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一個關于檢驗科的故事已經(jīng)很久了,想讓大家都能了解醫(yī)院里的百味人生酸甜苦辣。不知道從何寫起,一直拖到現(xiàn)在。名字我也想了好久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其實我想用白大夫或者腦白精,但是朋友們不建議我用,說實在是太難聽了。但是對于我們搞檢驗的來說,還是蠻有意義的,為什么呢?還是后面再講吧。
一般不接觸醫(yī)學的人可能就覺得醫(yī)院只有醫(yī)生跟護士,其實不然。比如我們搞檢驗的,穿的衣服跟醫(yī)生一樣,都是白大褂,但是做的事情就差很遠了,醫(yī)生是直接接觸臨床病人,而我們是直接接觸病人標本。我們檢驗這些并不能作為診斷指標,只是針對臨床診斷的一個輔助標準。所以我們檢驗科又稱為輔助科室,而我們檢驗人員也被稱為醫(yī)技人員。當然一般人還是叫我們醫(yī)生,其實工作中也經(jīng)常遇上那種不知道叫我們什么病人,他看著我穿醫(yī)生一樣的衣服覺得是醫(yī)生,但是又不是給他看病的,又一看我是一女的,可能某種簡單認知讓他覺得醫(yī)院男的就是醫(yī)生女的就是護士。于是脫口就“護士啊~”我一般都會回答“我不是護士~”,你說如果是你肯定馬上改口喊“醫(yī)生啊”,但偏偏有的病人就是這么另類“那你是什么?”還有的后來就直接省掉稱呼。我一女的被認為是護士也就算了,我們科一人高馬大胖小伙也被喊護士,我們就猜因為他看起來力氣大一看就是能干力氣活的男護士,他深深受到了傷害再也沒在門診露過臉...
說到門診,我們檢驗科分為門診(負責血尿大便常規(guī)等急診項目,直接接觸門診病人,其他科室都不用見人,見標本就行)、生化(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zhì)血脂心肌酶譜等等)、血液(病房血常規(guī)血型等等)、臨檢(尿液分析大便常規(guī)胸腹水腦脊液檢查等等)、免疫(乙肝兩對半等等)、放免(腫瘤標志物激素等等)諸如此類等等等,分得很細。
門診上班的要接觸病人,所以故事也比其他科室的精彩很多,舉個例子:我們那兒的護士給病人抽血一般都是喊名字,然后人就過來抽血,有一爺爺最可愛,大吼“你要叫我爺爺!你才多大誰讓你叫我名字了??!”,要這樣的話來抽血的年紀大點男的都爺爺女的都奶奶,這一百個是爺爺?shù)难?,那一百個是奶奶的血,每個爺爺或者奶奶都有一百張檢驗結(jié)果,那不得亂了套了!我們科脾氣再好的人去了門診,最后都會小宇宙大爆發(fā),因為有的病人實在是太神奇了!
當然來醫(yī)院看病的心情都不太好,我們也都能理解。秉著一切為病人服務,病人就是上帝的宗旨,我們遇事一般能忍則忍,不能忍也得忍!導致最后我們科的男的就倒霉了,我們女的心情不好了,沒地兒發(fā)泄,他們就成眾矢之的了~
檢驗科,這個我懶以生存的地方,也許只是一切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