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脈診還靠譜的腹診,你聽說過嗎?腹診有何玄妙之處,如何用藥如神。《黃帝內經》中“切而知之為巧”,很多人以為望聞問切中的切就是把脈,其實切還包括腹診。
脈診沒有三五年,上萬次脈診訓練,很難掌握,而且很難標準化。很多時候,不同的醫(yī)生,脈診的結果都不同,有的醫(yī)生脈診說得頭頭是道,但用藥并沒有什么效果。相比脈診,腹診更容易標準化,更便于掌握,可以快速指導臨床用藥。
日本經方家對腹診是很重視的。吉益東洞在《五診九侯圖》,稻葉文禮在《腹證奇覽》中都有腹診的研究內容。胡希恕最為推崇的《皇漢醫(yī)學》中也有腹診的相關內容。日本《和漢醫(yī)學》中記載了腹診需要觀察的20個基本方面。
張仲景在《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中記載的大量腹診內容,主要用于分析病因病機 ,辨病辨證,判斷預后,指導治療。
老板肚那種膨隆的肚子呢,如果不是因為氣或者腹水的影響的話,可能是實癥,腹水和氣也可以是看實癥啊,按下疼痛。如果肚子凹陷的話,就提示虛癥。
皮膚溫度比較偏低的話,那么一般來說,這種人他有脾虛的問題,如果他的臍周皮膚溫度比較低的話,有可能是因為淤血造成的血流不暢,那皮膚溫度比較低。
腹力一般來說分為五級啊,小柴胡湯方劑的腹力就定位五分之三,中間腹力。然后特別柔軟的定為五分之一,那么特別硬的呢,五分之五大承氣湯。五分之二,腹直肌拘攣芍藥類方。 比如四逆散,芍藥甘草湯,小建中湯,桃核承氣湯。
胸脅苦滿,肋骨和腹壁結合處,你用手掌往里面壓,斜著往胸腔里面。一般會出現(xiàn)疼痛不適,或者是你用左手手掌壓在肋骨上,右手握拳,輕輕敲擊的時候。那么患者會感到疼痛和不舒服。顯著程度由很明顯到比較弱的順序,依次是大柴胡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干姜湯這樣的順序。
左邊臍下的壓痛是桂枝茯苓丸的很典型的一個方證。
振水音的話就提示有茯苓,白術的應用指征。
鼓音的話,有這種理氣劑的使用指征,比如說可以使用枳實啊,陳皮啊。
陽痿,腎虛啊,在腹診也能夠明確診斷,臍下部位,用手壓上去,像棉花一樣的,很容易的就壓下去了,像有一條溝一樣,手一放上去它就下去了。還有些人呢,腹中線能接受到像鉛筆芯一樣的東西,就是一個硬硬的一條,這也是腎虛的指征??梢杂霉鸶桨宋锻杓訙p方。
腹直肌的拘攣,結合一些臍旁壓痛。舌質淡紫,身體麻木,疼痛,血府逐瘀湯就確定了。
心下這個部位啊,疼痛,不舒服。反酸,燒心。就可以確定用半夏瀉心湯。
腹部的動悸可以主水飲,也可以主瘀血,有淤血的話呢,皮膚有肌膚甲錯,舌質是有紫色。還有身體的疼痛,麻木,也有腹診的按壓疼痛,水飲的有舌體的胖大,頭暈啊,腫脹啊。當然也有水飲和淤血并存的情況,比如說當歸芍藥散,既可以治瘀血又同時針對水飲。
河北中醫(yī)學院劉保和教授在近40余年臨床過程中,始終秉承《內經》、《傷寒論》之旨,并對腹診有其新的認識。他在腹診過程中讓患者仰臥,兩腿屈曲,暴露腹部,主要以大拇指用力由輕到重對患者腹部具體部位進行按壓,以探查是否具有陽性反應,并與脈診和患者主訴互參,臨床診治疾病療效突出。
劉教授善于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抓主癥,腹診是其抓主癥的一個方面,即有是證用是方。他認為在患者的復雜癥狀中,有二至三個癥狀體現(xiàn)了疾病的本質,將這些癥狀命名為主癥,根據主癥指導選方用藥,療效卓著。
石某,男,32歲。患者反應遲鈍,時有短暫意識喪失,發(fā)時自覺頭痛欲裂,頸項板滯不舒。在協(xié)和醫(yī)院昏迷10天,確診為病毒性腦膜炎。腹部按診:臍上一寸壓痛。處方:膈下逐瘀湯。9月7日復診,臍上壓痛減輕,調治月余而愈。
臍上壓痛為瘀血停聚于臍上之象,故治以活血祛瘀,消散惡血,膈下逐瘀湯而取效。
金某,女,17歲。痛經已3年。初潮后曾吃大量涼物,末次月經8月9號。舌淡暗苔薄白,脈沉澀。腹部按診:臍右下兩橫指壓痛。處方:少腹逐瘀湯加減。8月20日復診,右少腹壓痛減輕,予原方基礎上佐以生黃芪、黨參類補氣藥,加減調治月余而愈。
初潮后曾吃大量涼物,損傷陽氣,而致寒與血結,寒凝血瘀則致痛經、經色暗有血塊、小腹喜熱捂。故先以少腹逐瘀湯活血祛瘀,溫經止痛。因患者經行過早,血海未充則量少,故佐以補氣養(yǎng)血藥。
閆某,女,48歲。2009年4月26日初診。患者主訴高血壓20年,伴頭暈頭痛,間斷發(fā)作,近一年明顯。腹部按診:臍左下兩橫指壓痛。處方:桂枝茯苓丸加益母草,茺蔚子,赤芍、川芎、川牛膝。5月3日復診,頭暈頭痛大減,后背發(fā)皺感亦減,續(xù)與原方14劑而愈。
此患者因產后調理不當,致瘀血內留阻于少腹,使氣血運行不暢而見頸項后背發(fā)皺臍左下兩橫指壓痛、瘀血內阻使陰陽升降失常,以桂枝茯苓丸佐以益母草、川牛膝等活血祛瘀,平肝潛陽。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中醫(yī)老師注重腹診的研究運用,在臨床中確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超能健康團##健康##健康解密#@大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