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歷史中,創(chuàng)造了楚文化。截至2018年底,湖北省下轄12個省轄市。其中,就潛江市來說,人口超90萬,為湖北省三個省直管市之一,另外兩個為天門市、仙桃市。潛江這一地名取“漢出為潛”之意,該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北依漢水,南臨長江,是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
一
首先,潛江,湖北省直管縣級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北依漢水,南臨長江,地處漢江下游,跨東荊河與上、下西荊河兩岸。潛江是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具有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就潛江市的歷史來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該地區(qū)屬楚國的疆域。不過,在戰(zhàn)國中后期,白起率領(lǐng)大軍進攻楚國,將今湖北省潛江市一帶納入到秦朝的疆域中了。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潛江市一帶屬竟陵縣轄地。西漢建立后,設(shè)立華容縣,潛江分屬竟陵、華容二縣。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潛江市一帶成為東吳的疆域。
二
司馬炎建立西晉后,分江夏郡設(shè)立竟陵郡,潛江為竟陵郡之竟陵,南郡之江陵二縣地。南北朝時期(550年前后),南朝梁省竟陵,廢華容。潛江西南境改屬南郡江陵縣。西魏時期,設(shè)立華陵縣,北周改華陵縣為紫陵縣,潛江西南境為其所轄。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后,今潛江市一帶東北境屬荊州沔陽郡竟陵縣,西南境屬紫陵縣。唐朝建立后,省紫陵入江陵縣,潛江西南境屬江陵府江陵縣,東北境屬復州竟陵縣。公元965年,也即北宋時期,正式在該地區(qū)建縣,因境內(nèi)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取“漢出為潛”意,命名潛江。
三
最后,潛江縣設(shè)立之初,縣治設(shè)在安遠鎮(zhèn)(在今下蚌湖附近)。由此,對于潛江縣來說,已有1000多年的建制歷史了。元朝時期,潛江縣隸于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潛江縣屬湖廣承宣布政使司安陸府。清朝取代明朝后,潛江縣先屬湖廣行省。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廣為湖北、湖南。潛江屬湖北省安陸府。1913年,潛江縣屬鄂北道(后改稱襄陽道)。1925年,潛江縣直屬于湖北省。1988年5月,撤銷潛江縣,設(shè)立縣級潛江市。1994年10月,潛江市成為湖北省直管市。截至2018年底,潛江市總面積達2004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為96萬人。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