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門,而且世界各國的中菜館,多數(shù)是以粵菜為主?;洸耸菄鴥?nèi)民間第二大菜系,地位僅次于川菜。在國外是中國的代表菜系?;洸艘詮V府風味為代表。 (1) 廣府風味:以廣州菜為代表,集南海、番禺、東莞、順德、中山等地方風味的特色,主要流行于廣東中西部、香港、澳門、廣西東部。 廣府菜注重質(zhì)和味,口味比較清淡,力求清中求鮮、淡中求美。而且隨季節(jié)時令的變化而變化,夏秋偏重清淡,冬春偏重濃郁。食味講究清、鮮、嫩、爽、滑、香;調(diào)味遍及酸、甜、苦、辣、咸;此即所謂五滋六味。有“食在廣州”的美譽。代表品種有:龍虎斗、白灼蝦、烤乳豬、香芋扣肉、黃埔炒蛋、燉禾蟲、狗肉煲、五彩炒蛇絲等。 (2) 客家風味:又稱東江風味,以惠州菜為代表。流行于廣東、江西和福建的客家地區(qū)。和福建菜系中的閩西風味較近。 客家菜下油重,口味偏咸,醬料簡單,但主料突出。喜用三鳥、畜肉,很少配用菜蔬,河鮮海產(chǎn)也不多。代表品種有:東江鹽焗雞、東江釀豆付、爽口牛丸等,表現(xiàn)出濃厚的古代中州之食風。 (3) 潮汕風味:以潮州菜為代表,主要流行于潮汕地區(qū),和福建菜系中的閩南風味較近。 潮汕菜以烹調(diào)海鮮見長,刀工技術(shù)講究,口味偏重香、濃、鮮、甜。喜用魚露、沙茶醬、梅羔醬、姜酒等調(diào)味品,甜菜較多,款式百種以上,都是粗料細作,香甜可口。潮州菜的另一特點是喜擺十二款,上菜次序又喜頭、尾甜菜,下半席上咸點心。秦以前潮州屬閩地,其語系和風俗習慣接近閩南而與廣州有別,因淵源不同,故菜肴特色也有別。代表品種有:燒雁鵝、豆醬雞、護國菜、什錦烏石參、蔥姜炒蟹、干炸蝦棗等,都是潮州特色名菜,漢傳嶺南地區(qū)及海內(nèi)外。 閩菜 5 閩菜:閩菜是以閩東、閩南、閩西、閩北、閩中、莆仙地方風味菜為主形成的菜系。以閩東和閩南風味為代表 (1) 閩東風味:以福州菜為代表,主要流行于閩東地區(qū)。 閩東菜有"福州菜飄香四海,食文化千古流傳"之稱。選料精細,刀工嚴謹;講究火候,注重調(diào)湯;喜用佐料,口味多變,顯示了四大鮮明特征:一為刀工巧妙,寓趣于味,素有切絲如發(fā),片薄如紙的美譽,比較有名的菜肴如炒螺片。二為湯菜眾多,變化無窮,素有"一湯十變"之說,最有名的如佛跳墻。三為調(diào)味奇特,別是一方。閩東菜的調(diào)味,偏于甜、酸、淡,喜加糖醋,如比較有名的荔枝肉、醉排骨等菜,都是酸酸甜甜的。這種飲食習慣與烹調(diào)原料多取自山珍海味有關(guān)。善用糖,用甜去腥膩;巧用醋,酸甜可口;味偏清淡,則可保持原汁原味,并且以甜而不膩,酸而不峻,淡而不薄而享有盛名。五大代表菜:佛跳墻,雞湯氽海蚌,淡糟香螺片,荔枝肉,醉糟雞。 五碗代表:太極芋泥、鍋邊糊、肉丸、魚丸、扁肉燕。 (2) 閩南風味:以廈門菜為代表,主要流行于閩南、臺灣地區(qū),和廣東菜系中的潮汕風味較近。 閩南菜具有清鮮爽淡的特色,講究佐料長于使用辣椒醬、沙菜醬、芥末醬等調(diào)料。閩南菜的代表有海鮮,藥膳和南普陀素菜。閩南藥膳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海鮮制作藥膳,利用本地特殊的自然條件、根據(jù)時令的變化烹制出色、香、味、形俱全的食補佳肴。南普陀素菜出自千年名剎——南普陀寺,它是典型的傳統(tǒng)寺廟素食,以米面、豆制品、蔬菜、蘑菇、木耳等為主料,出名的菜肴有40多種,每一道菜要么以色澤取名,如“彩花迎賓”,要么以主料取名,如“雙菇爭艷”,要么以形態(tài)取名,如“半月沉江”。 閩南菜還包含了當?shù)氐娘L味小吃,無論是海鮮類的海蠣煎、魚丸、蔥花螺、湯血蛤等,還是肉食類的燒肉棕、酥鴿、牛腩、炸五香等,亦或是點心類的油蔥果、韭菜盒、薄餅、面線糊等都令人垂涎欲滴,想要大塊朵頤一番。 (3) 閩西風味:又稱長汀風味。