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用
來源
本品為麥角菌科植物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蟲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的尸體的復合體。
別名
夏草冬蟲、蟲草、冬蟲草
產(chǎn)地
分布于甘肅、青海、湖北、四川、云南、西藏。
采收加工
夏至前后,在積雪尚未溶化時入山釆集,挖出后,在蟲體潮濕未干時,除去外層泥土及腹皮,曬干;或黃酒噴使之軟,整理平直,微火烘干。生用。
性狀鑒別
由蟲體與從蟲體頭部長出的真菌子座相連而成;蟲體似蠶,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20~30條環(huán)紋,近頭部環(huán)紋較細;足8對,中部4對較明顯;斷面略平坦,淡黃白色;子座細長圓柱形,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上部稍膨大;質(zhì)柔韌,斷面類白色;氣微腥,味淡。
性味歸經(jīng)
甘,溫;歸腎、肺經(jīng)
功效
補腎益肺,止血化痰。
主治病癥
(1)腎虛所致腰膝酸痛、陽痿
(2)肺腎兩虛所致久咳虛喘,肺陰不足所致勞嗽痰血
相關(guān)配伍
(1)治腎陽不足,精血虧虛之陽痿遺精、腰膝酸痛可單用浸酒服,或與淫羊藿、杜仲、巴戟天等補陽藥配成復方用。
(2)治勞嗽痰血多用。可單用,或與沙參、川貝母、阿膠、生地、麥冬等同用。若肺腎兩虛,攝納無權(quán),氣虛作喘者,可與人參、黃芪、胡桃肉等同用。
(3)治病后體虛不復或自汗畏寒,可以本品與雞、鴨、豬肉等燉服,有補腎固本,補肺益衛(wèi)之功。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服,5-15g。也可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不宜用。