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yù)為“京城第一玩家”的王世襄先生,也是位大美食家。有一回他外出訪友做客,竟然還帶著生鮮的香菜去──原來這好玩的老頭兒,是不放心人家買的菜品相不好。于是他先自個兒去到菜市挑選香菜,認(rèn)為細(xì)而長的不如短而茁的好。他還說:“做一盤炒鱔糊,如果胡椒粉、香菜不合格,未免太煞風(fēng)景了。”
連幾根香菜都如此講究,這是個懂得品味香菜之香和生活之美的人。
在我的老家閩南,人們叫香菜為芫荽。早些年,母親會在菜園小角落植它小半畦。初春時,芫荽已然翠生生的,一旦有風(fēng),那股清香便會飄出菜園子。也許是恐為群芳妒,它真的生得短而茁,矮矮小小的,若母親無暇顧及除草,那邊緣有齒兒的小葉便會沒入萋萋青草中。
芫荽之香,只可意會難以言傳。平常菜肴,燒魚烹肉、煲湯燴面,縱然只是泡碗方便面,如若摘幾根芫荽丟下去,便增香提鮮,味道也是前后兩判。
小時候,母親極少將芫荽拿來作去腥提鮮之用,而是當(dāng)茶沖飲。每天清晨,從菜園里拔三五株芫荽來,洗凈了連根放入大碗里,撒幾粒鹽并用刀柄對其根莖部輕輕地舂幾下,然后倒入開水。我們幾個孩子晨起的第一件事,便是喝幾大口被母親稱之為“青草茶”的芫荽湯。湯一入口,香氣由外浸內(nèi),頓時讓人神清氣爽,昏寐盡滌?,F(xiàn)在想來都讓人感慨。
我的同事梅姐,卻偏認(rèn)為香菜味如臭蟲,凡是加了芫荽的菜肴,皆不吃。對于吃不慣芫荽的人來說,似乎都覺得它的味道很怪。由此也讓我想起年少時,自己喝了“青草茶”后,在伙伴們面前說話時,不知是否熏倒過人?
然而,我也見過一些嗜芫荽如命者,有的涼拌芫荽時,只撒了點(diǎn)鹽或白糖就好。我有一朋友,喜歡將芫荽繞于筷子頭,然后整團(tuán)地去蘸陳醋吃。我曾經(jīng)也這樣學(xué)著吃過,但覺得那味兒太竄了。
我最喜歡的一道菜還是芫荽牛肉,這和王世襄的炒鱔糊有異曲同工之妙。取牛前腿腱子肉,剔除筋纏并修割干凈后,依筋絡(luò)紋路切成片,加入花生油、生抽、姜末和地瓜粉抓透后,下入油鍋爆炒,起鍋時撒入細(xì)碎的芫荽。成菜不僅有芫荽和牛肉混合的香氣,而且牛肉細(xì)嫩耐嚼,間或有芫荽柔莖的清脆,讓人有如置身于大自然當(dāng)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