以龍巖菜為代表,主要流行于閩西地區(qū)。和廣東菜系的客家風味較近。 閩西位于粵、閩、贛三省交界處,以客家菜為主體,多以山區(qū)特有的奇味異品作原料,有濃厚山鄉(xiāng)、多湯、清淡、滋補的特點。代表菜有薯芋類的,如綿軟可口的芋子餃、芋子包、炸雪薯、煎薯餅、炸薯丸、芋子糕、釀芋子、蒸滿圓、炸滿圓等;野菜類的有:白頭翁餳、苧葉餳、苦齋湯、炒馬齒莧、鴨爪草、雞爪草、炒馬蘭草、香椿芽、野莧菜、炒木錦花等;瓜豆類的有:冬瓜煲、釀苦瓜、脆黃瓜、南瓜湯、南瓜餳、狗爪豆、羅漢豆、炒苦瓜、釀青椒等;飯食類的有:紅米飯、高梁粟、麥子餳、拳頭粟餳等。 (4) 閩北風味:以南平菜為代表,主要流行于閩北地區(qū)。 閩北特產(chǎn)豐富,歷史悠久,文化發(fā)達,是個盛產(chǎn)美食的地方,豐富的山林資源,加上濕潤的亞熱帶氣候,為閩北盛產(chǎn)各種山珍提供了充足的條件。香菇、紅菇、竹筍、建蓮、薏米等地方特產(chǎn)以及野兔、野山羊、麂子、蛇等野味都是美食的上等原料。主要代表菜有八卦宴、文公菜、幔亭宴、蛇宴、茶宴、涮兔肉、熏鵝、鯉干、龍風湯、食抓糍、冬筍炒底、菊花魚、雙錢蛋茹、茄汁雞肉、建甌板鴨、峽陽桂花糕等。 (5) 閩中風味:以三明、沙縣菜為代表,主要流行于閩中地區(qū)。 閩中菜以其風味獨特、做工精細、品種繁多和經(jīng)濟實惠而著稱,小吃居多。其中最有名的是沙縣小吃。沙縣小吃共有162個品種,常年上市的有47多種,形成餛飩系列、豆腐系列、燒麥系列、芋頭系列、牛雜系列、米粉系列,其代表有燒麥、餛飩、夏茂芋餃、泥鰍粉干、魚丸、真心豆腐丸、米凍皮與米凍糕。 (6) 莆仙風味:以莆田菜為代表,主要流行于莆仙地區(qū)。 莆仙菜以鄉(xiāng)野氣息為特色,主要代表有五花肉滑、炒泗粉、白切羊肉、燜豆腐、回力草燉豬腳。 浙菜 6 浙菜:即浙江菜系,以杭州菜為代表。浙江菜系各地風味比較統(tǒng)一。主要流行與浙江地區(qū)。和江蘇菜系中的蘇南風味、安徽菜系中的皖南、沿江風味較近。 浙江菜有悠久的歷史,它的風味包括杭州、寧波和紹興三個地方的菜點特色。杭州菜重視原料的鮮、活、嫩,以魚、蝦、時令蔬菜為主,講究刀工,口味清鮮,突出本味。寧波菜咸鮮合一,以烹制海鮮見長,講究鮮嫩軟滑,重原味,強調(diào)入味。紹興菜擅長烹制河鮮家禽,菜品強調(diào)入口香綿酥糯,湯濃味重,富有鄉(xiāng)村風味。浙江菜具有色彩鮮明,味美滑嫩,脆軟清爽,菜式小巧玲瓏、清俊秀麗的特點。它以燉、炸、燜、蒸見長,重原汁原味。浙江點心中的團子、糕、羹、面點品種多,口味佳。名菜名點有:龍井蝦仁、西湖莼菜湯、蝦爆鱔背、西湖醋魚、炸響鈴、搶蟹、新風鰻鲞、咸菜大湯黃魚、冰糖甲魚、牡蠣跑蛋、蜜汁灌藕、嘉興粽子、寧波湯團、湖州千張包子等。 湘菜 7 湘菜:即湖南菜系,以長沙菜為代表。湖南菜系各地風味統(tǒng)一。主要流行于湖南地區(qū)。在中國大部分地區(qū)都有湘菜館。是民間第三大菜系。 湘菜包括湘江流域、洞庭湖區(qū)和湘西山區(qū)三個地區(qū)的菜點特色。湘江流域以長江、衡陽、湘潭為中心,是湘菜的主要代表。其特色是油重色濃,講求實惠,注重鮮香、酸辣、軟嫩,尤以煨菜和臘菜著稱。洞庭湖區(qū)的菜以烹制河鮮和家禽家畜見長,特點是量大油厚,咸辣香軟,以燉菜、燒菜出名。湘西菜擅長制作山珍野味、煙熏臘肉和各種腌肉、風雞,口味側(cè)重于咸香酸辣,有濃厚的山鄉(xiāng)風味。湖南菜最大特色一是辣,二是臘。著名菜點有:東安子雞、臘味合蒸、組庵魚翅、冰糖湘蓮、紅椒臘牛肉、發(fā)絲牛百頁、火宮殿臭豆腐、吉首酸肉、換心蛋等。 長沙小吃是中國四大小吃之一,主要品種有糯米粽子、麻仁奶糖、瀏陽茴餅、瀏陽豆豉、湘賓春卷等 徽菜 8 徽菜:即安徽菜系。包括皖南、沿江、沿淮三種風味。以皖南風味為代表。 (1) 皖南風味:以徽州菜為代表。主要流行于黃山、歙縣(古徽州)、屯溪等地和浙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