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閩仲書院丨孔子的弟子竟然還在淄博辦過學(xué)校!
【淄博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官微,你值得關(guān)注】
院峪閔仲書院
孔子3000弟子,72賢人,其中閔子騫和子路可謂大名鼎鼎。你可能不會想到,孔子這兩個得意門生還在咱淄博市沂源縣合辦了一個學(xué)校,就在今天的東里鎮(zhèn)院峪村,而且遺跡尚在。
春秋時期,孔子的得意門生閔子騫因不滿國君季桓子的所作所為,為潛心修學(xué),公元前495年,他毅然辭去費邑宰,隱居魯國的浮來山西寺。后又有孔子的另一得意門生仲由 (字子路、季路)來此地,合力創(chuàng)辦了閔仲書院,兩人在此讀書、育人,探討學(xué)問,遺存古跡有:圣人洞、晾書臺、試劍石、洗硯池、圣人嶺等。并在此地兩人主筆撰成《齊論語》、《魯論語》。后人為紀念閔子騫,多方集資修建閔子祠。明正德八年(1513年),沂水知縣汪淵視其破敗,出資修復(fù)遺址,稱閔子書院。至明朝嘉靖十二年(1533年),沂水知縣李汝楫因來此瞻仰,發(fā)現(xiàn)有子路晾書臺,就上表呈請將閔子和子路共同紀念, 于是才將兩位古代大賢士一并祀之,為“二賢祠”。此后閔子書院也改稱“閔仲書院”。
地址:淄博市沂源縣東里鎮(zhèn)鎮(zhèn)院峪村。
自明代修建閔仲祠以后,更是名聞遐邇。歷來文人墨客多到此憑吊先賢,游山玩水。留下了許多詩篇,現(xiàn)在來摘錄幾首。
題沂陽八景——閔仲書院
楊光溥
人去多年壁亦頹,空聞德行并顏回。
侵階有草遺書帶,映雪無人撥簡灰。
古篆還余幽鳥跡,閑云猶鎖故山隈。
當年想避權(quán)臣召,特地應(yīng)從汶上來。
注:楊光溥,字文卿,號沂川,明朝沂水縣前楊家莊(今屬莒縣)人,累官至山西按察司副使,任滿回籍,贈太中大夫,二品銜。楊光溥不但為官清廉,而且博學(xué)多才,著有《剪燈繅談》、《沂川文集》、《梅花集詠》、《杜詩集吟》、《月屋樵吟》、《素封亭稿》等詩文集。 謁閔公書院
江淵
德行巍巍首四科,獨憐遺址草盈阿。
人游勝地山因姓,書曬高基日尚和。
幽澗派分洙泗秀,群峰勢聳泰山峨。
千年仰止重興復(fù),廟貌從今迥不磨。
注:江淵,即汪淵,明朝上饒進士,正德年間進士,曾任沂水知縣,后擢監(jiān)察御史。 秋祭閔仲書院
黃臚登
捧檄沂水中,悠然見古哲。
山高松青青,盤石傲冰雪。
人道克孝難,菽水未足列。
孝哉閔夫子,弟全母亦悅。
訚訚與行行,意氣若懸絕。
胡為雞冠者,洽比共茅舍。
負米與御車,立愛固同轍。
沂地少見松,茲何獨茂杰。
汶水清且漣,仕季嘗不屑。
幽光化松石,萬年挺操節(jié)。
崇德奉豆登,葭蒼霜欲結(jié)。
注:黃臚登,清代龍溪人。舉人,康熙十一年任沂水知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