絡(luò)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
這個男生叫王猛(化名),從小成績優(yōu)異,是四川某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最好專業(yè)之一的生物專業(yè)錄取,本科畢業(yè)后又成為了美國排名前50名的大學研究生...
然而,這樣一個讓父母很有面子的孩子,卻已經(jīng)有12年沒有回家過春節(jié),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lián)系方式。最近他寫了一封15000余字的長文控訴了父母對他的傷害,喚起了不少網(wǎng)友的心理陰影。
這封長信里,滿是父母對他的“肆意操控”、“沖突”和“炫耀”,他認為,正是父母的過度關(guān)愛以及缺乏親情,讓他沒能樹立足夠的信心。
王猛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才不惜與生他養(yǎng)他的父母徹底決裂?
瘋狂的控制欲
王猛的母親一直傾向于把他關(guān)在家里,喜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小學一二年級時,班里搞文藝演出,班主任要求大家都穿齊膝短褲參加。但王猛的母親不由分說地讓他穿長褲上學,王猛提出帶一條短褲備用,也沒有得到同意。
最后的結(jié)局是,王猛被班主任當眾訓斥。
母親似乎覺得按照自己的審美命令王猛如何穿衣服是一種權(quán)威的象征,可是為了她的“權(quán)威”,犧牲了一個孩子內(nèi)心脆弱的尊嚴。
五六年級時,王猛參加了市里的奧數(shù)比賽后,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件夾被人涂改、劃壞了,滿腹委屈的他回家后卻沒有得到父母的安慰,母親反而說:現(xiàn)在你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了吧!
小時候的王猛沒有得到相對的尊重,父母對他的控制欲也沒有隨著他的長大而減少。
初中升高中時,王猛曾提出去外面的學校讀書,卻被父母要求在他們單位合并的高中上學。盡管后來考上了北大,卻因為社交障礙很難與人正常交往。
即使后來考上北大,遠離家鄉(xiāng),王猛依然被父母“控制”著。在離開家鄉(xiāng)前,家人要求他與北京的大姨通電話,請她多多照顧。
情感的孤兒
在王猛看來,父母只會通過強迫自己達到他們的要求來滿足他們的控制欲,卻從來沒有關(guān)心過他的成長。
小學時,王猛曾遭遇過校園霸凌,和母親說了以后,母親卻讓他“去告訴老師,而且要哭著講”;
小時候因為不會剝雞蛋,他遭到同學和親戚多次的嘲笑。母親從不出來阻攔,導致王猛長期被嘲笑,陷入極度焦慮;
讀高中時,學校調(diào)整了座位,成績優(yōu)異的王猛成了帶動差生的工具,他向父母反映后,卻遭到了父親的打罵:“同桌有什么影響?”“最卑賤的狗才想要什么公平!”
無論是行為、心理還是學習,只要王猛身上出現(xiàn)了讓父母不滿的地方,父母都只會責備他,從不了解原因,更不關(guān)心王猛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
這些都成了王猛心里過不去的坎兒。
在外求學的他,有段時間常常想起這些事,注意力難以集中,于是他去做了心理咨詢。
結(jié)果咨詢師說他幾乎有了創(chuàng)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癥狀。
可他的父母,依然不當回事兒。
12年前,他不再回家過年;6年前,他寫了封“決裂信”給家人,并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聯(lián)系方式;現(xiàn)在的他甚至想去讀心理學的博士,好解決自己因長期壓抑產(chǎn)生的心理問題。
我都是為你好
王猛的15000字長信中,洋洋灑灑都是年少時經(jīng)歷的壓抑和對父母的怨恨,喚起了很多網(wǎng)友的心理陰影。
有人說,現(xiàn)代教育的誤區(qū)就是,體罰教育減少了,語言暴力卻增加了。
很多父母不知道,那些脫口而出的話,也許會給孩子造成難以抹平的傷害。
相信中國的父母都說過“我都是為你好”這句話。這似乎是父母強迫孩子的黃金理由。有了這個理由做前提,他們就能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強迫我們做任何事。
上大學不準談戀愛,是為你好;畢了業(yè)就催你結(jié)婚,也是為你好;
小時候教育你要努力奮斗,是為你好;長大了讓你回家找工作,也是為你好。
我們都說,父母比我們擁有更多的生活經(jīng)驗,作為至親,他們總不會做出傷害我們的事情。
可是有時候,父母認為的好和孩子認為的好,可能是天差地別。
《奇葩說》里,傅首爾說到她給兒子買了兩千多塊的鞋,兒子卻說丑。質(zhì)問她為什么沒有鎧甲勇士的圖案,那才是世界上最帥的鞋,雖然這雙鞋35塊錢一雙。
父母們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替孩子做決定,常常忽略了孩子也是一個有獨立意識的個體。面對你的不領(lǐng)情,他們會想:為什么我為你付出了這么多,你還這么不聽話?
