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入住海拔4千多米的理塘?xí)r,朋友的心還是有些忐忑不安,老怕海拔高難入睡。不料,次日醒來,大家都齊聲說昨夜睡眠質(zhì)量竟然出奇地好,這是意料不到的。
今天的目的地是稻城縣。首先途經(jīng)位于理塘和稻城之間有“蠻荒”景致之稱的海子山,它最獨特的景觀是的的花崗石漂礫(礫石)組成的石河、石海及形態(tài)各異的海子。
如果你上百度查找海子山的話,極有可能令你犯暈。原來甘孜州有好幾座海子山,一這座是稻城海子山,位于稻城縣和理塘縣之間;二是巴塘海子山,在巴塘縣和理塘縣之間的318國道上,以聞名遐邇的眼鏡湖(姐妹湖)而出名;第三座是康定海子山,又稱五色山,位于道孚、康定、丹巴三縣之間,由4個獨立的雪峰組成;還有一座是雅安望魚海子山,是徒步登山的好地方。
從理塘出來,沿217省道向南走,行車一小時左右,我們就進入了稻城海子山范圍,公路兩邊的景觀開始變換起來,綠色的草甸慢慢退出了我們的視野,隨之而來的是石頭的天下,從山腳至山頂,全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剛進入時,石隙中還有一些低矮的綠色針葉植物,越往南走,石頭越多,植物卻越來越少。
我們把車停在海子山觀景臺附近,小心亦亦地在石頭和矮灌木中穿行,走了約30分鐘,站在半山腰上,放眼四周,不論遠近,充斥眼球的,全是大大小小的花崗巖漂礫(礫石),在很遠處,還有兩個藍色的海子。此時此刻,真讓我們有一種穿越時空,到了另一個“蠻荒”的星球之感。
遠處的海子是興伊措,看似離公路只有幾公里,實際走起來要一個多小時才能到達。
離壩子不遠的奔波寺,又名蚌普寺。寺院始建于1178年,已有800多年歷史,是稻城最古老的寺院。
離開海拔4500米的海子山,沿稻城河順流而下,海子山滿目荒涼的石頭便漸漸少了,植被也由高山草甸演變?yōu)閬喐呱结樔~林。慢慢地就接近了桑堆鄉(xiāng)。在距離桑堆鄉(xiāng)還有3、4公里的地方,與海子山的蒼涼形成極大的反差,這里群山環(huán)抱,牧草舒展遼闊,森林、小溪、草地和房舍組成的一個非常美麗的壩子,這里風(fēng)景如畫,河流平緩如鏡,綠草茵茵,紅草似火,村落、牧人、牛羊散落其間,一一切田園牧歌所必需的元素都已齊備,寧靜安詳,有人干脆把這里的美景稱為“歐式風(fēng)光”。
看到我們停車拍照,村里幾個女孩從家里跑出來看我們,好奇地看著我們擺弄相機,我想給她們拍照,她們又有些靦腆,不好意思。當(dāng)給她們看自己的照片時,她們又興奮活潑起來。
桑堆的紅草灘是稻城美景中最為精彩的華章,百度上隨便一搜,找到的相關(guān)結(jié)果便有3萬多個。我對這幾乎成了可代言稻城形象的紅草灘期待已久了,一直目不轉(zhuǎn)睛觀察著公路前方,生怕錯過了這一美景。其實,我的擔(dān)心完全沒有必要,稻城的紅草灘已經(jīng)名聲在外,來這里旅游的人誰也不會錯過。這不,遠遠的就見一溜大小車輛??吭诼愤?,紅草灘到了!
之前對紅草灘早有了解,看到的實景還是比我想象的要??;盡管紅草已經(jīng)開始枯萎,天空也有些陰沉,但絲毫沒有影響我拍攝紅草灘的熱情。只見一簇簇的紅草極為張揚地鋪在水中,水中及岸邊隨意擺放著小大不一的花崗巖質(zhì)冰川礫石,草灘對岸黃了葉子的青楊樹一字排開,土色藏式房子在金黃色的樹枝背后隱約可見,再遠一點,是覆蓋著青草的山坡。鏡頭瞄準(zhǔn)紅草灘一通狂掃后,我依然意猶未盡,忍不住,竟爬過籬笆,在村子里慢慢轉(zhuǎn)悠起來。村子不大,只有十來戶人家,藏式房子是用石頭石片砌起來的,外墻沒有藏房特有的色彩裝飾,都是原石顏色為主,更顯得原始古樸;每家的都有一個小院落,院墻也是用石頭堆疊而成,院墻上曬著很多牛糞,這是藏民的燃料;幾頭牦牛休閑地吃著草……在這里,又消耗了不少SD卡內(nèi)存,我才心滿意足離開這片被點燃的水草。
傍河夕照是稻城亞丁經(jīng)典風(fēng)光之一。我們驅(qū)車到達時,正是太陽漸漸西沉,此時的傍河,河水在夕陽的斜暉中閃爍著粼粼波光,稀疏有序的青楊樹點綴在寬廣的田野間,村寨里也非常巧合地升起炊煙,河流、青稞田、樺林、村落組成了如詩如畫的高原田園風(fēng)光;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遠處一場驟雨,又再讓天邊增添一段彩虹,一切恍如仙境……
當(dāng)晚,為方便次日趕早起行,我們選擇住在稻城縣南面稻亞公路出入口附近的一家藏式旅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