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當你被問到這個問題時,
說明兩點——
第一,面試已經(jīng)接近尾聲;
第二,這次面試還是有希望的。
所以,不妨回憶一下自己經(jīng)歷的面試。面試官,基本不會在面試的開頭,就先問你期待的薪酬是多少的。這個問題,一般是在面試官對你有了一步初步的了解和判斷之后才問的,問的目的就是進一步確認你跟崗位的匹配性。
所以,回到題目,面試官問“你期待的薪酬是多少”到底在問什么呢?
1.一般來說最直接的目的就是字面意思:你期待的薪酬是多少,跟我能夠給的薪酬相比有多大的出入。
如果正好合適就非常棒了;如果還在可控范圍內(nèi),可能會跟你談談,壓一下薪酬預期(比如介紹一下未來發(fā)展前景呀、公司的薪酬福利啦,這些都是為了告訴你——不要只看月薪是多少嘛);如果差距特別大,恐怕面試官內(nèi)心會有一種“辛苦了半天,快要涼涼”的感覺。
2.特別的情況下,問薪酬期待也可能是要核實面試者提供信息的真實性。
比如,你之前的經(jīng)歷上各種的高大上,但是薪酬期待卻明顯過低,這不由得不讓面試官懷疑你之前的信息是否是真實的。反過來,如果他懷疑你提供的信息不真實,也可能通過問薪酬的方式也探一下底。
那么,對于這個問題要怎么回答呢?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
面試問薪酬待遇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作為面試者應該在面試之前就考慮清楚。那么,如果面試官問的時候才開始拍腦門,說句不好聽的,說明你本身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面試者。
那么,到底說多少合適呢?這肯定是一個很糾結(jié)的問題,跟我們買買東西一樣,誰都想低買高賣,如果我們的'報價'太低,確實有可能會吃虧(不排除有些大公司,有非常明確而清晰的薪酬體系,不會因為你報多報少而改變),所以,關(guān)于說多少合適這件事,我再多啰嗦幾句:
1.知己:就是你知道自己實際想要的薪酬是多少。
不管是應屆畢業(yè)生校招,還是在職的人跳槽,每個人在求職的時候內(nèi)心都有桿秤。最基礎(chǔ)的是滿足自己的生活成本;然后,肯定不能免俗的,還要跟自己的同學或者前同事比比,落差太大肯定不舒服。
當然,具體金額不是多多益善,還要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能力來看,可以參考自己過往實習公司的正式員工的待遇、自己原來工作單位的待遇,確認自己能夠接受的最低薪酬是多少、比較期待的薪酬是多少。
2.知彼:就是評估對方可能給的薪酬空間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