而孩子的想法則是:為什么我都按你的要求做了這么多了,為什么你還不滿意?
小孩子什么都不懂
有些父母認為,對孩子的責任來源于父母的身份,而這個身份也伴隨著某種權(quán)威。中國有句古話講“百善孝為先”,而“孝”在中國的文化語境中往往是和“順”一起出現(xiàn)的,“順從”才是中國親子關(guān)系的關(guān)鍵。
而這種“順從”的根源就是父母至高無上的權(quán)威。
有的父母甚至把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強加在孩子身上,從不在乎孩子內(nèi)心真正喜歡的是什么。
有多少父母,依仗著這種權(quán)威,又打著為了你好的旗號,替你做了人生各種決定,甚至在你成年后,依然控制著你的人生。
因為在他們眼里,你只是個小孩子。
而這句話的言下之意就是,小孩子沒有思想,什么都不懂。
認為小孩什么都不懂的父母,當然也注意不到孩子的敏感和脆弱。
我有個朋友,因為身材有些胖,從小就被媽媽嫌棄,不管在家里還是在外面,都會當著很多人的面數(shù)落她。
她私下里央求媽媽不要這樣了,媽媽卻說:小孩子,怎么那么好面子。
她媽媽不知道,這種“當面數(shù)落”的行為給一個女孩子的心理造成了多大的陰影,直到現(xiàn)在她還有著深深的自卑情結(jié)。
有人說,我們不應該這么苛責我們的父母,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只是按照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在教育你。
但是,中國最大的謊言,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strong>正是有了這句話做幌子,很多父母才能為所欲為,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還美其名曰“為了你好”。
誠如這句話:你滿口說愛,卻滿目猙獰。
學會尊重你的孩子
我認為,“父母之愛子,則為計深遠”,過度的關(guān)愛和操控只會阻礙孩子對世界的了解。當然,為人子女,如果只是一味推卸責任于父母,也毫無用處,因為最后對人生負責的也只能是自己。
對于王猛的行為,很多人說他太絕情,勸他與父母和解,可是我們都不是他,無法感同身受他的內(nèi)心到底經(jīng)歷了怎樣的痛苦。
我覺得,王猛現(xiàn)在處在一個巨大的困境中,面對這樣一個缺乏自信、情感孤獨、內(nèi)向敏感的自己,他需要一個出口,把這些劣根的原因歸咎于他人,否則你讓他如何承認即便是這樣的自己,依然很好而且值得被愛?
我欣賞他的勇敢,在這個說風就是雨的互聯(lián)網(wǎng),他能把自己的遭遇寫出來引發(fā)大眾的討論、感受甚至抨擊,以給下一代的教育以借鑒,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教育。
如果有一天你成為了父母,希望你能學會尊重你的孩子。
生命和教育都是太廣闊的話題,只愿我們所有人,永不放棄對生命的探索,和對自己的真實。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wǎng)絡(lu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