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8年底,中國已經(jīng)有16座城市邁入了萬億GDP的門檻,但邁入的時間不同,最早的上海在2006年已經(jīng)是“萬億俱樂部”的成員,人家才叫“資深”呢!
上海
按照城市等級來分類,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層級為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其中,廣州兼有省會職能。
深圳前海
第二層級為直轄市與省會城市(不含一線廣州)、不是省會的副省級市,包括直轄市天津、重慶與省會武漢、成都、杭州、南京、鄭州、長沙以及副省級市青島、寧波。
杭州錢江新城
第三層級為非副省級、計劃單列市、非省會的江浙經(jīng)濟強市蘇州、無錫,這類城市“無名無分”,既非直轄市,也非省會,也沒有混上“副省級”或是“計劃單列市”,只是普通的地級市卻依靠奮斗成為“萬億俱樂部”的成員,很具有勵志價值,尤其是蘇州被譽為“最牛地級市”,GDP位列全國第7,秒殺了除廣州外的所有省會城市,“專治”各種不服,如今,其下轄的吳江區(qū)又被列入長三角生態(tài)綠色一體化發(fā)展示范區(qū),未來潛力不可小覷。
如果按照區(qū)域來分類的話,環(huán)渤海有北京、天津、青島等3座城市達標;長三角有上海、杭州、南京、寧波、蘇州、無錫等6座城市達標;成渝城市群有重慶和成都兩座城市達標;粵港澳大灣區(qū)有深圳、廣州兩座城市達標;中部地區(qū)則有武漢、鄭州、長沙等3座達標。
值得注意的是東北和西北沒有城市達標,這意味著東北振興和西部大開發(fā)還有待深入。
這十六座城市也是打工仔最青睞的城市集群,原因無他,這些城市經(jīng)濟好、崗位需求多、薪資高,“人往高處走”,自然,打工仔趨之若鶩,目前,火車和高鐵出行很方便,也便于不同城市之間的遷徙。
當然,GDP不是評判一座城市的唯一指標,但你會發(fā)現(xiàn)GDP高的城市,一般其他領(lǐng)域都不錯,例如,這16座都已經(jīng)開通地鐵,都比較宜居,而且房產(chǎn)價值都不錯,環(huán)境也挺優(yōu)美,堪稱城市版的“高富帥”或是“白富美”。
未來的城市,強者恒強,擁有越多資源,越會吸引外來人口流入,除了京滬在極力控制人口外,其他14座城市都對吸引人口都比較積極,對城市來說,人口意味著紅利,爭奪更多的人口和人才城市才能在未來博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