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腮腺炎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和多發(fā)性疾病,初春季節(jié)多發(fā)。臨床表現為初病時可有發(fā)熱、頭痛、咽痛,腮腺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擴大,邊緣不清,觸之疼痛,有彈性感。常一側先腫大,2~3天后對側亦出現腫大腫大,可并發(fā)腦膜腦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該病的診斷與西醫(yī)治療多在醫(yī)院進行,藥店人員可重點推薦中藥內服外治的應用,幫助患兒康復,效果非常理想,并指導家長進行正確防護。
病因病機:外感邪毒,侵犯肝膽經脈
流行性腮腺炎是因風溫病毒由口鼻,而入侵腮腺處發(fā)病。腮腺附近有與膽相關的經脈走行,而在中醫(yī)里,肝與膽是聯(lián)系緊密的臟腑,其經脈也是互相聯(lián)系。所以病毒可沿著經脈進入與肝,又侵犯了與肝相關的經脈。肝經循行于腹部和小腹、生殖器附近的,因此病毒傳入至此,引發(fā)睪丸炎(此情況必須及時提醒患兒父母,否則可能會出現不可挽回的后果)。嚴重者肝風內動,則會出現壯熱、昏迷、驚厥等,合并腦膜炎的發(fā)生。
內服辨治分四型
將流行性腮腺炎分為四種類型,即溫毒在表型、熱毒溫結型、邪陷心肝型、毒竄睪腹型。
溫毒在表
輕微發(fā)熱惡寒,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漫腫疼痛,觸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頭痛、咽紅咽痛、納少,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治以疏風清熱,散結消腫。
薦藥:銀翹片,每次2片,每天3次,口服。發(fā)熱嚴重者,聯(lián)用雙黃連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腫脹嚴重者,聯(lián)用內消瘰疬丸,每次3丸,每天3次,口服。服用藥物后,要囑咐患兒休息,不要讓其感染風寒,為其多蓋一些衣服,使其發(fā)汗,及時更換沾滿汗液的衣服。
熱毒蘊結
高熱,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漫腫脹痛,范圍大,堅硬拒按,張口咀嚼困難,或有煩躁不安,面赤唇紅,口渴欲飲,頭痛嘔吐,咽紅腫痛,納少,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數。治以清熱解毒,軟堅散結。
薦藥:普濟消毒丸(市面上不常見),每次0.5~1丸,每天3次,口服。
邪陷心肝
高熱不退,耳下腮部漫腫疼痛,堅硬拒按,頭痛,頸項強直,煩躁,嘔吐劇烈,或神昏嗜睡,反復抽搐,舌質紅,舌苔黃,脈弦數。治以清熱解毒,熄風鎮(zhèn)痙。
薦藥:普濟消毒丸,每次0.5~1丸,每天3次,口服;同時加用牛黃安宮丸,小兒三歲以內一次1/4丸,四歲至六歲一次1/2丸,六歲以上每次1丸,每日1次。
毒竄睪腹
部腫脹同時或腮腫漸消時,一側或雙側睪丸腫脹疼痛,或小腹疼痛,痛時拒按,或伴發(fā)熱,溲赤便結,舌質紅,舌苔黃,脈弦。治以清瀉肝膽,活血止痛。
薦藥:龍膽瀉肝膠囊,每次2粒,每日3次,口服。
藥物外治有兩招
①如意金黃散、青黛散 、紫金錠(即玉樞丹)、玉露膏、季德勝蛇藥,任選1種,適量,以醋或茶水調,外敷患處。每日1~2次。已破潰者禁用。
②鮮蒲公英、鮮芙蓉花葉、鮮敗醬草、鮮馬齒莧,任選1種,約15克,也可 2種合用,搗爛外敷患處。每日1~2次。
以上方法均用于腮部腫痛,約2~3天見效,1周左右腫痛即可痊愈。
護理,從生活細節(jié)做起
自患兒發(fā)病起,就需要對患兒進行隔離,直到痊愈為止。建議躺在床上休息,減少活動量。囑咐患兒家長要及時采用煮沸和暴曬的方式對患兒所有使用過的用具進行消毒,要給予患兒半流質食物。囑咐患兒多喝溫開水和淡鹽水,確?;純嚎梢晕粘渥愕乃?,以便邪毒可以排泄出來。要讓患兒多食用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物,比如綠豆湯、藕粉、白菜湯等,千萬不要讓患兒食用魚、蝦、蟹等發(fā)物,不要讓患兒食用助濕生熱的食物,不要讓患兒食用肥膩、刺激性的食物。
進食后要及時漱口,以防食物殘留,并發(fā)口腔感染。如果合并睪丸炎,要躺在床上休息,采用紗布或者丁字帶將陰囊部兜起。如果合并腦膜炎,要將住院治療。此外,還需對居室進行消毒,定時通風,但是不要讓患兒直接吹風,家長可以采用食醋加水進行熏蒸。在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季節(jié),健康兒童避免和患兒接觸,患兒最好不要到公共場所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